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娟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改革一下成為當前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課堂是教師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學生智慧的發源地,向課堂教學要效率的呼聲越來越強.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教學成為當前應對教育改革的最有成效的方法.那么,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我們如何才能做到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教學呢?
一、優化教學手段,巧用多媒體教學
信息技術資源豐富,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要巧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獲取知識的主體,充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開拓創新能力等.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如在講“概率”時,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生動、形象逼真的特點,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播放中國福利彩票開獎錄像以及到處可見的各種搖獎游戲.用貼近實際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課,并由此深化開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
如在“正比例函數的增減性”教學中,可畫出y=3x的圖像,在圖像上取一動點p(x,y),并用鼠標拖動直線y=3x上的動點p的位置,讓學生觀察動點p的橫坐標和縱坐標數值的變化,它們有什么規律,體會y隨x的增大而增大、y隨x的減小而減小是什么意思.這種直觀的動畫效果演示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理解,產生學習興趣.
3.利用多媒體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學中,找全等三角形對應元素是學習的重點,傳統教學往往通過多畫圖,觀察歸納出找對應元素的規律.有了信息技術后,可通過動畫形式將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平移、旋轉、翻轉等互相重疊,展示全等的過程,指出對應的元素,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習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又依賴于良好的思想品質的形成,因此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
1.新課引入的優化
在引入新課時,教師應精心設疑,創設懸念,形成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處于興奮狀態.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讓學生準備三根任意長的木棍,上課前讓學生將三根木棍首尾順次連接成一個三角形,結果出現兩種情況,大部分學生能拼成
一個三角形,小部分學生不能拼成.從而形成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研新知識的欲望.又如,在學習正、負數之前,可以先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某天的天氣預報報道,北京的最高溫度是6℃,最低溫度為零下6℃.請問這兩個溫度一樣嗎?我們應該怎樣用數字表述?然后告訴他們,在學習了正、負數之后就能回答這個問題了,這樣變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營造了樂學的氛圍.
2.知識教學的優化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構成的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現代教學論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千方百計地使學生主動地學習,而興趣又是學生主動學習最重要最直接的內部動力,是發展智力最活躍的因素.學生有了這種內在的興趣動機,可以體現出高效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然而,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掩蓋了實際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一堂教學課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確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是成功的關鍵.初中數學課堂的啟發式教學有引起啟發、激勵啟發、演示啟發、設疑啟發、類比啟發、聯想啟發、分解啟發、引申啟發、轉化啟發、歸納啟發等,不管運用哪一種方法都應從實際出發,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例題教法的優化
例題的教學過程實質上是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將獲得的知識通過實驗和演算以及在實際活動中去應用,以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要求.例題教學應做到一題多用、一題多解、一題多問,以此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如求證:順次連接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教師可以不失時機地進行變式.變式(1):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圖形?變式(2):順次連接菱形各邊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圖形?變式(3):順次連接正方形各邊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圖形?做完這四個練習,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概括影響組成圖形形狀的本質的東西是原來四邊形的對角線所具有的特征.一題多問,通過變式引申,擴展原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究、概括能力.
4.課堂練習的優化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上的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熟練的解題技能,但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教師還應當適當編設一些課堂練習題:(1)改編教材上的習題,使之一題多變,一題多解;(2)設計開放題(題目的條件不充分,結論有多種性).例如:比較5a與3a的大小.這是一道很好的開放題.以上兩種題目需要學生通過多向立體思維選擇信息,全方位觀察思考,運用多種知識來重組解答,無疑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事實上,充滿思考性的練習題即使學生沒能完全正確解答出來,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去編習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分析的積極性,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此外,還應優化課堂結構、課堂小結等,每個環節都要有效.課堂練習精心設計和選擇、科學地指導,讓學生總結課堂內容和積極參與.總之,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發揚教學中的民主,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甚至向教師提出質疑,以便教師從中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態,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保證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教學的成效依靠師生共同努力.因此,教師應著力改善課堂教學結構,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充分的時間,使學生進一步經歷觀察、實驗、猜想、推理、反思等活動,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努力創造一個全體學生積極學習的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更多的課堂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就不再去講,自己能領悟的就不再分析,騰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問、去講、去寫、去觀察、去猜想,自己去實驗,自己去推理,自己去反思,教師只在關鍵的地方點撥一下.實踐證明,學生在課堂上有效的活動時間愈多,知識內化率就越高,保持的時間就越長久,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就越強.如以下的“探索規律”.
(1)計算并觀察下列每組算式.
1×3+1=()=()2;
2×4+1=()=()2;
3×5+1=()=()2;
4×6+1=()=()2.
(2)已知25×25=625,那么24×26+1=.
(3)你能舉出一個類似的例子嗎?
(4)從上述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你能用言語敘述這個規律嗎?你能用代數式表示這個規律嗎?
(5)你能證明自己所得到的規律嗎?
這個例子通過設置問題串,使學生經歷了根據特例進行歸納、猜想,用數學符號表示,并給出證明這一重要的數學自主探索過程.
四、讓課堂充滿趣味
數學是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一門學科,但也有“趣”可尋,只要用心探索,就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比如,學生在求負數的倒數時,經常忘記符號.于是我問:男同學做倒立,會變成女同學嗎?學生在大笑中就記住了這一知識.有些學生在學習定理時,不管有無逆定理,拿來就用.我問“人有兩只眼”,它的逆命題“有兩只眼的就是人”,對嗎?學生從這有趣的逆命題中,領悟到原命題和逆命題不一定是等價關系,也讓學生明白,一個命題,要證明是正確的以后才可使用.優美有趣的語言、充滿情趣的事例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激情,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場所,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優化課堂教學對教師來說就是要走出傳統教學的模式,勇于創新,大膽實踐,探索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千方百計地調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創造的場所.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參與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實踐者;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賞心樂學之所,奇思妙想之處.總之,教師應認真地用有效教學的理念去指導我們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走向有效.
參考文獻
[1]初中數學有效上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安貴增等主編.課堂教學小策略實用精品庫[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黃桂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