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群紅
摘 要:闡述了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
關鍵詞:習作指導;片段練習;小學中年段
小學中年段是作文的起步階段,由第一學段的看圖說話寫話過渡到片段和篇章的練習,因此這一階段的習作指導非常重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第一、第二學段可從寫話、習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因此,起始階段的作文指導要從培養興趣和自信心開始,重在樹立學生的作文信心和寫作興趣。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如何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使學生逐漸提高作文水平,鼓勵學生寫真實的感情,我手寫我心,寫真話、寫實話,避免空話和套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基于此,筆者談談進行第二學段學生作文指導的感受。
一、從作文訓練開始
我們都知道作文訓練從詞句開始,一篇文章是由詞和句子組成的,尤其是句子是構成文章的基本部分。三年級的小學生對于寫一篇成文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不要急于強求學生寫一篇成文。訓練學生寫作文,要從訓練句子開始。首先是讓學生從經典句式的評價開始,認識一些句子,體會這些句子的寫作妙處。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怎樣運用不同的句式去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訓練句子,可作為微作文,從一句兩句開始,逐漸成段最后成篇。作文訓練,是中年段習作訓練的重點,也是打好習作基礎的關鍵階段,為此教師要十分重視這一階段的訓練。
比如,讓學生判斷下面的句子寫得好不好?為什么?
1.清涼的月光照在地上,地上好像被一層輕紗籠罩。
2.鳥兒將巢安在繁花綠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
3.春姑娘輕輕地來了,她挑著裝有百花的籃子,一揮手大地就綠了,再一揮手,大地就開滿了鮮花。
二、在生活中汲取寫作的營養
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生活的內容就是學生作文最好的素材,有經驗的教師都重視學生觀察生活和記錄生活的能力培養,但是怎樣培養和訓練,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習作能力來確定。針對學生沒什么可寫的現實,教師要啟發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通過培養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具有獨特的慧眼,將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真善美和有趣的生活內容記錄下來,同時這也是幫助學生降低寫作難度,培養寫作信心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生活中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和讀書筆記。尤其是生活日記,每天早上利用晨讀的時間,保證一定數量的學生匯報自己的日記內容。學生可以口述也可以朗讀自己的觀察日記,每天15分鐘,由十個學生進行發言。這樣訓練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競爭能力。這種方式堅持半學期就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三、重視閱讀教學的示范作用
重視范文的教學也是提高作文教學的手段。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優秀經典的課文被選編到教材里了。學生閱讀這些經典篇章,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學習文本的寫作方法。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閱讀教學的實踐,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模仿。對一些經典篇章的閱讀,可以選擇經典段落,然后學習這種寫作方法,讓學生模仿某一句話、某一個段落進行仿寫,實踐證明這種仿寫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對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學生在實踐中,也沒有覺得更加困難,對作文水平的提高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教材內容就是學生提高知識的腳本,也是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范本,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這個藍本,將經典文章的內涵和寫法傳授給學生,使其提高作文水平。進行仿寫訓練,可以是課堂上的小作業,也可以是放學后的大作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適當地、科學地安排好。力求使仿寫發揮最大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比如,學習了《大海的歌》這一課,這是一組詩歌,以大海為寫作背景,寫了海天一色、海風、夜晚的海等幾個場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句式。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朗誦,在朗誦中體會作者對景色描寫的技法。寫景色的文字,要多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靜態的景色寫活,寫成動態的具有生命力的特點。然后挑選經典的句子進行仿寫和改寫。
比如,模仿下面的句子再寫一組句子。
風兒不鬧了,
浪兒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覺了。
這是擬人句子,把風浪和大海比作人,讓人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鮮活。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訓練后,可以提高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教師在學生仿寫之前,要給學生理解這樣寫的好處,之后再開始模仿。
另外,為了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們應該將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地整合起來,在教學回歸生活、社會,社會反映教學知識的過程中,就能增強學生對各項知識的吸收能力,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重視課外閱讀的開展也是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途徑。利用兒童文學的閱讀形式,提高學生的文學積累,兒童文學由于其本身的諸多閱讀特點,傳達的多是人類共通的基本美德,如誠信、勇敢、合作、寬容等。在基礎教育中,考慮到學習者的心理發展、審美趣味等特點,兒童文學應該成為文學教育的主要載體。兒童文學的教育作用在于促使兒童健康成長,通過閱讀兒童文學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啟發著兒童的思想和品德,感染和影響他們的情感和情操。這是作文課外延伸的體現,通過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強迫學生動筆、動腦,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江和平.小學作文課外練筆重在“三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1(Z3).
[2]吉根華.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之我見[J].新作文,2009(1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