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
摘 要:在描述三都水族自治縣貧困現狀的基礎上,首先指出經濟發展水平低、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及人口綜合素質低是三都貧困的根源,然后進一步分析三都縣在貧困與扶貧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政府職能、政策傾斜、項目實施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三都水族自治縣;貧困;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067-02
由于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低,扶貧難度大。位于貴州省黔南州東南部的三都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全縣轄21個鄉(鎮),其中有18個鄉(鎮)、186個村被省確定為扶貧開發重點鄉(鎮)、村,全縣面臨著走出貧困的巨大壓力和挑戰。
一、三都水族自治縣貧困現狀
三都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也是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因此三都也肩負著扶貧開發的重任。
(一)三都縣的貧困程度
貧困程度通常可以用貧困規模和貧困發生率來體現;貧困規模指的是貧困人口的數量的多少;貧困發生率指貧困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2010年,三都水族自治縣農村貧困人口共計82 549人,比2009年減少23 451人,比2000年減少10.6萬人。2010年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貧困發生率為23.12%,與2009年相比下降了7.87個百分點;在貧困人口中有53 656人為水族,占貧困人口總數的65%。
2012年,以農民人均純收入2 300元的扶貧標準計算,全縣低于2 300元標準的農村貧困人口有16.36萬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45.4%;尚未通公路的村仍有44個,9.8萬人、4.32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問題還未解決,隨著扶貧標準的不斷提升,全縣貧困程度也逐漸加深,“減貧摘帽”任務十分艱巨。
(二)三都縣的貧困人口分布
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貧困人口分布在21個鄉鎮中,按照貧困的程度,貧困人口從低到高分為四個層次:扶貧戶、五保戶、低保戶和扶貧低保戶。2010年扶貧戶有224戶,559人;五保戶有203戶,265人;低保戶有7 249戶,11 795人;扶貧低保戶有29 490戶,69 930人。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貧困人口中以扶貧低保戶最多,占2010年貧困人口總數的84.7%;其次為低保戶,占2010年貧困總數的14.3%。
三都縣的貧困人口在21個鄉鎮的分布是不均勻的,扶貧戶只分布在交梨鄉、恒豐鄉、羊福鄉,五保戶只分布在壩街、大河、豐樂、合江、交梨、九阡、拉攬、三洞、塘州、巫不、揚拱、羊福、中和、周覃,此外只有九阡沒有低保戶,而扶貧低保戶分布在21個鄉鎮都有分布,但也不均勻,其中普安縣的貧困人數最多,拉攬鄉的貧困人數最少。
(三)三都縣貧困程度的衡向比較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看到了三都水族自治縣貧困問題已經有了較大程度的緩解,而且絕對貧困人口已大大減少,溫飽問題已基本解決。但是和全國的平均水平以及其他扶貧工作重點縣的貧困程度相比,三都縣的貧困問題就顯得格外嚴峻。從表1可知,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貧困發生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扶貧重點縣、民族自治地方以及265個民族扶貧重點縣相比差距也非常明顯,三都縣貧困人口的總數還很大,比例還很高,扶貧攻堅任務還十分艱巨。
二、三都水族自治縣貧困與反貧困存在的問題
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貧困程度深,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現有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深,零散分布,自身底子薄、素質差,單戶人口多,居住條件惡劣,幫扶的難度較大,成本高,尤其是因人均耕地有限且生產條件較差,人均吃糧水平長期難以達到越溫標準,客觀困難使年度內總體解決貧困人口溫飽的絕對數低和標準低。其次,扶貧開發資金投入缺口較大,制約扶貧開發的總體進程。一方面,本級財政入不敷出,無力對扶貧開發提供投入;另一方面,國家扶持我縣的資金與每年扶貧開發的需求差距較大。再次,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較多,項目建設投工不足,整村推進村的留守勞動力既要投入公益項目,又要投入到戶項目,因此,部分項目投工勞力不足。最后,縣內尚未形成和具備拉動能力的龍頭產業,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且后勁不足,農民增產不增收和增收渠道有限甚至萎縮的影響因素不少,產業化扶貧難以開展,對扶貧開發全面向縱深推進造成阻力。具體來看,三都水族自治縣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群眾投工投勞投資不足
由于扶貧項目均安排在貧困鄉、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經濟較為落后,項目投入標準較低,需群眾投工投勞多,而目前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較多,群眾勞動力投入項目建設的組織到位較難,投入不足難以完成項目規模或達到相應的質量。此外,扶持資金主要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農戶發展生產的資金幾乎為零,貧困農戶無錢投入生產,增收乏力。扶貧貼息貸款有效地補充了貧困農戶在發展生產時的資金缺口,但對于那些插花式貧困地區似乎未能。
(二)項目實施問題
財政扶貧資金是補助性資金,單位投資標準較低,行業部門在設計要求審查實施方案和驗收質量的標準也不完全符合實際需要。項目實施單位未按要求全面實行項目資金全程各環節公告制度。部分項目實施單位存在賬務處理、會計科目設置、專賬建立不夠規范,輔助賬未建立健全。此外,項目實施進度緩慢,一些鄉鎮對扶貧開發工作不夠重視,部分工程性項目沒有技術人員現場指導。
(三)扶貧到戶難度大,返貧因素眾多
扶貧到戶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進入扶貧開發新階段后,隨著貧困標準的進一步提高,農戶對扶貧開發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實施扶貧開發怕難度也越來越大,這些都給扶貧到戶工作提出了新的且嚴峻的考驗。
扶貧到戶的所有工作中核準對象是最基礎的工作,科學、準確地測算貧困農戶的人均純收入,準確無誤地核準貧困對象,絕非僅僅依靠扶貧部門自身的力量能夠完全,因為需要在貧困對象的把握、項目的選擇、項目的實施、項目的檢查督辦、項目資金的兌現等方面做許多細致周密的基礎性工作,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因此對于如此龐大的工程來說,難度其實是非常大的。此外,返貧的因素具有多樣性,如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脆弱、思想觀念落后,自身素質較差、扶貧體制與相關政策方面的原因、農村社會保障程度較低等方面都可以成為返貧的重要原因,三都縣必須解決好眾多的返貧原因才能徹底擺脫貧困。endprint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把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擺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扶貧開發總體思路上,應堅持因地制宜,走開發式扶貧之路。我們應深入貫徹落實加大新階段扶貧工作力度的政策精神,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目標,從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上找突破口。加強扶貧開發調研,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開發規劃,提出年度具體的扶貧工作目標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做好縣、鄉和縣直各相關部門的項目發展規劃與鄉村扶貧規劃的銜接,實現整體推進。
2.切實抓好扶貧項目的選擇、申報、實施與管理,實現扶貧開發效果。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調動技術干部、基層組織及貧困群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群眾的知情權,結合實際,選擇項目,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建立和實行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對年度扶貧項目資金總量、用途、安排地點、建設內容、項目負責人、扶持對象、扶持標準、扶持方式、辦事程度等在項目實施單位、實施鄉村和項目點公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項目實施方案審查制度和項目建設責任狀制度、完善項目資金管理體系。
3.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整合技術資源。提高科學技術在扶貧開發上的貢獻力,種植業、養殖業項目由縣技術部門統一負責培訓、技術指導,編制技術方案,與項目鄉鎮共同組織實施。其他扶貧項目由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支持協作,確保項目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質量。講求幫扶效應。部門掛村幫扶工作要遵循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金上的優勢,幫助扶貧聯系點理清發展思路,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幫助選擇和實施扶貧開發工作。強化鄉村的工作職責。一是理清發展思路,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鄉村發展的關鍵內容來抓。二是抓好項目建設,明確專人專抓,并積極組織和引導群眾參與實施管理,確保項目實施的進度、工程質量、效益的實現。
4.加大培訓力度,轉移培訓工作重心。實施扶貧項目,尤其是覆蓋到戶的種植業項目,必須先對扶持對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抓能人培養、示范引路為主要方向,配套扶持項目示范,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縱深發展。
5.加大扶持力度,更大程度地向民族貧困地區傾斜。三都的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緊迫性、艱巨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要盡快實現全縣的跨越式發展,自身的努力至關重要,但是外界的幫助也必不可少,尤其是來自于政府的幫扶。政府應加大扶貧力度,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的傾斜。
參考文獻:
[1] 三都水族自治縣黨政網,http://www.sdx.gov.cn/.
[2] 曾國良.水族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對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調查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3] 三都水族自治縣2008年扶貧開發工作總結.
[4] 徐勤山.三都水族地區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把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擺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扶貧開發總體思路上,應堅持因地制宜,走開發式扶貧之路。我們應深入貫徹落實加大新階段扶貧工作力度的政策精神,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目標,從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上找突破口。加強扶貧開發調研,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開發規劃,提出年度具體的扶貧工作目標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做好縣、鄉和縣直各相關部門的項目發展規劃與鄉村扶貧規劃的銜接,實現整體推進。
2.切實抓好扶貧項目的選擇、申報、實施與管理,實現扶貧開發效果。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調動技術干部、基層組織及貧困群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群眾的知情權,結合實際,選擇項目,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建立和實行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對年度扶貧項目資金總量、用途、安排地點、建設內容、項目負責人、扶持對象、扶持標準、扶持方式、辦事程度等在項目實施單位、實施鄉村和項目點公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項目實施方案審查制度和項目建設責任狀制度、完善項目資金管理體系。
3.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整合技術資源。提高科學技術在扶貧開發上的貢獻力,種植業、養殖業項目由縣技術部門統一負責培訓、技術指導,編制技術方案,與項目鄉鎮共同組織實施。其他扶貧項目由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支持協作,確保項目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質量。講求幫扶效應。部門掛村幫扶工作要遵循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金上的優勢,幫助扶貧聯系點理清發展思路,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幫助選擇和實施扶貧開發工作。強化鄉村的工作職責。一是理清發展思路,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鄉村發展的關鍵內容來抓。二是抓好項目建設,明確專人專抓,并積極組織和引導群眾參與實施管理,確保項目實施的進度、工程質量、效益的實現。
4.加大培訓力度,轉移培訓工作重心。實施扶貧項目,尤其是覆蓋到戶的種植業項目,必須先對扶持對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抓能人培養、示范引路為主要方向,配套扶持項目示范,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縱深發展。
5.加大扶持力度,更大程度地向民族貧困地區傾斜。三都的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緊迫性、艱巨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要盡快實現全縣的跨越式發展,自身的努力至關重要,但是外界的幫助也必不可少,尤其是來自于政府的幫扶。政府應加大扶貧力度,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的傾斜。
參考文獻:
[1] 三都水族自治縣黨政網,http://www.sdx.gov.cn/.
[2] 曾國良.水族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對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調查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3] 三都水族自治縣2008年扶貧開發工作總結.
[4] 徐勤山.三都水族地區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
三、幾點建議
1.進一步提高認識,理清思路,把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擺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在扶貧開發總體思路上,應堅持因地制宜,走開發式扶貧之路。我們應深入貫徹落實加大新階段扶貧工作力度的政策精神,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重點目標,從區域經濟整體發展和農業結構調整上找突破口。加強扶貧開發調研,不斷充實和完善扶貧開發規劃,提出年度具體的扶貧工作目標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做好縣、鄉和縣直各相關部門的項目發展規劃與鄉村扶貧規劃的銜接,實現整體推進。
2.切實抓好扶貧項目的選擇、申報、實施與管理,實現扶貧開發效果。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充分調動技術干部、基層組織及貧困群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群眾的知情權,結合實際,選擇項目,提高項目申報成功率。建立和實行扶貧項目公告公示制度,對年度扶貧項目資金總量、用途、安排地點、建設內容、項目負責人、扶持對象、扶持標準、扶持方式、辦事程度等在項目實施單位、實施鄉村和項目點公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項目實施方案審查制度和項目建設責任狀制度、完善項目資金管理體系。
3.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在扶貧開發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整合技術資源。提高科學技術在扶貧開發上的貢獻力,種植業、養殖業項目由縣技術部門統一負責培訓、技術指導,編制技術方案,與項目鄉鎮共同組織實施。其他扶貧項目由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支持協作,確保項目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質量。講求幫扶效應。部門掛村幫扶工作要遵循不脫貧不脫鉤的原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金上的優勢,幫助扶貧聯系點理清發展思路,把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重點,幫助選擇和實施扶貧開發工作。強化鄉村的工作職責。一是理清發展思路,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鄉村發展的關鍵內容來抓。二是抓好項目建設,明確專人專抓,并積極組織和引導群眾參與實施管理,確保項目實施的進度、工程質量、效益的實現。
4.加大培訓力度,轉移培訓工作重心。實施扶貧項目,尤其是覆蓋到戶的種植業項目,必須先對扶持對象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抓能人培養、示范引路為主要方向,配套扶持項目示范,推動扶貧開發工作縱深發展。
5.加大扶持力度,更大程度地向民族貧困地區傾斜。三都的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緊迫性、艱巨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要盡快實現全縣的跨越式發展,自身的努力至關重要,但是外界的幫助也必不可少,尤其是來自于政府的幫扶。政府應加大扶貧力度,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的傾斜。
參考文獻:
[1] 三都水族自治縣黨政網,http://www.sdx.gov.cn/.
[2] 曾國良.水族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與對策——對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的調查與思考[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3] 三都水族自治縣2008年扶貧開發工作總結.
[4] 徐勤山.三都水族地區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1.[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