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和+葛茂富
“高穹可翔,城華昭興,山巍林秀……尚明德、傳知理、健體魄、諳技藝,播浩然大愛,潤靈慧童心……”,高城山小學秉承建校之賦,以“享受藝術 塑造人生”為育人理念,以“諳藝養正 居高望遠”為辦學目標,以紙為載體,側重藝術思維培養,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
以藝培養能力,以愛塑造品質,從而造就真正完整的人。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學校提出“十藝”的概念,即學藝、動藝、樂藝、美藝、書藝、科藝、食藝、漫藝、紙藝、棋藝、社藝;又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過程,把愛歸納為“十愛”,即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世界、愛地球、愛宇宙,走出一條以“十藝塑人 十愛潤心”理念為指導的素質教育之路。
諳藝—十藝塑人
諳藝,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諳技藝”的提煉,意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教育的同時,讓學生習得某項技能,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笆嚒钡奶岢鰹閷W生打開了一扇觸摸精彩之門。
搭建多元平臺。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平臺,是學校素質教育推進的根本目標。根據“十藝”的概念,學校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感興趣的技藝進行學習,逐漸形成“六年·十藝”的完整體系,通過“專項”與“全能”的培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還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平臺,除了常規的競賽、匯演之外,還開設了展示才藝、面向社會開放的“秀場”。在這個舞臺上,每周都上演著各種精彩表演和特色展示,學生在參與中培養自信心、獲得學習動力。
開發特色課程。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合理的載體和廣闊空間。通過合理配置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資源,學校實現了特色課程的構建和優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十藝”教育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教育以“三級課程”為基礎,進行補充、延伸—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合理利用地方課程、深入開發校本課程、探索發現班本課程;家庭教育則是貫徹家校一體、全員參與的理念—鼓勵家長走進課堂義務支教;社會教育則是提倡優質資源“引進來”—聘請優秀社會人士走進校園,義務開班授課。
實施立體評價。為激發學生興趣,全面展現學生價值,使“十藝”更具生命力,學校致力于建立規范多維的評價體系?!爸居诘馈诘?、依于仁、游于藝”,學生“游于藝”,同時也是“藝于游”,即隨著社會發展,藝術技能的訓練也應依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不斷進行調整。學校以學生喜愛的動漫為原型,設計出“藝甲星士”的評價體系—一級為員、二級為士、三級為星、四級為甲(首領)。學生所獲評價等級與其技藝掌握程度呈正比關系,充分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養正—十愛潤心
養正,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童蒙養正”的提煉,意在規范學生行為習慣。行正,首先心正,心正則離不開一個愛字,有愛心,才能學會做人做事,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十愛德育為指向。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十愛”的提出建立起學校“心愛德育”的發展體系和評價體系,同時也指明了學校德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從小愛到大愛,從自身到世界,“六年·十愛”鑄就學生“正心”之路。如下圖
養成教育為載體。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同樣也是“十愛”教育最關鍵的環節。學校養成教育立足于學生身邊,以習慣培養為主旨,正面引導為途徑,實現“正行”為目標。五年來,學校推出《良好習慣100條》《良好習慣童謠》系列叢書,推出共建美麗高城山小學習慣養成系列活動、良好習慣榜樣系列評比活動等。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使得養成教育在校園中生根發芽,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日益彰顯。
特色活動為抓手。品行培養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落實,因此,開學勵志課程、學期反思課程、期末匯報課程和畢業課程一系列特色活動課程應運而生。
開學勵志課程,即開學第一課,旨在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形成勤學爭先的良好風氣,從而激勵并引導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學期反思課程,即以半學期為時間節點,針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反思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查不足,及時糾正,自我完善。畢業課程,即對六年級準畢業生開設的針對性課程,也是學校最具創新性的特色課程。它的開發與實施,使孩子們天真的心靈得以自然流淌,使他們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畢業生們在自我參與、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過程中感受母校的溫情和難忘。這些體悟在每個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成為他們小學階段最美好的經歷。
高城山小學“十藝·十愛”素質教育體系的創建,鼓舞著孩子們遨游在廣闊的藝術海洋中,激蕩起每個孩子內心探求藝術、追求自身超越的朵朵浪花,同時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李相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校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葛茂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德育主任,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周小靖
“高穹可翔,城華昭興,山巍林秀……尚明德、傳知理、健體魄、諳技藝,播浩然大愛,潤靈慧童心……”,高城山小學秉承建校之賦,以“享受藝術 塑造人生”為育人理念,以“諳藝養正 居高望遠”為辦學目標,以紙為載體,側重藝術思維培養,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
以藝培養能力,以愛塑造品質,從而造就真正完整的人。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學校提出“十藝”的概念,即學藝、動藝、樂藝、美藝、書藝、科藝、食藝、漫藝、紙藝、棋藝、社藝;又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過程,把愛歸納為“十愛”,即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世界、愛地球、愛宇宙,走出一條以“十藝塑人 十愛潤心”理念為指導的素質教育之路。
諳藝—十藝塑人
諳藝,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諳技藝”的提煉,意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教育的同時,讓學生習得某項技能,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笆嚒钡奶岢鰹閷W生打開了一扇觸摸精彩之門。
搭建多元平臺。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平臺,是學校素質教育推進的根本目標。根據“十藝”的概念,學校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感興趣的技藝進行學習,逐漸形成“六年·十藝”的完整體系,通過“專項”與“全能”的培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還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平臺,除了常規的競賽、匯演之外,還開設了展示才藝、面向社會開放的“秀場”。在這個舞臺上,每周都上演著各種精彩表演和特色展示,學生在參與中培養自信心、獲得學習動力。
開發特色課程。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合理的載體和廣闊空間。通過合理配置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資源,學校實現了特色課程的構建和優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十藝”教育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教育以“三級課程”為基礎,進行補充、延伸—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合理利用地方課程、深入開發校本課程、探索發現班本課程;家庭教育則是貫徹家校一體、全員參與的理念—鼓勵家長走進課堂義務支教;社會教育則是提倡優質資源“引進來”—聘請優秀社會人士走進校園,義務開班授課。
實施立體評價。為激發學生興趣,全面展現學生價值,使“十藝”更具生命力,學校致力于建立規范多維的評價體系。“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學生“游于藝”,同時也是“藝于游”,即隨著社會發展,藝術技能的訓練也應依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不斷進行調整。學校以學生喜愛的動漫為原型,設計出“藝甲星士”的評價體系—一級為員、二級為士、三級為星、四級為甲(首領)。學生所獲評價等級與其技藝掌握程度呈正比關系,充分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養正—十愛潤心
養正,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童蒙養正”的提煉,意在規范學生行為習慣。行正,首先心正,心正則離不開一個愛字,有愛心,才能學會做人做事,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十愛德育為指向。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笆異邸钡奶岢鼋⑵饘W校“心愛德育”的發展體系和評價體系,同時也指明了學校德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從小愛到大愛,從自身到世界,“六年·十愛”鑄就學生“正心”之路。如下圖
養成教育為載體。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同樣也是“十愛”教育最關鍵的環節。學校養成教育立足于學生身邊,以習慣培養為主旨,正面引導為途徑,實現“正行”為目標。五年來,學校推出《良好習慣100條》《良好習慣童謠》系列叢書,推出共建美麗高城山小學習慣養成系列活動、良好習慣榜樣系列評比活動等。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使得養成教育在校園中生根發芽,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日益彰顯。
特色活動為抓手。品行培養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落實,因此,開學勵志課程、學期反思課程、期末匯報課程和畢業課程一系列特色活動課程應運而生。
開學勵志課程,即開學第一課,旨在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形成勤學爭先的良好風氣,從而激勵并引導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學期反思課程,即以半學期為時間節點,針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反思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查不足,及時糾正,自我完善。畢業課程,即對六年級準畢業生開設的針對性課程,也是學校最具創新性的特色課程。它的開發與實施,使孩子們天真的心靈得以自然流淌,使他們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畢業生們在自我參與、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過程中感受母校的溫情和難忘。這些體悟在每個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成為他們小學階段最美好的經歷。
高城山小學“十藝·十愛”素質教育體系的創建,鼓舞著孩子們遨游在廣闊的藝術海洋中,激蕩起每個孩子內心探求藝術、追求自身超越的朵朵浪花,同時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李相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校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葛茂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德育主任,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周小靖
“高穹可翔,城華昭興,山巍林秀……尚明德、傳知理、健體魄、諳技藝,播浩然大愛,潤靈慧童心……”,高城山小學秉承建校之賦,以“享受藝術 塑造人生”為育人理念,以“諳藝養正 居高望遠”為辦學目標,以紙為載體,側重藝術思維培養,形成了獨特的校園文化。
以藝培養能力,以愛塑造品質,從而造就真正完整的人。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學校提出“十藝”的概念,即學藝、動藝、樂藝、美藝、書藝、科藝、食藝、漫藝、紙藝、棋藝、社藝;又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過程,把愛歸納為“十愛”,即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愛家庭、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世界、愛地球、愛宇宙,走出一條以“十藝塑人 十愛潤心”理念為指導的素質教育之路。
諳藝—十藝塑人
諳藝,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諳技藝”的提煉,意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教育的同時,讓學生習得某項技能,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十藝”的提出為學生打開了一扇觸摸精彩之門。
搭建多元平臺。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提供更多平臺,是學校素質教育推進的根本目標。根據“十藝”的概念,學校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個或多個感興趣的技藝進行學習,逐漸形成“六年·十藝”的完整體系,通過“專項”與“全能”的培養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還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自我展示的平臺,除了常規的競賽、匯演之外,還開設了展示才藝、面向社會開放的“秀場”。在這個舞臺上,每周都上演著各種精彩表演和特色展示,學生在參與中培養自信心、獲得學習動力。
開發特色課程。素質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合理的載體和廣闊空間。通過合理配置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資源,學校實現了特色課程的構建和優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為“十藝”教育理念的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教育以“三級課程”為基礎,進行補充、延伸—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合理利用地方課程、深入開發校本課程、探索發現班本課程;家庭教育則是貫徹家校一體、全員參與的理念—鼓勵家長走進課堂義務支教;社會教育則是提倡優質資源“引進來”—聘請優秀社會人士走進校園,義務開班授課。
實施立體評價。為激發學生興趣,全面展現學生價值,使“十藝”更具生命力,學校致力于建立規范多維的評價體系?!爸居诘?、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學生“游于藝”,同時也是“藝于游”,即隨著社會發展,藝術技能的訓練也應依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不斷進行調整。學校以學生喜愛的動漫為原型,設計出“藝甲星士”的評價體系—一級為員、二級為士、三級為星、四級為甲(首領)。學生所獲評價等級與其技藝掌握程度呈正比關系,充分調動了其學習積極性。
養正—十愛潤心
養正,是對《高城山小學賦》中“童蒙養正”的提煉,意在規范學生行為習慣。行正,首先心正,心正則離不開一個愛字,有愛心,才能學會做人做事,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十愛德育為指向。愛,是教育永恒的主題。“十愛”的提出建立起學校“心愛德育”的發展體系和評價體系,同時也指明了學校德育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從小愛到大愛,從自身到世界,“六年·十愛”鑄就學生“正心”之路。如下圖
養成教育為載體。養成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同樣也是“十愛”教育最關鍵的環節。學校養成教育立足于學生身邊,以習慣培養為主旨,正面引導為途徑,實現“正行”為目標。五年來,學校推出《良好習慣100條》《良好習慣童謠》系列叢書,推出共建美麗高城山小學習慣養成系列活動、良好習慣榜樣系列評比活動等。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使得養成教育在校園中生根發芽,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日益彰顯。
特色活動為抓手。品行培養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落實,因此,開學勵志課程、學期反思課程、期末匯報課程和畢業課程一系列特色活動課程應運而生。
開學勵志課程,即開學第一課,旨在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形成勤學爭先的良好風氣,從而激勵并引導學生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學期反思課程,即以半學期為時間節點,針對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反思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查不足,及時糾正,自我完善。畢業課程,即對六年級準畢業生開設的針對性課程,也是學校最具創新性的特色課程。它的開發與實施,使孩子們天真的心靈得以自然流淌,使他們的思想得以凈化和升華。畢業生們在自我參與、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過程中感受母校的溫情和難忘。這些體悟在每個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成為他們小學階段最美好的經歷。
高城山小學“十藝·十愛”素質教育體系的創建,鼓舞著孩子們遨游在廣闊的藝術海洋中,激蕩起每個孩子內心探求藝術、追求自身超越的朵朵浪花,同時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踏實前行。
【李相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校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葛茂富,遼寧省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城山小學德育主任,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周小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