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丹
摘 要:嚴格區分舌尖前后音及與舌面音是普通話推廣過程中的重點問題。針對此教學點,從揣摩發音失誤學生心理、探索正確發音部位的訓練方法及循序漸進的發音練習闡述了自己實踐教學中的經驗與思考。
關鍵詞:普通話;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矯正思考
十多年來國家推廣標準的普通話,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人們學習普通話的熱情日益高漲。高校中開展普通話口語教學也日益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充分認識到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品味形象,而且與日后的就業與繼續深造也較為密切。作為高校一名普通話教師,更應責無旁貸地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注重學習,認真準備好每一節課,發準每一個音,對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認真進行思考總結,使之教學經驗更加豐富。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中,切實感受到普通話聲母語音教學中舌尖前音(z、c、s)與舌尖后音(zh、ch、sh)及舌尖后音與舌面音(j、q、x)互相混淆的情況普遍存在。針對此問題,筆者經過對比思考及查閱相關資料,得出初步的矯正方法。
在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存在著舌尖前后音不分的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來自河南南部地區的學生發言時,舌尖前聲母z、c、s與舌尖后聲母zh、ch、sh不分的情況十分普遍。如,吃飯(chīfàn)讀作(cīfàn),總則(zǒngzé)讀作(zhǒngzhé),層次(céngcì)讀作(chéngchì)。而來自河南北部地區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舌尖后音與舌面音j、q、x混淆的情況。四十(sìshí)讀作(xìxí),豬肉(zhūròu)讀作(jūròu),吃飯(chīfàn)讀作(qīfàn)。出現以上問題,根據索緒爾的語言生成理論,我們得知:“言語的生成不是一個簡單的外部行為。當人們需用語言進行口頭表達意思時,就會從記憶中提取固有的語言知識,借助規則對信息進行編碼,然后通過發音器官和肌肉活動將信息發送出去,使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形成話語。”普通話口語課程作為師范類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多數情況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入校的新生從家鄉來到異地求學,標準普通話的語音語調在語言中樞神經系統中還未形成,大腦中固有語言認知結構系統相當穩固,學習者仍慣性地沿用固有穩定語音系統通過發音器官表達出來,錯誤也就是難免的。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時常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普通話課程已進行了學期的一半,關于舌尖前后音及舌面音的區分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時常會強調區分的要點,但始終有基礎薄弱的學生仍不得要領,依然沿用方言發音,這時就會有其他同學的嘲笑及教師失望神情的流露。學生感受到此種氛圍,就會流露出緊張或羞于再次表達的情緒。出現呼吸急促,發音器官肌肉緊張,難發音或發音受阻,多次反復而無效,言語失調癥狀明顯,下面的發音練習難以進行。可見,言語生成的過程也是心理因素積極參與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任何一點心理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言語表達交流的效果。
針對普通話基礎薄弱的學生,普通話教師首先要有不離不棄的工作態度,本著一顆善良誠摯之心,采用科學方法,有效地幫助他們擺脫方言音的困擾。首先,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標準普通話的訓練過程本身實際上就是一個逐步矯正方言音、克服方言音影響的過程,此過程也是普通話訓練的根本與關鍵。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不妨將和藹的面部表情、鼓勵性的言語措辭及手形模擬發音部位的方法準確地運用。
三組易混淆的音分辨的基本點是掌握它們不同的發音部位。教學中教師若能和顏悅色、形象生動地講解發音要領,可有效地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得其要領后樹立起嘗試發音的信心。對于方言重、有明顯發音改善的學生,教師應適時地加以鼓勵,遇到害怕失誤、怕被嘲笑而不敢發言或聲音特別小的學生,教師也多以溫和鼓勵的眼神期待這位同學的發言:“××同學,不用緊張,讀這個音試試吧。”
其次,利用手形模擬舌位的方法在此階段的語音教學中也可充分地借鑒。舌尖前音時,可用雙手十指彎曲,指尖上下相觸來模仿上下牙齒接觸,使氣流從齒縫擠出;舌尖后音時,五指并攏略上翹,模擬舌尖抵硬腭的形狀。同時,教師在備課中也可利用PPT制作成不同音位發音動程的Flash,這樣學生對舌位準確位置的困惑通過形象的展現便一目了然,發出正確的音就事半功倍。再者,還可從發音動作與語言聽辨上反復訓練。首先練習翹舌動作,初學時,可夸張地把舌尖盡量后縮,以致舌尖接觸到硬腭后面,便體會到翹舌的感覺,反復操練,直到有翹舌能力,發出相對明晰的翹舌音為止。對學生進行舌尖前后音及舌面音的聽辨訓練,教師混讀時可選擇質疑的表情,而無需用言語進行提問。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方言音十分頑固,按正常教學進度對此類學生的指點收效甚微,可考慮采用課下額外輔導的方式。也可將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練習,加快學生正音步伐。
學生明確了發音部位的不同,唇齒舌訓練基本到位的情況下,可采用語音對比的方法鞏固練習。如,舌尖前音與舌尖后音的區分練習:
z與zh 主力—阻力 找到—早到 摘花—栽花 中和—綜合 招了—糟了
智力—自力 札記—雜技 知識—姿勢 照相—造像 短站—短暫
c與ch 木柴—木材 插手—擦手 五成—五層 拆一拆—猜一猜 有翅—有刺
初步—粗布 新春—新村 純種—存種 穿一穿—躥一躥 老陳—老岑
s與sh 史記—死記 事跡—四季 打閃—打傘 山歌—三哥 詩人—私人
涮一涮—算一算 市場—四場 篩子—塞子 商業—桑葉 收集—搜集
舌尖后音與舌面音的區分練習:
zh與j 朝氣—嬌氣 張揚—江洋 戰術—劍術 找病—腳病 招待—交代
ch與q 長處—強處 水潮—水橋 常人—強人 串供—勸供 絲綢—絲球
sh與x 瘦子—袖子 霎時—夏時 閃耀—顯耀 山包—鮮包 善終—獻忠
有了能夠正確發準舌尖前后音及舌面音字、詞的儲備,下面將此語音基礎運用到實際語流中,將固錯音進行歸類,形成有趣的繞口令,說唱結合,愉悅中強化練習,不易遺忘。
1.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不能說成四,四也不能說成十。/假如說錯了,就可能誤事。
2.石獅寺前有四十四只石獅子,寺前樹上結了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只石獅子不吃四十四個澀柿子,四十四個澀柿子更不會吃四十四只石獅子。
3.洗衣機,省力氣,電飯鍋,能煮雞。/邊洗衣來邊煮雞,機內衣服自動洗,端上香雞上宴席。
4.小民手腳勤,輕手擒蜻蜓。/小青真精明,愛學電子琴。/擒蜻蜓,練就一身輕功夫。/電子琴,精益求精練本領。
與其他正音訓練相同,舌尖前后音及舌面音的訓練也是口、耳、腦達到協調并用的技能練習。整個過程是糾正錯誤認識,辨清發音部位,反復實踐練習,按照普遍話語音標準實現與他人無障礙交流的目的。針對此教學點的矯正訓練,筆者的經驗仍顯得很稚嫩,深知改變一個人頭腦中固有的語音語調系統,具有一定的長期性與反復性,此現象值得我們進一步分析思考。
參考文獻:
[1]胡明楊.語言學概論[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0.
[2]杜偉東,常瑩.普通話朗誦指導與點評[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3]陳江風.河南省普通話水平測試指導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