陳晨
摘 要:近年來,中國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和速度不斷擴大,同時,中央政府對農業補貼的力度不斷加強,補貼額度逐年上升。不斷增加的農業補貼對農地流轉會產生怎樣的實際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旨在厘清農業補貼對農地流轉市場可能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針對農業補貼與農地流轉政策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戶農地流轉行為;農業補貼;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036-02
一、引言
近年來中國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和速度不斷擴大,通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民增收和發展現代農業逐漸成為學界和政府部門的普遍共識。同時,中國的農業補貼額度不斷提升、管理日益精細、制度逐漸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綜合補貼與專項補貼相結合的補貼形式,具體包括以糧食直接補貼、農資綜合直接補貼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收入補貼和以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為主的專項生產性補貼[1]。不斷增加的農業補貼為研究農業補貼政策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提供了可能。本文從農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動機出發,具體分析農業補貼政策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的影響。
二、農業補貼政策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影響的機制
亞當·斯密曾指出收益與成本是“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為決策分析的最主要分析要素。西奧多·舒爾茨教授在《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論證了傳統社會的農民與現代市場經濟的微觀經濟主體一樣,有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動機,只是由于他們所處的制度、環境不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方式才有差異[2]。宏觀經濟政策對農地流轉的影響不可忽視。從農地租賃市場的微觀角度可以推知,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有著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動機,符合“經濟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行為決策分析。目前一系列農業補貼政策,惠農政策將直接影響農戶農業生產和農戶決策行為,進而對農戶土地流轉,農地租賃市場產生影響。
就全國大部分省份而言,農業四項補貼中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都是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給農戶,農戶無法區分三者的具體數額,具體發放時間、發放標準,而將其簡單理解為與糧食種植沒有關系的政府“關心款”[3]。農機具補貼的補貼對象是選擇購買農機的農民或組織。因此可以說通過“一卡通”發放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和良種補貼對農戶的影響是一致的,而農機具補貼對農戶行為的影響則需要另外考慮。
(一)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補貼對農戶行為的影響
目前,雖然大部分省份都規定糧食補貼以農戶水稻實際種植面積為依據,但由于每年核實農戶實際種植面積工作量大,成本高,操作難,以實際種植面積為補貼依據的規定并未落實,地方政府農業部門實際上一直根據農戶承包的土地來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及良種補貼[4]。以承包地計稅面積為依據意味著農業補貼與農業生產不再掛鉤,不管農戶種植與否都能獲得補貼,此時補貼對農業生產影響甚微。
1.對農地租出行為的影響
首先,以承包地為補貼憑證意味著農民每畝土地的邊際收益上升,這將帶來土地流轉租金和交易價格的上升[5]。根據供給定律,當一件物品的相對價格上升時,其供給量會上升,反之亦然。那么農業補貼導致流轉租金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戶的土地租出行為,帶來土地流轉市場上土地供給量的增加。但農業補貼額度的年年增加以及其他惠農配套措施的陸續出臺可能帶來農戶對未來土地潛在價值和農業生產預期的上升,從而更加珍惜土地。其次,農業補貼具有的“財富效應”將影響農戶的風險偏好和資金約束[6]。例如,農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得到沖減,一定程度上消除農戶的恐懼心理,農戶可以按照市場的比較收益做出更合理安排,間接提高了農業效益。第三,農業補貼降低農業經營的成本,意味著每畝土地邊際收益的上升,農民從每畝土地上得到的收益變大,農戶租出土地的傾向可能降低。這些效應部分抵消了農戶因為租金上升而租出土地的意愿。
2.農業補貼對農地租入行為的影響
農業補貼帶來土地流轉租金的增加,將直接抑制農戶土地租入的意愿。同時,農業補貼使土地承包者更加珍惜土地,并提高對農業生產和土地政策的預期,可能帶來土地流轉談判時間和費用的上升,增加了土地流轉的交易成本,導致流轉租金的進一步增加,進一步降低了土地流轉市場上農戶承租農地的可能性。
(二)農機具補貼對對農戶行為的影響
農機具補貼作為一項特殊的補貼政策,其補貼對象為選擇購買農機的農戶。就目前而言,大中型農機,農機專業合作社等均屬于農機購置補貼的重點對象。農機具補貼資金的兌付,按領取對象可以分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農民先全價購機,然后憑發票等有關憑證領取補貼資金;另一種是農民購買時只支付補貼后的差價直接享受補貼,補貼資金由財政部門與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結算[7]。由于小型農機數量多但補貼少手續復雜,因此小型農機并非農機具補貼的重要部分,例如安徽省甚至直接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取消了對低于5 000元的小型農機的補貼[8]。
農機購置補貼的實行激發了農戶的購機熱情,刺激農民購買農機,農機總動力隨購置補貼額的快速增加而顯著增加。農機具的使用能夠提高土地產出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降低農業生產對勞動力要素的投入,為規模種植提供條件;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提供農機服務獲得農業收入之外的。購買農機的農戶,特別是購買大中型農機的農戶,有更強烈的動機擴大經營[9]。可以說,農機具補貼通過刺激農戶的購機行為,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技術裝備,同時農機的購買也是對農業生產投資的表現,促進了農戶農地租入行為,同時租出土地的可能性降低。
農機普及率上升帶來農機服務供給的增加是不爭的事實,農機服務價格下降,農業經營成本降低,使得接受服務的農戶也能分享政策的部分收益[10]。農機服務的普及帶來農業生產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生產率的提高,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農民從每畝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增大,租出土地的傾向會降低。endprint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分析發現,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農業補貼與農機具補貼對農戶農地流轉行為具有不同的影響。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農業補貼一般以農戶家庭擁有的承包地面積為依據,意味著農民從每畝土地上獲得的邊際收益上升,帶來土地流轉租金和交易價格的上升,直接抑制土地流轉市場上土地租入的需求。與此同時,農業補貼對農戶土地租出行為的影響則較為模糊。一方面,農業補貼的杠桿作用帶來流轉租金的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戶的土地租出行為,帶來土地流轉市場上土地供給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農業補貼使土地社保功能和資產功能提升,增強了農戶對土地政策和農業生產預期,加之土地邊際產出的提高,會使農戶更加珍惜土地,抑制農戶土地租出的意愿和行為。
農機具補貼不同于通過“一卡通”發放的補貼。農機具補貼直接激發了農戶的購機熱情,刺激農戶購機行為,為土地流轉提供了技術裝備,購買農機意味著農戶對農業生產的投資,促進了農戶農地租入行為;同時,農機普及率上升帶來農機服務價格下降,使農業經營成本降低,生產率提高,提高了農業的比較效益,農民從土地上獲得的收益增大,降低農戶農地租出的意愿。
因此,在當前土地流轉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農業補貼力度逐年提升的背景下,政府應該注意提高農業政策之間的政策合力,減少可能的摩擦力,發揮好社會資源的導向作用。針對目前農業補貼方式對農戶農地租入行為的負作用,可以考慮對土地租入戶實行二次補貼,刺激農戶土地租入行為,以更好地激活土地流轉市場。同時,二次補貼規模標準應當結合地方具體情況合理設置,以免挫傷部分中小種植大戶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王輝.淺談中國農業補貼政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2,(4):10-12.
[2] 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3] 黎家遠.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效研究及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2012,(8):12-15.
[4] 黃季焜,王曉兵,智華勇,黃珠容,Scott Rozelle.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對農業生產的影響[J].農業技術經濟,2011,(1):6-14.
[5] Lence,Sergio H.,Ashok K.,Mishra,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Farm Programs on Cash Rents [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3,85(3):753-761.
[6] Arathi Bhaskar,John C.Beghin.How Coupled Are Decoupled Farm Payment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9,34(1):130-153.
[7] 農村新報.小型農機能申請到補貼嗎?[EB/OL].http://ctdsb.cnhubei.com/html/ncxb/20110428/ncxb1367063.html.
[8] 唐文達.關于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調查與思考[J].河北農機,2012,(3):24-26.
[9] 馬懷程.論土地流轉與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互動促進作用[J].現代農機,2011,(6):9-10.
[10] 顧和軍.農機具購置補貼的經濟效應分析——基于江蘇地區的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2008,(9):89-91.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