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懷梅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枯燥的理論教學轉變為趣味性的數字游戲,使學生對數學課程更加喜愛,下面就以提升學生符號化陳述能力——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打電話”教學導引為例,進一步對數學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符號化陳述能力;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
就小學數學課程而言,要想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就必須根據數學課程的特點進行授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把單純的理論知識簡單化,借助簡單的符號使學生更快地理解所學知識。(2)培養學生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養成良好的求知欲。(3)數學學習是一個開發思維和智力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理解和創新能力。(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教學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地使用書面化的語言,小學生由于智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對于公式化、理論化的語言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入一些簡單的數學符號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化。如果單純地使用符號造成抽象感,就為符號賦予同教學內容相關聯的知識,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
首先,對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情景再現,用一個小故事、小事件等引出今天所要教授的課程。例如,“打電話”這一課,就要先設計出為什么要打電話,電話內容包含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同所學課程有著怎樣的關聯等等。例題如下,一組考察隊員進山進行科學研究,指揮官和其他三人分開行動,此時下起大雨,極易發生山體滑坡,指揮長打電話要通知其他三人,每人若聯系一分鐘,試問怎樣聯系可以有效縮短時間?
其次,開始教學后,為了簡化漢字書寫,可以使用圖形代替,例如,指揮人員設為方塊,隊員設為圓形,根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種聯絡方式:
由上圖可見,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為:一是隊長分別聯絡三人,耗時三分鐘;二是隊長聯系其中一名隊員,然后隊員之間依次傳達,耗時三分鐘;三是隊長先聯絡一人后,再聯絡第二人時,之前接收到信息的隊員同時聯絡另一個同伴,綜合考慮耗時兩分鐘,時間最短。
這就是將教學與符號化相結合的好處,不僅節約了時間,也使學生更容易地分析問題,有助于知識的理解和綜合應用。
參考文獻:
劉朝建,李竹筠,胡開勇.步步為營 提升學生符號化陳述能力: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打電話”教學導引[J].教育科學論壇,2011(10):33-36.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