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娟 陳林軍 陸霽璐
摘要:目的 探討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治療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的療效。方法 將160例藥物流產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80例,治療組于孕囊排出后當天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觀察陰道出血時間和出血量及流產效果。結果 治療組陰道出血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01),陰道出血量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P<0.001),完全流產發生率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治療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療效顯著,可減少陰道流血量,縮短陰道出血時間,提高完全流產率。
關鍵詞:藥物流產;蒲黃益母生化湯;陰道出血
中圖分類號:R714.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4)07-0033-02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對早孕婦女行藥物流產的常用方法,但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時間過長和出血量過多是其最大的缺點,嚴重影響婦女健康。近1年來本院通過孕囊排出后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治療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婦科門診自愿要求使用藥物終止妊娠,年齡18~39歲,停經<49 d,尿妊娠試驗:陽性,正常宮內妊娠,并行B超檢查確認,B超提示孕囊平均內徑<2.5 cm,無行藥物流產的禁忌癥的健康婦女16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80例,2組在子宮位置、孕囊大小、孕產次及體重等基本相似,有可比性,2組對象均為服用米索前列醇后當天排出孕囊者。
1.2 治療方法 ①米非司酮25 mg/片及米索前列醇200 ug/片,均為上海新華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②用藥方法:服藥前后1 h空腹,用藥第1 d晨7時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再服米非司酮25 mg,次日早晚7時各服米非司酮25 mg,第3 d晨7時服米非司酮25 mg,1 h后加服米索前列醇600 ug。2組用藥方法相同。治療組在孕囊排出后當天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方劑組成:當歸15 g,川芎9 g,桃仁6 g,炮姜3 g,炙甘草6 g,益母草30 g,生蒲黃(包煎)20 g。隨癥加減:血色深紅質稠、便秘者去炮姜,加生地9 g,丹皮9 g,蒲公英15 g,敗醬草15 g;下腹墜脹痛者加延胡索、郁金各9 g;神疲倦怠、氣短懶言者加黃芪、黨參各15 g;腰酸痛者加炒杜仲、川斷炭各9 g。每日1劑,水煎服,日2次,共7劑。囑藥物流產后7,15、21,30 d復查。2組術后均常規予抗生素口服預防感染,對照組不再服其他藥物。
1.3 療效標準與觀察內容
1.3.1 療效標準 ①完全流產:胎囊排出至月經復潮無需刮宮者;②不全流產:因出血多而行刮宮者或因陰道流血時間長達3周以上,B超顯示宮腔內有混合型回聲團或內膜回聲不均并見血流信號者,清出宮腔內容物送病檢后確診。
1.3.2 陰道出血時間及出血量 陰道流血時間:從陰道流血時起到干凈為止的持續時間,2組陰道出血量與經量相比。囑藥物流產后7、15、21,30 d復查。
2 治療結果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完全流產率為97.5%,對照組完全流產率為88.75%,統計學處理差異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2 陰道出血時間及出血量 治療組:陰道出血時間:≤7d 23 例,8~15 d 48例,15~ 21 d 5例,出血時間21~30 d 4例(超聲提示不全流產行清宮者2例,術后經病理確診);對照組:相應為 6、21、37、16(超聲提示不全流產行清宮術者9例,術后經病理確診)。陰道出血時間<15 d者比率:治療組為88.75%,對照組為33.75%,陰道出血時間治療組明顯短于對照組,統計學處理差異有極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陰道出血量:治療組 80例中小于月經量31例,等于月經量39例,大于月經量10例;對照組相應為 24、31、25 例,2組出血量≤月經量患者比例經卡方檢驗,P<0.001。
3 討論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終止早孕,其使用方便,痛苦小,損傷輕,尤其是對早期妊娠流產效果最佳,至今已被公認為較好的藥物終止早孕(藥流)方法。但藥物流產后存在陰道出血時間長,出血量過多的問題,在臨床上至今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妊娠蛻膜或滋養葉組織殘留,滯留宮腔,是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淋漓不凈屬中醫產后惡露不絕,為產后病范疇。中醫理論認為產后病是在氣血津液虛損的基礎上發生的,故形成了多虛多瘀的特點。治療原則益氣補腎是基礎,祛瘀是關鍵。結合病情必要時佐以清熱化濕,勿忘產后[FQ(132。175mm,X,DY-W][SQ+1mm][CD=175mm]多虛多瘀的特點,注意補虛不留瘀,化瘀不傷正[1]。生化湯在《傅青主女科·產后篇》作了較系統的闡述,被稱為“血塊圣藥”;主要成分為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方中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用為君藥,川芎活血行氣止痛,桃仁破血逐瘀,炮姜溫經止痛共為臣藥,炙甘草益氣帥血行瘀、和中緩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溫經止痛之效。蒲黃生用一藥多效,止血而兼能行血化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現代藥理學實驗證明蒲黃水煎液可促進血液凝固,直接加強子宮收縮力[2]。益母草辛開苦瀉,能活血祛瘀以通經,為婦產科要藥,此外本品又能清熱解毒。益母草對家兔離體、在體子宮均有興奮作用,可使其子宮緊張度和收縮度增強,頻率加速,故藥流后即可配益母草口服,可顯著減少陰道出血量,縮短出血時間[3]。故生化湯加蒲黃、益母草一可助其化瘀生新之力,二可促進子宮收縮,從而使宮腔內殘留物盡快排出,惡露按時而凈。經臨床觀察加服蒲黃益母生化湯治療藥物流產后陰道出血療效顯著,可減少陰道流血量,縮短陰道出血時間,提高完全流產率,所以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羅頌平.中醫婦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9.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精選本[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2232.
[3]譚力.益母草膏減輕藥物流產后出血的探討[J].新疆中醫藥,1998,(2):20-21.
(收稿日期:2014-0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