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亞萍
[摘 要] 英語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我們教學語言的對象是小學生,因而我們必須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情趣性。習得是兒童掌握第二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語言輸入學說和語言假設學說的結合。學習者在有意義的交際中,通過對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使用,自然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Storytelling——故事教學,就是抓住了兒童對語言天生的敏感,指導性地挖掘和發展兒童語言潛能,從而讓兒童在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習得語言,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掌握英語。本文從Storytelling的作用,和storytelling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兩方面來進行論述,同時利用兩個課案來進行說明。
[關鍵詞] 故事教學 語言 案例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纱丝梢姡d趣的培養對于我們教學工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過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過程。英語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我們教學語言的對象是小學生,因而我們必須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情趣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課開始時,小學生較易集中精神聽講,不過這種狀態一般只能維持在15~25分鐘,時間一長,注意力就會分散。如果教師還是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而且還會大大降低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有責任、有義務要尋找出一種符合小學生心理的,并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方法。
作為教育者,要開發各種課內外的英語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個真實的英語環境,讓學生在這種英語環境中展開學習。我們知道,習得是兒童掌握第二語言的最佳途徑,是語言輸入學說和語言假設學說的結合。習得是種察覺不到的學習過程。像小孩學習母語樣,學習者在有意義的交際中,通過對語言的理解和語言的使用,自然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Storytelling——故事教學,就是抓住了兒童對語言天生的敏感,指導性地挖掘和發展兒童語言潛能,從而讓兒童在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習得語言,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掌握英語。
一、Storytelling 在教學中的作用
國外教育學者認為,講故事能使學生享受情節的樂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同時增加學生的詞匯,是引導他們使用語言符號的理想工具。講故事活動可以激發學習者的興趣、想象力、創造力,講故事者也可以從聆聽者那里得到反饋,如目光的接觸、問答式會話、預測故事內容等。講故事能有效幫助學生培養多種語言技能,在教室里講故事能促進形成輕松且融洽的氣氛,還能陶冶情操豐富生活閱歷。
在storytelling教學中,教師結合各學生的已有知識的,用講故事的方法新授內容。在故事中不同的場合反復出現同樣的句型,讓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習得,避免了單純的、枯燥的機械操練,使學生始終處于新鮮的情境中,學習英語興趣激增。Storytelling教學借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并使兒童的英語聽力也迅速發展。Storytelling教學中提倡的師生互動、情境表演還有故事中的歌曲、小詩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使英語課成為兒童最喜歡的課,英語教師成為兒童最喜歡的教師。Storytelling使英語課堂不再乏悶、枯燥,使學生自然地就能夠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能夠持續長時間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樂學、愛學、想學,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Storytelling在英語教學中運用
筆者認為,運用storytelling進行教學,并非單純隨意地講故事給學生聽,它應該是一個有序的、藝術的整體教學過程。
1.運用Storytelling進行單詞教學
目前,我省所使用的低年級階段的牛津英語教材內容不是很多。一般為四五個單詞,一問一答一組句型。而低年級孩子的詞匯量也比較少,接觸的內容并不多。那么在課堂適時地利用故事來展開教學,是孩子們在一個他們喜聞樂見的環境中習得英語。
我在教學1A的Unit 10 What colour時,利用藍貓過馬路的故事,來教學顏色。藍貓是一個孩子們喜歡的動畫形象。它的出現,使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課堂上。隨著故事的推進,孩子們在幫助藍貓過馬路的過程中,也就學會了四個顏色類單詞。同時,在第二課時時,我利用圖片,讓孩子們自己來復述故事,評出小小故事王。既鞏固了單詞,又增加了興趣,同時也開始學會使用句型,何樂不為?!在低年級階段的單詞和句型的教學中,合理使用和編排故事,進行教學,既滿足了孩子喜歡聽故事的心理,也在Storytelling的過程中,教學了單詞。
2、利用Storytelling進行句型教學
在中年級階段,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故事中的互動性也就更強。講故事的不僅僅可以是老師,也可以是學生。在師生互動,或者是生生互動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課堂氣氛也在互動的環境中靈動起來。
我在3A Unit 9 On and off 第一課時再次嘗試了storytelling的教學模式。利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故事展開新內容的教學,一開始就比較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隨著故事主人公阿里巴巴一起打開山洞的門,看到了籃子,寶盒,打開了燈,電視等等。寓教學以故事中。Storytelling就是抓住了兒童對語言天生的敏感,指導性地挖掘和發展兒童語言潛能,從而讓兒童在英語環境中自然而然習得語言,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掌握英語。Storytelling教學中提倡的師生互動的活動方式、情境表演、故事中的小兒歌、小詩等兒童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使英語課堂成為了兒童最喜歡的課堂,英語教師成為兒童心口中最喜歡的教師。Storytelling使英語課堂不再沉悶、枯燥,使兒童自然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并激發他們的學習情感、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樂學、愛學,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恰當的運用故事于課堂教學中,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迅速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Storytelling以生動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動機。學生的想象力日漸豐富,思路日漸拓寬。這樣一來就對老師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有能力設計語言豐富、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每一堂講故事課;具備制作多媒體課件或教具的能力;要有講故事的技巧;啟發提問和反饋評價的策略以及組織調控課堂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多閱讀各種題材的書本拓寬視野,經常參加專業知識的培訓并且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參考文獻:
[1] 強海燕,趙琳.中外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2] 閆素萍.講故事,學英語[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