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目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為了改善這一現狀,提高初中生整體的數學水平和素養,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應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探討.在整個數學教學中,例題教學是重中之重,因此,對例題教學進行探索就成了迫在眉睫、亟須解決的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只是引導者.因此,在例題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有足夠的交流,學生與學生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都要相互協作,從而共同進步.下面筆者談談對初中數學例題教學的幾點看法和認識.
一、改變傳統的例題教學模式
在過去的初中數學例題教學中,普遍采用的是“教師講解,學生做題”的模式,這對學生形成自我的解題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因此,
初中數學教師
應改變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學會“放手”,而不是一味地講解.
二、加大開放性問題的比重
目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例題多以封閉性為主,這使得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形成定式思維,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路的開拓
.因此,在例題教學中教師應加大開放性問題所占的比重.
三、結合實際,精選例題
選擇恰當的例題,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教學智慧.教材中的例題是專家與學者認真思考后精心設置的,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典型性,我們應重視課本例題的使用.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課本的例題并不是我們“唯一”和“必須”的選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現實生活經驗才是我們選擇和設置例題的根本出發點.如果例題并不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或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就要補充合適的例題或調換例題,甚至放棄原有的例題.要選擇恰當的例題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另外,也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專業水平,能夠大膽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夠在茫茫題海中“慧眼識珠”,甄選出師生所需要的例題.
四、加強變式教學,一題多解,多題一法
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容易形成定式思維,習慣于套用自己熟知的解題模式,造成思維的僵化和狹隘,因而例題教學要求“變”求“活”.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使用不同解法的情況下,應通過改變條件、結論、情境等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多方向、多層次的思考,加強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變通,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題多解是數學教學中常見的變式訓練.對同一個
問題,我們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不同的解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同時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達到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五、重視例題的講解技巧
在例題教學中,我們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進行適時引導和及時點撥,使學生“茅塞頓開”,突破思維瓶頸.在進行例題講解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高教師素養,激發探索熱情
在講解例題時,教師的情緒對學生很重要,單一的語調、無表情的面孔、慢吞吞的舉止無異于“催眠曲”,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語調要抑揚頓挫,形體語言要豐富得體,講解要飽含激情,同時要運用適當的“留白”、由衷的“贊賞”、巧妙的“設疑”和迭起的“懸念”,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心底深處的震撼.
2.借助例題培養學生的讀題和審題能力
正確讀題和理解題意是成功解題的關鍵.在例題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題,同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正確地提取數學信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尤其是幾何題要引導學生將數與形結合起來,理清題意,找準信息.
3.重視解題過程,及時總結歸納
例題的講解要注重過程,充分展示出審題、搜集數學信息、尋求突破口、理順解題思路的整個思維流程,使學生對解題過程有一個完整的感知,從中領悟解題方法,積累經驗.另外,我們要通過例題規范學生的解題步驟,解題之后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從而使學生完善知識體系,掌握方法,啟發思維.
4.講究“講”的技巧
在例題教學中,教師要抓準“講”的時機,講究“講”的技巧.我們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盡量少講,但并不是不講.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當講則講,針對學生感到疑惑的地方和思維的關口進行適時的點撥和精要的講解.在講解時,要力求句句講到點子上,字字落到能力上,點點說到心里去.當然,我們不能用教師的講解“包辦”學生的探究,要留給學生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并及時地發動學生共同交流,使師生達成共識.可以說對例題的講解既需要教師“點”得適當,又需要教師“講”得精彩.
例題教學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課改重點向課堂教學的轉移,例題教學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實踐證明,加強和改進數學例題的教學,對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培養數學思維、發展智力都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黃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