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勝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國內外創業激情涌動,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扶持小微、中小企業發展,激勵著大學生參與到創業大軍之中。大學生有創業熱情,具有年輕化、知識化的特征,但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居不下。如何引導大學生科學創業、如何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成為政府、高校和社會的關注焦點。首先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大學生創業環境展開介紹,其次以所在大學為例證論證大學生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因素在創業中的作用,最后構建影響大學生創業環境模型。
關鍵詞:大學生;自主創業;創業環境;人力資本;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065-02
全球經濟發展的背景和中國政府的大力倡導,近些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活躍。據“東方時空”的“時空調查”數據顯示,有近80%受訪大學生有創業意愿,而真正走上創業道路的大學生比例卻是4.2%。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學生有過創業意愿,而真正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這么少? 四川所做的大學生創業情況調研顯示,大學畢業生創業失敗率高居不下,占83.9%,10.9%沒有走過初始階段,成功者率只有5.13%。同時,由于大學生面臨的各地創業環境和影響因素的不同,各地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數量和方式差異較大。導致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因素推動或者說阻礙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最重要影響因素是什么?這些因素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探究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影響因素, 有利于政府、高校和大學生調整政策和行為,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筆者依據近幾年國內外學者對大學生創業的研究進行理論梳理,再了解大學生創業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先后進行了多次調查研究,得出相應的一些研究結論和建議。
一、高校畢業生創業環境調研
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畢業是選擇創業還是就業的因素和條件。這些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部影響因素包括政治政府穩定和扶持政策、經濟發展階段、社會文背景、學校的支持和引導等;一是內部影響因素也就是學生自身因素,包括學生的創業者素質、創業的意愿、創業者精神等。為了厘清哪些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至關重要因素,筆者在所在大學進行了不同規模、范圍、對象和形式的調研和文獻梳理。
1.針對高校學生創業的調查研究
2011—2013年,筆者為了解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原因,依托開設的全校選修課《創業管理》,設計調研問卷,連續三年,對煙臺大學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1 000多名本科在校生(大一到大四)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問卷分析結果顯示,影響在校大學生畢業時選擇自主創業的因素主要有:缺乏資金占據首位,其中近78%的學生認為是“缺乏資金,不知道去哪里籌措創業所需資金;65%以上學士認為缺少經驗、管理能力從而對創業缺少信心;56%以上的學生選擇缺少社會、學校和政策支持等;34%的學生選擇缺少適合學生創業的項目;26%的學生認為如果選擇創業會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2.針對高校創業教育教師的調查研究
2011年,劉沁玲在全國高校做過學校創業環境調研,結果顯示隨著國家、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倡導和實際支持的落實,中國高校內大學生創業環境已經明顯改變,學校支持力度日益增大。同時也存在很多高校并沒有從實質上解決影響學生創業的學校因素。 例如,學校高層領導支持創業教育的占92.9%,比例很高,但是實際上真正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初始基金的只有32.1%;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基礎設施的占35.7%;制定了詳細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活動推進計劃只占32.1%。作者所在煙臺大學在2008年曾經開辟一處經營場所,近500平米,鼓勵在校和畢業的煙臺大學學生開展創業活動,起初學生創業熱情高漲,隨著資金的障礙、經驗的不足等各種因素,逐漸退出經營場所;煙臺大學提供的也僅僅是廉價的場地,在創業指導和創業問題的解決上給予的幫助不多。除了學校支持因素之外,大學生如果選擇創業還會面臨重重困境,很多因素和條件都制約著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動機和行為選擇。
二、國外學者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因素的研究
Simon Mosey和Mike Wright(2007)指出大學生人力資本中商業實戰的重要性,缺少實戰經驗的創業者可能會在選擇科研網絡和產業網絡為創業方向時遇到結構性漏洞,影響其對創業機會的識別。因此。不管什么專業背景的大學生創業者加強商業經驗的培訓,應該通過科學知識和商業管理知識的結合把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鏈接。
Donna Marie de Carolis 和Patrick Saparito(2006)強調社會資本對創業者創建新企業的重要性,提出創業者社會資本三個構建維度:結構維度、關系維度和識別維度,并提出個人認知和社會資本高度影響創業識別,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結合作用又影響創業行為。
Mustar等人指出了大學生創業者在從事創業活動中可能面臨的重重困境:多樣的商業管理技能、差異的技術技能、識別商機和創業機會的知識和技能、開發和利用商業機會獲取價值能力、創建新企業的資源尋找等問題和障礙。Simon Mosey提出了學生創業者應該通過增強人力資本能力、創造和改變社會資本能力,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有效連接,即把所學知識與社會資源匹配來越過創業發展的障礙。Donna Marie de Carolis 和Patrick Saparito則更為強調社會資本和個人因素交互作用影響大學生創業行為,創業就是通過外部因素(社會資本)和內部因素(人力資本)兩種現象影響更多大學生識別創業機會并開發商業機會,實現價值。
三、國內學者對大學生創業環境理論模型的構建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分為兩種:外在的影響因素(政府創業各項資助政策、社會創業文化氛圍、學校創業支持、家庭朋友的支持和幫助、政府社會的創業指導服務)和內在的影響因素(大學生創業意愿、創業者素質和能力、冒險精神、機會感知和識別能力),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正是這兩個因素共同影響了大學選擇創業和創業行為、創業成功與失敗,要提高大學生創業率和成功率,必須在提高大學生人力資本創業能力的同時改善外部創業環境。endprint
內在影響因素是大學生決定是否選擇創業的最重要因素。筆者發現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內在因素主要有:創業知識和技能、資源整合能力、團隊建設能力、豐富的創業經驗、管理能力、創業信心和決心、創業主觀意愿、駕馭和控制資源能力、機會認知能力、風險承擔、成就、權力欲望和冒險精神等。根據調研數據的權重和對這些因素進行提煉,可以確定影響大學生創業最重要因素有五點,包括個人創業主觀意愿、創業知識和技能、機會感知和識別能力、獨立自主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這些因素可以在高校創業教育中得到培養和加強。
四、創業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相互作用的開發商機模型
筆者認為創業人力資本(內部因素)與創業社會資本(外部因素)之間是統一協調關系。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可以通過后天培養獲取,社會資本也可通過個人的外部鏈接,獲取信息。大學生可以通過個人社會關系“五緣”(血緣、學緣、友緣、兵緣、地緣)關系,建立社會網絡,建立社會資本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調研結果和觀點的分析,可以看到影響高校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因素是復雜的、多因素的和漸進的,因此,提高中國高校畢業生創業率是長期的、艱難的任務,不能用簡單、片面的眼光看待此問題,必須從系統的視角,進行全方位的綜合分析,從根本上理順這些影響因素之間的內在機理,尋找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Amar V.Bhide.新企業的起源與演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Busenitz L W,West III G P,Shepherd D,et al.Entrepreneurship re6eare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
[3] Stevenson H,Roberts M,Grousbeck H. New business ventures and the entrepreneur[M].New York:McGraw-Hill,1994.
[4] Shane S,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
[5] Franke,Nikolaus,Gruber,Marc.,Ha rhoff,Dietmar and Henkel,Joachim.What you are is what you like_——similarity biases in venture
capitalsts evaluations of start-up team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21(6).
[6] 張玉利,楊俊,任兵.社會資本.先前經驗與創業機會——個交互效應模型及其啟示[J].管理世界,2008,(7).
[7] 張玉利,李乾文,李劍力.創業管理研究新觀點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5).
[8] 李乾文,張玉利.外國學者論中國創業活動的特征與創業研究趨勢[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4,(7).
[9] 劉沁陽.高校畢業生創業環境分析——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相互作用與驅動[J].學術論壇,2008,(8).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