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林
摘 要:從教學方式的變化,家長管理、跟蹤時間減少,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差異,學生管理方式的差異,學生學習自主性等五個方面對部分學生成績“高臺跳水”現象之原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學生成績;高臺跳水;原因
近幾年的教師生涯中,筆者發現了一種現象:有一部分學生在初中、小學里是班上、學校的佼佼者,在高中入學時,成績也是遙遙領先,但是進入高中后,沒參加一次正規考試,其成績會下跌很多,同時年級名次會下降很多,甚至會下降三百個名次,直到名不見經傳。筆者姑且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高臺跳水”吧。經過筆者近幾年的分析研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方式的差異造成
在初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主要以機械記憶為主,而初中、小學教師抓住學生記憶的這一特點,給學生很多機械重復的內容,教學生背誦記憶。有些小學教師,尤其是部分女教師,就幾個生字、生詞,往往叫學生就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抄寫一頁。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記住了這些生字生詞,同時使天性愛玩耍的兒童為了完成作業,乖乖地呆在教室里不吵不鬧,避免了教師維持秩序的煩惱,教學成績也大大地提高了,但后果是字越寫越難看。有些初中教師在自己所教的課程中,使用多種課外輔導材料,有的可達到三四種之多,使學生能夠通過多遍重復而達到記憶之目的。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記憶卻是以理解記憶為主,再者,高中課程中知識點密度高、知識深度加深、知識面拓寬,教師再用初中、小學的教學方法難以奏效。
二、家長的管理、跟蹤時間減少
初中、小學的作息時間特征是在校時間短,在家時間長,而部分家長時間比較充裕,學生放學回家后,家長可督促他們完成作業,再者,初中、小學的學習內容較為簡單,家長對這部分內容還有較深的印象,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輔導,因此,在這部分家長管理下的學生的成績較之其他學生的成績就明顯好一點。在學生上高中之后,在校時間顯著延長,除了吃飯、睡覺時間之外,幾乎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度過,家長能夠用于督促、輔導高中的時間少之又少,加之家長對高中的知識遺忘得多或根本就不懂,無法對學生進行輔導,從而使這部分學生的成績較初中、小學下滑很多。
三、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差異所致
初中、小學學習內容較簡單,知識密度較低,靠機械記憶就可完成答題,尤其是部分智商較高者,平時不怎么用功,到考試前通過突擊,還可獲得較高的成績。但是上高中后,在學習內容方面的特點是知識點密度高,知識深度深,知識面寬,在學習方法上是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兩種方式并行,而又是以理解記憶為主,故使得以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方法不能適應高中的學習了,因而這部分初中、小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在上高中后就跟不上了。
四、學生管理方式上的差異
初中、小學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律、自理能力較差,很多教師用說服教育的方式不易達到理想的教育管理效果,故容易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們成為乖乖男、乖乖女。同時,現在初中、小學很多女教師在學生管理上做到了事無巨細,管得很緊,學生成績較好。在上高中之后,學生盡管年齡比初中大了,但是心理年齡還在初中、小學水平上,對教師的細心、嚴格管理產生了很嚴重的依賴性,而高中階段大多數教師以說服教育為主,較少采用初中的管理方式。同時,高中階段教師男女比例較初中、小學要高多了,管理上較初中、小學開放,這就使得對教師嚴格管理產生嚴重依賴性的學生成績下降是必然的了。
五、學生學習自主性方面的原因
在記憶方面,據艾濱浩斯遺忘曲線,記憶的深度與復習次數成正比的規律,學生必須對學過的內容進行頻次較多的復習、歸納和整理。但是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認識到經常復習的重要性,每天除了完成上課、做作業等環節外,很少進行復習,這在自習課輔導過程中就充分地表現了出來。在講習題時,有些學生就連最基本的原理概念都答不上來,學生成績不理想也就是必然結果了。
參考文獻:
戴麗.孩子成績不穩定怎么辦[J].家庭與家教,2007(09).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