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旋 馬學敏 衷明華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人教版高中化學新教材中的欄目設置與傳統教材相比增加了“科學視野”欄目,成為新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欄目大多與化學前沿、社會熱點有關。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靈活利用它來拓展課程教學,以化學的應用價值來樹立學生的STS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該欄目提供了一個很大的思考空間,可提高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與深入學習的欲望。所以明確該欄目的功能與意義,對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具有一定的價值。下面筆者將對人教版化學必修新教材“科學視野”欄目的功能進行分析。
一、“科學視野”欄目的統計分析
1.“科學視野”欄目在教材中的分布情況。
經統計發現,必修1和必修2兩本教材共有“科學視野”欄目16個,除了必修1第一章之外,其余每章都設置有該欄目,且基本都是出現在章節內容的最后面。所以有目的地、靈活地利用“科學視野”欄目,往往能對課堂教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科學視野”欄目的內容及作用分析。
新的課程目標強調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重要影響,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通過對“科學視野”欄目內容的觀察,可以發現內容大多是一些閱讀資料,涉及新材料、環境保護、新能源、化學與生命科學等熱門話題,而且附加了彩圖。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科學素養。比如,必修1中的“新型陶瓷”,講述了各種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材料及其發展前景和地位,使學生對國家產生自豪感并激發學生學好化學的欲望。所以“科學視野”欄目的內容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
二、“科學視野”欄目的教育功能
1.與其他欄目配套整合,能配合和優化教師開展課堂教育教學。
“科學視野”欄目往往是在章節的最后面,是學習完新內容后的一個拓展和提升。例如,必修1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的“科學視野”欄目的內容就向學生解釋了溶液為何是最穩定的分散系和膠體為何具有介穩性,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后面的膠體性質——電泳和膠體化學的應用內容則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為教師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材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知識。
2.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科學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出
來后,學生就會主動去學習、探究。而“科學視野”欄目就有這一功能。比如,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最后的“科學視野”欄目“未來金屬——鈦”,既講了鈦較其他金屬的優越性能,也講了鈦目前所存在的制備或冶煉難題。通過閱讀,學生會對未來鈦的廣泛應用前景產生憧憬,引發思考,進而提高科學素養。
3.實現從理論到實際運用的信息遷移,強化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在課堂上,純粹地講解理論知識是很枯燥的,而且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不僅要給學生講理論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化學必修1第四章第三節中的“科學視野”欄目內容是“火箭為什么能飛上天”。對于這樣的疑問,學生是比較好奇的。當得知了原因后,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樂趣,進一步認識到化學對人類進步的影響。
4.圖文并茂,強化理解。
對于高一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想象能力各異,而“科學視野”欄目往往提供的是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這樣既直觀又有助于學生理解。比如,在必修1第四章第一節對二氧化硅的學習中,“科學視野”欄目中的圖片展示了二氧化硅的基本結構單元。學生對于“二氧化硅晶體是由許多個[SiO4]四面體結構按Si和O以1∶2的比例組成的立體網狀結構晶體”能更好地理解,促進其認知結構的發展和完善。
5.引導學生課后收集相關內容,營造交流分享的良好學習氛圍。
對于“科學視野”欄目,教師不能過而不提,而應根據相關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除了文中所說的運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運用等,將這些問題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過后安排時間,讓學生講解自己搜集到的內容,并與其他人分享討論。這樣的安排,不僅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感受到化學知識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又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針對“科學視野”欄目,給教師的啟示及建議
“科學視野”欄目內容豐富且具前沿性,可為學生增加科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和提高科學素養。教師若置之不理或提而不講是很難發揮以上所說的幾方面功能的。為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避免此類現象,合理應用該欄目的內容。
(責任編輯羅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