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民
摘 要:初中教學課程關于物理教學任務的安排共分為兩冊,教學重點是從實際生活中出發,以發生在身邊的活生生的案例進行講解,從而使得學生對于物理學這門基礎性的自然科學能有初步的了解。重點探討了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學案例,以其為中心,借助“實踐與總結”的教學方法,歸納整理初中物理教學的規律性,從而為高中以后深層次的物理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摩擦力教學;實踐與總結;操作性;歸納整理
1.正所謂實踐是產生真理的唯一標準,初中物理課本中所歸納的公式、定理等都是科學家通過實踐活動加以認證的嚴密邏輯體系的再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例如,冬天馬路結冰后特別容易滑倒,當你在冰上撒一層鹽后就不那么滑了;大雪過后,在冰上行走與在雪中行走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自行車的剎車系統是如何進行工作的,引導學生對此生活現象進行積極思考,考慮這中間蘊含著哪些物理現象,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等,讓學生從生活回歸物理教學,并能深切體會到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無形中訓練學生主動猜想、思考、觀察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積極性。
2.初中物理教學課程中關于“摩擦力”的教學安排,其目的是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引入新課,學生通過對日常生活現象有意識地留心觀察,從而對教學案例“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試圖通過“合理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歸納整理”等教學流程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并獲取知識的能力,通過實踐學生便會更深刻地感受到與摩擦力有關的兩個物理因素“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深刻的記憶,增強其動手操作的能力,為接下來的物理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規律的總結總是借助一定的實踐活動加以證明,組織學生動手進行操作,是此次教學的重點。首先要準備實驗工具,教具準備齊全后,將學生進行分組實踐,由他們自行選擇他們認為應該用到的實驗器材,以便證明他們猜想的正確性。實踐活動開始前,教師應介紹此次活動的流程及注意事項,強調團隊合作精神,同時讓各個小組自行安排,做好組員任務分工,做好實踐記錄,共同完成此次摩擦力的實踐活動。實踐進行以后,教師要注意觀察各個小組的操作流程,及時糾正他們的失誤,指導學生順利完成實驗。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是激情澎湃的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殿堂的啟蒙培育,它主要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進而回歸到物理知識領域,訓練學生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個階段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自身綜合能力的養成等對于接下來的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與總結”的教育方法,一方面能考查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通過實踐活動,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進行猜想驗證,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最重要的是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勇于嘗試;另一方面,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在小組活動中,成員之間相互鼓勵,相互監督,共同探討真理,從而為今后綜合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連中現.物理教學與科學探究之我見[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
[2]包紅英.江走進社會生活 激活物理課堂[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