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霞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努力做到使數學教學走進生活,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并逐漸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知識;實際問題;生活知識和經驗
使學生具備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努力探索和想要實現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本文就以高中數學為例,并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際經驗,對此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給其他教師提供些許參考建議。
一、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出發,讓數學問題生活化
要想使學生運用數學眼光看世界,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出發,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數學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
如,教學必修一第二章《函數》時,我們可以對全班學生說:“同學們,在你們平時外出購物、買機票或是旅游入住酒店時,經常會遇到商家為了宣傳促銷而提出多種購買或者結算方案的情況,如果我們想要做出明智的選擇,就需要用到我們本節課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了。”這樣,我們很容易就將函數問題生活化了,學生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從而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函數知識的學習活動中。
二、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活動情境,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身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在教給學生某項數學知識后,可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活動場景,以此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必修五第一章《數列》之后,我們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實際生活中涉及數列的生活現象和場景,存款、貸款、購物、分期付款等都可能會被學生一一列舉出來,這樣,學生在以后生活中遇到這些問題時,就能運用所學的數列知識輕松解決了,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數學課堂,教師都是運用習題的講解得出數學法則,然后根據數學法則進行反復的習題操練,這樣傳統枯燥的講解方式不僅不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的發展要求,而且會嚴重影響到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應加強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的能力。
比如,在學習了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節《抽樣方法》之后,我們可為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回家后詢問爸爸媽媽所在單位的職工人數,并了解清楚青年職工、中年職工和老年職工的人數,為了了解他們單位職工的健康狀況,采取分層抽樣方法從中抽取樣本,若樣本中青年職工為n(自己設定)人,那么樣本容量是多少?因為這個問題需要通過實踐調查才能得出,學生都樂于參與和實踐,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與父母交流、溝通和一系列的分析和整理,強化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生活實踐的應用中也感受到了數學存在的樂趣,可謂一舉多得!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探索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策略,從而逐漸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章熙寧.精心設計變式練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J].成才之路,2013(3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