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偉
近年來,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職業教育中得到了大力推廣。那么究竟什么是行動導向教學法呢?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對符合行動導向理念的教學方法的統稱,行動導向是一個設計教學過程的理念或者說是一種教學方法原則,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是指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它的最大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其主要內容包括: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
圖形圖像處理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開設的必修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Photoshop技能,并能熟練運用Photoshop的技能設計出作品。筆者長期擔任計算機專業圖形圖像處理課程教學及考證訓練,在歷年的Photoshop考證試題中,立體包裝盒制作都是一個難度較大的題目,它是一個典型的技能應用案例。下面就以立體包裝盒制作為例,從學習任務、課型分析、應用過程分析和教學反思三方面解析以引導文教學法在圖形圖像處理這門課的應用。
一、學習任務與課型分析
從教學內容看,立體包裝盒制作并不是單一學習Photoshop操作工具以及命令,是一個綜合運用的實際案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Photoshop中縮放、變換、透視、扭曲、變形等工具,并運用透視原理的知識,將包裝平面展開圖制作立體包裝盒的效果。
從教學目標看,在本次教學任務中,“立體”是一個重要的評定指標,因此,對透視原理的理解,需要學生觀察、探索,然后討論、分析,運用Photoshop技能將平面展開圖進行變形,最后利用陰影來增強立體效果。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Photoshop的基本工具,但在實際操作中缺乏運用,面對這樣的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在老師的協助下,通過引導文和工作指引來完成任務。因此,本學習任務采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引導文教學法。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理論知識,觀察、探索、討論、分析立體包裝盒的制作流程以及“立體”效果的表現手法和技巧。
二、課程結構分析
在《立體包裝盒制作》中,三個階段分了11個教學活動,確保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地進行。其目的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模仿、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過程如下示意圖:
在示意圖中,活動(1)(2)(3)(4)是通過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知道立體包裝盒的評價要素并且讓學生建立立體包裝盒的構思;活動(5)(6)(7)是要求學生閱讀工作文件,根據引導性問題和所提供的學習資料,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立體包裝盒的制作流程,明確操作要點,制訂出計劃;活動(8)是根據制訂出的計劃方案,完成立體包裝盒制作;互動(9)(10)(11)通過學生展示、組間互評、組內互評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自己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分析總結,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如下:
在整個教學中,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思路來設計課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監督、指導學生,給學生制定的計劃提出意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學生能否完成立體包裝盒,取決于工作文件的制定,也就是引導文的提出。以下是本次課學生用到的部分文件:
1.工作任務(規定時間總共約4學時)
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利用素材,制作一個立體包裝盒效果圖。
有關制作立體包裝盒的說明:
(1)任務相關技能以及資料:
①實物幾何體圖片。
②立體包裝作品展示。
③可能用到的PS工具:選區工具、移動工具、變形工具、圖層蒙版、羽化、填充;輔助工具:參考線、網格、標尺。
④野豬肉包裝盒設計步驟。(設計步驟第66頁~69頁的視頻演示);
(2)請檢查這些資料的完整性。
(3)遇到困難請先獨立思考,尋找解決方案。
(4)根據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已經能夠完成一個立體包裝盒。
(5)書面記錄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以及立體包裝盒制作的大概過程和所用到的工具。
(6)設計完成的立體包裝盒,要保持圖層的獨立性和完整性,合理運用蒙版和蓋印圖章。
2.引導性問題
(1)Photoshop軟件是否正常運行?用于設計立體圖形所需要的素材和完成作品所需要參考的資料是否完整?
(2)觀察實物,我們觀察到的立方體最多可以看到幾個面?
(3)效果圖中觀察到的圖形形狀和實際的形狀是一樣的嗎?
(4)效果圖中光線角度和觀察角度是一致的嗎?
(5)Photoshop是平面編輯軟件,要表達立體效果通常使用幾個面來表達?
(6)你所觀察到的幾個面,它們的亮度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7)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表現所觀察到的包裝盒的幾個面的異同?
(8)觀察立體包裝盒設計圖,它們的背景有什么特點?
(9)增加包裝盒的立體效果有哪些?
(10)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守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制度,注意安全。
工作文件是引導文教學法的精華所在,它的制定決定了立體包裝盒的制作效果。因此,課前資料的準備尤為重要。從這方面看,引導文教學法并不是“放羊”,而是學生按照教師的計劃進行活動,主線是學生手中的工作文件。
三、教學反思
《立體包裝盒制作》學習任務運用了“引導文教學法”展開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引導文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行動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主,教師為輔,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參與創造性思維訓練,通過頭腦風暴提升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立體包裝盒制作中,各小組通過對工作文件的閱讀,靈活自主地選擇立體效果圖的實現,不僅深化了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過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把教師從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上解放出來,教師可以集中精力進行課程分析和教學活動設計,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