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虎
摘 要:目標教學在實驗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教學法,借鑒和吸收了現代教育理論,教學目標更系統化、科學化,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改思想。
關鍵詞:目標教學;實驗;數學
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學及管理方法不斷涌現,又推動了教改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目標教學法在數學課上的實驗應用談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指教。
目標教學是單元過關的發展和提高,而數學課的單元過關,回授補救的教學體系早已在全國推廣。數學課根據本身的特點,能更充分地借助單元過關的基本思想,讓學生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高運算、邏輯思維及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目標教學和數學模式大體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1.制定教學目標
這既類同于傳統教學法備課時的教學目的和重難點的制定,又明確地強調了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識記、理解、分析及應用,并使要求簡單、清晰、規范。
2.展示教學目標
即在上課前利用各種方式,如口頭說明、小黑板上書寫等,提出問題、練習等方法對單元、本節課的目標內容給學生做以全面的交代,使學生聽講之前就明白本節課所掌握的知識和達到的標準,進而提高學生的達標能力。
3.教師指導學生達標
教師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按內容的要點,充分利用目標的導向作用,指導學生逐步達標。
4.形成性測試
按目標要求,出一些有關聯的思考和基本運算題進行測試,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教師利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檢查。
5.回授補救
從測試、提問、觀察中得到反饋信息,對學生進行教育,使絕大多數學生能順利達標過關。
教學目標確定過程中,教師除了抓住當堂基本知識外,一定要抓住定理及概念的外延,這體現在指導學生達標的過程中應選概念或定理內容所衍生的題目,突破教材的單一性。形成性測試的題目除了依據教學目標外,還應注意題目量的大小,否則當堂完成檢測并反饋將是空話。回授補救這一環節主要是彌補教師講,學生學的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對共同的問題可集體矯正,不同問題因材施教,甚至實行異步教學。
目標教學在實驗過程中,繼承和發展了傳統的教學法,又借鑒和吸收了現代教育理論,由于各章節內容的內在聯系制定的教學目標更系統化、科學化,也更符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習的主動權、積極性起著不容輕視的作用,也更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改思想。目標教學的實驗也為數學課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盡管目標教學在數學課上顯出強大的生命力,但實驗過程中也發現不少值得探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增加教師的強度
教學目標和形成性測試題都需提前準備,備課時在書寫或刻印等上很耗時;測試、作業題的批閱及歸類消耗教師大量精力,以及學生的差異突出,若使各層次的學生都達標,補救工作難度很大,給教師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2.課堂反饋難以當堂完成
從理論上說精講精練,以學生為主體是行得通的,但從大綱要求分析、思維的特點以及一般學校的學生程度諸因素都置于四十分鐘內考慮,完成檢測反饋大都感到時間不足。
3.檢查學生整體達標不夠“嚴”“細”,因為時間有限,有時出現抓“小”放“大”的失誤
目標教學雖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就其在數學教學上的實效來說不可低估,仍有探索的必要。只要牢牢抓住教學目標的導向性和反饋回授這兩大特點,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調動其積極性,再加上投影儀等先進設備的應用以及各級教研部門的重視,目標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將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藍瑜.淺談“目標教學法”.凱里學院學報,2002(S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