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鋒
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隨時扮演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對不同背景下的不同角色,會提出不同的希望和要求,并形成不同的社會角色規范。每個社會成員在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時,必須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相應的社會角色規范,否則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否定和排斥。要想成為附和社會要求的合格成員,就必須學會角色扮演。
教師是教育系統中知識經驗的所有者和傳授者,是人類社會生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他的演出地點主要在學校,學校是社會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學校的功能隨之復雜化和多樣化,它使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教師要扮演下列角色。
一、“家長代理人”的角色
在一些學生和家長眼里,教師扮演了父母代理人的角色。老師是孩子繼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外一個社會權威,家長送孩子上學是將管理教育孩子的責任部分移交給了老師。學生入學后往往自然地把父母具有的特征、行為模式,把與父母相處的經驗、體會,推及到與教師的交往中,把對父母的期望寄托或轉移到教師的身上。因此,教師首先要扮演學生的“家長代理人”的角色。
這一角色在教師身上的積極意義表現在,它促使教師產生一種對學生的父愛和母愛,從而關注學生出現的細小變化,并對學生在學校的安全和保護起到監護人的作用和依靠的作用,給予學生各種可能的家庭式的負責而耐心的幫助。
但教師畢竟不是父母,如果學生把教師與父母等同,就會在很多方面遭到提醒和拒絕,也會在這一系列嘗試和挫折中重新理解、認識教師與父母的不同形象,走出個人情感的圈子,向社會化前進一步。
教師這一角色的過當表現是教師出現家長制作風,如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就像他的“孩子”,也是屬于他的“私有財產”,他可以任意處置。有的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采用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辦法和方式,往往表現出明顯的權威感和優越感,以絕對權威出現在學生面前,整頓學生,訓斥學生,以致形成不良的師生關系。
二、“學生楷模”的角色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其中之一是指教師對于學生不僅是社會道德準則的傳遞者,更主要的它是社會道德準則的體現者。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是社會行為規范的代表,必須具有比較高尚的道德品質,是學生模仿的榜樣。這個角色是社會對教師的職業期待,教師往往被人們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處于社會與學生之間的中介人物,教師要通過言傳身教向學生傳遞社會的道德行為準則,在調節學生與社會的關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教師扮演這一角色,在國家觀念、法律觀念、公民權利與義務觀念方面,應該按照社會期待的標準調節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像知識的傳遞者必須有知識一樣,道德的傳遞者也應該有道德,因為并不真正具有的東西,也就無法給予別人。應該說要傳播什么準則,本人就應當具有什么準則。
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過程中,模仿學習是他們的一種主要學習形式,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向老師學習。因為學生對教師有特殊的責任感,他們往往把自己尊敬與愛戴的老師看做模仿的榜樣,這是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并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我們強調身教重于言教。當教師的個人行為與其職業行為發生矛盾、沖突時,必須以職業行為為重,這是教師的職業責任所要求的。
三、“知識傳授者”的角色
“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是教師這一職業最顯著的標志。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是知識的象征,是一本活的教科書。教師在一定范圍內不應一問三不知,否則就難以在學生心中樹立較高的威信。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誰也不能說自己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奇人,當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為學生的提問所難倒時,應當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精神,坦然告訴學生:“我還不知道,不過讓我想想,查查資料或請教一下其他老師,再告訴你。”或者說:“這個問題提得好,我一時無法回答你,讓我們課后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吧!”這種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它將贏得學生贊許和信任。
四、“嚴格管理者”的角色
這個角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集體的領導者,二是紀律的執行者。
班級是學校中主要的基層組織。教師接受學校的委托,在班級中施加有權威的影響,承擔領導行為。作為紀律的執行者,教師必須使每個學生都能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遵守學生守則,培養學生“律己”的習慣和控制能力。教師要善于和學生共同安排學習活動,并在各項活動中通過有效管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他們的能力,完善他們的個性。
教師作為學生班級的管理者,應有機培養班集體,創造和諧、民主、進取的集體環境,形成良好的班風,使學生自覺接受管理,加強自我管理,并積極參加班級管理。
五、“心理調節者”的角色
心理健康重在預防。教師作為心理調節者,重要的、日常的、大量的心理工作就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氛圍是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與保證。課堂氛圍如何,教師負有很大責任。教師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應該有耐心和修養。
當然,心理醫生并不是教師的主要角色,如果學生有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或嚴重的精神疾病,則應及時到專門的醫療機構求助專家治療。
六、“學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生活在現代學校中的學生,不僅希望教師成為他們步入知識殿堂的引路人,而且希望教師成為他們真誠、坦率、無話不說的摯友。他們喜歡那些敢于把自己真實地毫不掩飾地放在人們面前的人,因此,教師要扮演好學生的“朋友和知己者”的角色。
教師做學生的朋友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個人朋友、私人朋友。因為私人朋友往往是以個人感情為支配主線的,師生朋友關系并不能完全由個人感情支配,它是一種由教學制度而發生的支配和從屬的關系,是以公務情感為基礎的朋友。教師扮演學生的“知己和朋友”的角色。教師如果把這個角色演得“過火”,就容易出現庸俗化的傾向,并且容易與教師的“嚴格管理者”的角色發生角色沖突。
總之,教師角色是一個多重角色的有機統一體。教師必須加強角色學習,增強角色意識,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