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對400多位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及多家實習酒店進行調查的基礎上,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通過實際調研開發中澳合作環境下酒店客房服務校本課程。
關鍵詞:酒店管理;市場調研;客房課程體系
一、研究意義與目的
基于酒店行業發展對于專業人員的現實需要,根據對畢業生市場跟蹤調查研究分析的基礎,對酒店客房服務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旨在提高酒店專業人才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實現酒店人才無縫隙就業。
二、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的不同需求,共采用兩種調研方法。首先利用問卷法,對用人單位進行畢業生情況調查。然后采用訪談法,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情況隨訪。
(一)酒店企業調研:通過訪談、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考察用人單位對客房崗位的具體任務、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
(二)畢業生調研:通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對本專業畢業生就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就業定位、專業建設和發展等方面進行調研
三、調查數據統計結果與分析
(一)學會全面規劃職業生涯
調查數據說明,大學生在酒店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職業發展的過程,而起點是基層工作。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對客房崗位的職業發展做好全面的職業提升培訓。既要端正學生心態,從基層做起,又要鼓勵學生樹立長遠的目標,向職業發展過渡。
(二)提高素質,加強外語學習
企業單位一致提出語言交流是招聘中考慮的重要因素。對此,首先我們要強調英語的教學,教學中增加英語口語和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外語交流的水平。同時注重自身酒店人員素質的提升。
(三)指導學生正確對待酒店的實習
我們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實習,將酒店實習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起點,謙虛地向其他員工學習,深入了解酒店的運作。
(四)加強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訓
教會客房服務人員與其他部門溝通的技巧,鍛煉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學會和客人良好溝通,才能使客房的各項工作順利展開。
四、客房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課程設計明確化
明確本課程是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入手,依據酒店客房部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設置。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崗位需要,以工作任務為中心設計課程內容,以對客服務與管理活動為線索來進行,并融合了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對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要求。充分開發學習資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
(二)課程目標具體化
1.知識目標
(1)了解客房產品的概念和構成;
(2)掌握客房部的主要任務、組織結構和業務分工及主要職責;
(3)熟悉客房接待服務的環節和項目內容;
2.能力目標
(1)能夠正確介紹客房類型及客房設施的功能布局;
(2)能夠初步掌握客房布置和裝飾的方法;
(3)能夠熟練掌握客房中式或西式包床的程序、方法和動作要領,能在規定時間按標準完成一張中式或西式床;
(4)能夠按程序和標準獨立完成走客房的清掃;
3.素質目標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2)具有一定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
(3)具備使用外語進行接待服務和業務溝通的能力;
(三)教學評價體系多元化
1.學生學習評價
學生評價手段和方法,采用階段評價、目標評價、項目評價、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評價模式。同時關注評價的多元性,結合課堂提問、學生作業、平時測驗、實訓、技能競賽及考試情況,綜合評價學生成績。
2.教師教學評價
教師教學評價,主要指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評價。尤其要關注對教師解決客房服務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評價。
3.行業企業評價
組織酒店行業定期到校考核評價,根據行業用人標準,對在實際工作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予以特別鼓勵,全面綜合評價學生能力。
客房服務與管理是一門操作技能性強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多地使用多媒體等教學用具,采用網絡技術,進行網絡技術與專業課程整合,以備學生自學調用,使學生更直觀的學習,同時產學合作,開發實訓課程資源,建立實訓、實習基地,確保足夠的工位數以滿足學生的技能實訓要求,同時為學生的就業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學校里、在課堂中,就能夠對客房服務的精髓與內涵有非常好的理解與把握,從而理解并熱愛客房這個崗位,從而讓一部分學生愿意為客房服務去努力!
參考文獻:
[1]花立明.基于循崗導教的《客房部運行與管理》課程設計[J].價值工程,2012(12).
[2]楊云.校企深度合作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以《前廳與客房管理》課程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05).
[3]王建軍,宋傳敏.基于TAFE課程模式下的“客房管理”課程改革研究[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
基金項目:蘇州市十二五規劃課題,中澳合作環境下酒店客房服務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編號:130102034。
作者簡介:徐敏,碩士,高級講師,旅游管理專業。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