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秀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建筑環境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本學院實際情況和專業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教學改革探究。
關鍵詞 建筑環境學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eaching Research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Course
ZHAO Jinxiu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course,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inspection wa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the target of profession fostering.
Key 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inspection way
0 引言
建筑環境學課程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建筑的外環境、建筑內的熱濕環境、人體對所在建筑的熱濕環境的反應、建筑內的空氣品質環境、建筑內的光環境及建筑內的聲環境;涵蓋了太陽輻射、建筑布局、熱傳遞、聲學、光學、材料、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而且,其中很多都是前沿的學術知識,有的還在討論中,這無疑增加了教學的難度。通過往屆學生反饋信息的調查:學生們普遍感覺該課程的信息量大、知識不連貫、教材中專業術語和理論公式繁多,掌握困難。
建筑環境學課程理論性較強、實用性不明顯。建筑環境學課程內容側重于理論知識分析、推到,缺乏與該專業相聯系的實際問題和應用。是使學生們普遍感覺:該課程與專業沒什么關聯,沒有什么實際應用性,學習熱情不高。
鑒于建筑環境學課程在專業中的重要角色,以及該課程內容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再結合我院對該專業學生的具體定位情況,特在建筑環境學課程針對該專業本科生的教學中進行了教學改革和實踐研究,以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 教學內容改革
1.1 實例引出式教學
針對課程內容的寬泛、不成體系的特點,采用實例引出式教學方法。首先,引用一個實體建筑,比如一個學校圖書館,讓學生們思考、分析:當你在閱覽室學習時,需要什么樣的室內環境?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舒適性如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接下來,引出建筑環境學課程中建筑環境涉及的各部分內容包括熱濕環境、聲、光、人的反應、建筑外環境影響;最后,進一步分析各部分內容間的相互聯系,給出關系框圖,如圖1所示。
1.2 授課內容+實際應用的模式
針對課程理論內容偏重,實用性不明顯、與專業結合不緊密的特點,采用授課內容+實際應用的模式。比如:在講授負荷計算方法時,引出該專業對建筑在進行供暖系統設計時供暖熱負荷計算就采用穩態算法,而對建筑進行空調系統設計時空調冷負荷計算要采用冷負荷系數法或諧波反應法這樣的動態算法。又比如:在講授地板溫度對人體的影響時,結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調調節設計規范》中地板輻射供暖的室內溫度與對流供暖室內溫度設定值不同,以及《地板輻射采暖技術規程》規定地面溫度限值。再比如:講授低溫,結合同學們能接觸到的地下室在夏季、冬季時的溫度與室外氣候的差別,同時給同學們介紹該專業地熱能利用的應用實例——地源熱泵系統。使學生感受到該課程的實際應用和與專業知識的緊密結合,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2 教學方法改革
從課程教學方法上,為克服多媒體教學速度快、雖信息量大,但學生難以充分掌握的缺點,采用多媒體只列提綱、圖像及相關的視頻+板書書寫相關重要內容的方式。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教學中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的知識,比如:氣流分布對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光的度量單位之間的關系等用直觀的圖像表達出來,比給學生用復雜難懂的公式推導或很多抽象的詞語描述,會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課程的興趣的提高,對于理論推導、理論計算等一定要板書解決,同時給予學生思索的空間,這樣學生的思路就能及時跟上,在課堂上很好地掌握所講的知識。 (下轉第164頁)(上接第116頁)
3 考核方式改革
從課程考核方式上,摒棄一次期末定成績的弊端,采用平時作業+調研報告+兩分鐘提問+閉卷考試四環節構成的課程考核形式。鑒于現在高校考試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考試內容局限,學生要求考前給劃重點,給考題類型,從而使一部分學生產生學習惰性;又比如考核方式單一,考試采用閉卷形式,一次定成績,偏重于理論知識考核,缺乏實踐能力的鍛煉。建筑環境學課程考核方式采用以下四個環節構成:
(1)平時作業,是利用課后習題和思考題,選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留作平時作業,每周學生提交一次作業,老師批閱后給出成績,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2)調研報告,是授課過程給學生提供一些調研課題:比如建筑內遮陽—窗簾的影響;建筑不同朝向的房間受室外太陽輻射的影響;室外交通噪音對建筑不同層次的影響等等;再比如調查你所在宿舍的空氣質量如何;調查你所在學校食堂的環境噪聲如何;調查分析你所在教室的光環境如何等等。學生可以自由組合成小組(一般3~5人/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學生通過調查、分析做出報告,期末抽出一講課時間或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小組報告,老師對報告內容進行評價,給出成績,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3)兩分鐘提問,是利用每講課最后兩分鐘時間,鼓勵學生對本次課內容做出一些反饋或提問,比如本節課講了幾種室內送風有效性的描述參數;本節課空氣環境的營造方法及特點;本節課講了哪幾方面引起熱不舒適的因素等等。考慮到學生多、時間短,課后提問一節課限定4~6名同學發言。根據學生的積極性、反應情況和其回答情況,給出這部分成績,作為考核成績的一部分。
(4)閉卷考試,閉卷考試的內容必須體現出建筑環境學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全面性。為使學生達到對知識掌握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的效果,考試題型采用多種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分析題、計算題等等。最后閉卷成績也構成考核成績的一部分。在這樣的四環節考核形式下,一來避免了學生平時不學習,只等期末老師劃重點的懶惰心態,二來避免了學生臨考試前的突擊背誦,三來彌補了理論考試多,缺少實踐操作的一次閉卷定成績的缺點,也同時加深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4 結語
建筑環境學課程作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的主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初步認識本專業學科知識領域和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筆者結合本學院實際情況和專業培養目標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教學改革,目的在于使學生們更深刻地領悟建筑環境學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出更強的專業學習動力;使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建筑環境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實際應用,為學生們學習后續專業課程和研究生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金項目:唐山學院教改項目,JG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