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民
春天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里探出了小腦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大地到處洋溢著生命的嫩綠;桃樹、杏樹、梨樹像比賽似的都攢足了勁,為人們展現出了自己最美的頭飾,紅艷艷,粉嘟嘟,美不勝收;一陣風吹過,麥田像綠色的海洋波濤洶涌,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黃黃地開到了極致,數不勝數的蜜蜂在花叢中上下飛舞。可是,不少學生在作文中卻這樣寫:陽春三月,我和爸爸回老家幫爺爺割麥子;春天,柿子如一個個紅燈籠掛在樹上;春天,地里長滿了高大的玉米,它們精神抖擻,迎著掠過的風兒交頭接耳,好像在悄悄地傳遞著豐收的信息……
為了表現“戰勝脆弱”的主題,學生不惜編造自傷自殘或者父母雙亡的慘??;為了突出一件有意義的事,學生虛構自己在上學的路上撿到100萬元的支票,交給了失主;為了抒發對老師的崇敬之情,學生隨意杜撰老師帶病上課暈倒在講臺上,或者在路上接送學生,被洪水沖進河水里……學生在“謊言”中,編造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正值人生春天的孩子們,看不到六月才成熟的滾滾麥浪,領略不到秋天田野的豐收景象,感受不到千姿百態的人間真情。
學生作文本來就應該言為心聲,坦誠相見,寫真情實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可當下學生編造虛假作文之風愈演愈烈,從小學生到高中生,從平時作文練習到中考、高考的應試作文,“假、大、空、套”的現象非常嚴重,說假話,虛張聲勢;說大話,不著邊際;說空話,向壁虛構;說套話,人云亦云。
學生胡編亂造的作文讓我們反思:是誰屏蔽了學生作文鮮活的素材?是誰奪走了孩子們快樂的春天?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小學生作文說假話,抒偽情,靠胡編亂造、粗制濫造來應付老師、應付考試呢?
毋庸置疑,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F在的學生,生活乏味、單一,根本沒有一點屬于自己的時間。
上學時,孩子想自己騎自行車去學校。媽媽一臉的愛憐:“路上汽車多,壞人多,媽媽不放心,讓爸爸開車送你。”藍天白云,鳥語花香,可是坐在汽車里的孩子,看不見,聽不著,嗅不到。
課堂上,堆積成小山的課本、練習冊,一摞摞的作業本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先賢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笨蓪W生連作業都做不完,哪還有時間讀書?
節假日、雙休日,孩子們難得清閑,打開電視、電腦,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看《西游記》,爸爸板著臉進來了:“考試成績這么差,還想看電視、玩電腦?去!到屋里做作業去!”孩子悻悻地走進屋里,呆呆地坐在那兒,眼睛里噙滿了傷心的淚水。
可憐的孩子,在家里被關在書房內,在路上被關在汽車中,在學校被關在教室里。失去了幸福和快樂的孩子,被父母和老師無數次地彩排,在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愛中重播著,自然和生活的現場直播,漸漸離孩子遠去。如此這般“圈養”,學生還有多少生活的趣味及表達的欲望?既然自己的生活庫存里無材料可供選擇,無奈之下,只好瞎編一番交差。即便生活中有素材也懶得去發掘,編到哪里算哪里。久而久之,編造作文也就習以為常。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麗的大自然中,風景如畫:五彩斑斕的花朵,洶涌奔騰的大海,遼闊無垠的沙漠,活潑可愛的動物;親情的屋檐下,父慈母愛的故事時時發生;書聲瑯瑯的校園里,友情和師生情的細節,悄然打動著許多瞬間;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社會大舞臺上,一幕幕人間的悲喜劇天天上演……這些,都需要我們的孩子,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用眼睛去閱讀,用心靈去感受,用紙筆去記錄。學生的心中一旦積累了豐富鮮活的生活素材,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文思泉涌。
老師們、家長們、社會上關心下一代成長的有志之士們,來,讓我們把春天還給孩子們,讓他們知道,春天已經來了,讓他們快樂地跑進春天,聽聽春風的吟唱,賞賞春雨的歌喉,看看春草的舞蹈,聞聞春花的芳香……誠如是,孩子們收獲的,不僅是寫作的愉悅,精神的富足,還有瞭望前程的一份沉穩和自信。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