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斐斐 董占慧
摘 要:目前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被創新型的教學所取代,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教學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互動式教學法。為對于師生而言,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進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授課質量。
關鍵詞:互動式 語文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050-01
教育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的一種互動行為,過去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師生間的關系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1 由由單向式教學向互動式教學轉變
良好的課程應是師生互相交流、共同發展的。一堂課的內容不僅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教師適時地指導學生學習,從教會學生學習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還應注意要及時指導學生加強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日常課堂學習中,教師可采用多種形式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輔助教學,指導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話題的討論,爭取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思維也越來越寬廣。
教師可在授課前先將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學生們組成學習小組,對自己掌握的知識互相討論,取長補短各抒己見,然后推舉同學上臺講課,師生共同探討和學習,通過交流與探討,學生可不斷增加新的知識,培養了發散思維和主動學習的能力,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見解。
2 由說教型教育向對話型教育轉變
作為教師,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不僅要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還要進行思想和心靈上的溝通。
在溝通談話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之中的美好,面對挫折要增強自信,同時要傾聽學生的內心。對于不善言談的學生,可采用培養學生寫周記的習慣,對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寫到周記中,與老師分享,既可拉近師生關系,又可將疑惑問題解決。這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有助于師生關系的增進,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3 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是最基本的學科,新課程中需以學生為本,目的是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教師講解學生理解的過程,需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現學習中的難點,利用課堂教學資源自行探索解題方法,做到師生互動。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巧妙的運用“互動式教學”呢?
(1)生本互動——以“本”為本。
生本互動是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更多的是通過閱讀和深層次的理解,結合自身知識儲備對文本有一個社會認知。通過心靈感悟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依托,感受作者的境遇、狀態和思想。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置身于整個故事情節中來深刻體會文章內涵,激發學生熱愛閱讀的興趣,因此,生本互動也是學生與文本作者心靈上的互動。
(2)生生互動—— 以“生”為本。
生生互動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學習主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基礎。生生互動交流需要教師引領,通過教師的引發、點撥、激勵和促進.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可以采取以下具體做法:
①同桌之間的互動交流。同位是最近的學習小伙伴,最容易溝通和交流。教師可留出時間讓同桌之間就學習進行討論,不僅在學習中共同進步一同提高,在生活中也可互幫互助,和睦友愛。
②成立討論小組。課堂中可分成若干小組,對于閱讀的難題疑點可以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也可成為小組的一員,這樣不僅師生良好互動,而且增進師生關系。
③開展活動。課堂活動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和條件,創立和假設一定的情景,將學到的知識合理的運用到活動實踐中去,并將所學向外延伸到課外知識。如舉辦書法大賽,在比賽過程中,看誰也得好,另外在活動中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舉辦詞語(包括同義詞、反義詞、格言、諺語、歇后語等)比賽,看誰積累得多;開展古詩詞鑒賞、講故事或典故、介紹報刊時文或現代新聞、討論社會熱點問題、評析同學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場景等競賽,看誰說得好。
④通過匯報互動。任何人都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更何況是學生。教師要適時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大膽地在組內、班內互相匯報,交流學習的體會與成果,通過合作互動得出結論。這遠比教師總結要好得多。還可以鼓勵學生向全校匯報,讓學生在充分享受成功喜悅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
(3)師生互動——以“情”為本。
教師互動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和諧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滿懷深情,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和平、民主、平等和真誠的氛圍。學生可以抒發己見,形成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強化教與學的動機和意志,并由此產生強烈的互動。從而促使教學雙方將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活動中去。
由此可見,通過師生互動,以素質培養素質,以人格塑造人格,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整體能力,提高了整體素質,使他們成為更加完滿、豐富、多元的生命個體。
總之,就語文學科的特性與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目的而言,朗讀教學必須是全方位的、系統性的、有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應在課堂上略去一些繁文縟節的講述,留一點時間給朗讀,讓學生縱情地誦讀,放聲地歌唱,這樣既可使學生獲得讀書的樂趣和美感,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徐福綱.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3(34):205-206.
[2] 王建奎.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開展[J].課外語文(初中),201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