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婕
摘 要:幼兒品德教育是運用幼兒園的課堂或者課余活動來實現的,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形成基礎的道德思想以及行為習慣,使幼兒形成粗略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注重對幼兒的心智培養。本文分析了幼兒品德教育的特點,總結了品德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 品德教育 特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b)-0224-01
品德教育,是幼兒教育者按照教學目的,從思想、道德、政治三個方面,對幼兒進行知識灌輸和文化熏陶。但是針對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應該實行不同的教育方針。值得注意的是,幼兒教育的重點是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只是一個部分,但由于幼兒接受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所以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應將品德教育作為教學關鍵。
1 幼兒品德教育的特點
1.1 尚未形成獨立的道德判斷標準
幼兒是指0到6歲的兒童,這個階段的孩子沒有明確的道德意識,基本判斷均由家長影響形成,所以具有主觀性,缺乏個人的獨立的道德判斷標準,這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1.2 只注重結果,不關心內在動機
幼兒在對有關道德的行為作出判斷時,只注重行為對自己的影響,例如獎勵或者懲罰。如果此行為能夠為自身帶來經濟或者口頭獎勵,幼兒都很樂意執行,但是如果這一行為并不能給自己帶來明確的影響,他們幾乎會忽略。總而言之,這一階段的兒童心智不成熟,只注重結果,不在乎內心動機。
1.3 兒童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不具穩定性
兒童的道德認知、道德情緒不具有穩定性,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幼兒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方便對兒童群體的管理,會指定基本的課堂規矩,因此幼兒便將此視為永久不變的,且具有很大壓迫性。他們對自身沒有深刻認識,對個人性格、喜好不易表達,對行為對錯的判斷都基于成人的評價。在得到表揚時,就默認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在得到批評時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評判機制帶有鮮明的個人主義。
2 幼兒園品德教育的提升策略
2.1 提升幼兒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身為幼兒教育者,其自身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品德水平,且生活作風、行為習慣都很良好。只有這樣,在日常的教學中,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向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長。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不斷更替,作為教師,不應該固步自封,要學會不斷學習和進步,提高自身涵養和素質,特別是職業水平。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對幼兒的生理、心理有深刻的認識,再根據幼兒的成長特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充分利用科學的思想理念和教育方法,對幼兒進行有序的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兒童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2 優化實施幼兒品德的途徑
在幼兒園中,游戲是最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對于幼兒來說是最有成效的方式。通過游戲,幼兒可以了解社會規則和行為原則,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優勢,逐步形成社會意識。另外,游戲可以很好地融合教學內容,將刻板的課本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方便幼兒學習和接受。但是幼兒教師必須注意的是,游戲必須與品德教育緊密結合,幫助孩子體會社會角色,認識社會行為,甚至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理解品德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與孩子的家長通力配合,在對家長進行品德教育培訓后,讓家長在家長繼續滲透品德思想。將校園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幼兒全方位地體會和感知品德的力量。
2.3 合理開發品德教育內容
顧名思義,品德教育離不開品德二字,將道德作為核心內容,引導孩子形成品德思維。所以在幼兒教師規劃教學內容時,應該重點考慮如何通過更加具有教育意義和樂趣的方式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節日活動等形式貫徹品德教育的理念。
2.4 開展家園同步教育
學校和家庭在品德教育方面必須保持高度一致,如果只側重于其中一方,則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最令人擔憂的是,很多幼兒園不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導致在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很大歧義,造成雙方形成巨大思想落差。幼兒在兩種領域生活時,會對品德標準感到混亂。因此,由學校主導、家長和社會配合的教育網絡的建立至關重要。政府要加強幼兒品德教育的宣傳,向群眾傳達科學的教育理念,可以成立幼兒教育培訓班,幫助家長成長,也更好地輔助學校完成校外的品德教育。
2.5 構建社區教育
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員一定要切實整合好周邊的資源,尤其是人力資源,可以定期的邀請社會各界的工作人員進入幼兒園與幼兒玩耍、見面。例如,可以邀請社區的警察為幼兒們上一些安全課程,指導孩子在遇到陌生人的情況下如何應對;可以邀請護士進入幼兒園,來向孩子們演示相關醫學常識,使得孩子們更加全面、具體的了解到各行各業的工作。更能夠使孩子樹立起自我保護以及樂于助人的美德。
幼兒園也可以適當的將孩子帶到社會當中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可以將孩子帶到孤兒院、鼓勵小孩子將自己的零食、玩具與孤兒院的孩子分享,并鼓勵與支持孩子的募捐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使孩子從內心深處激發出同情心、愛心。這樣有利于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大量事實現實,適當利用社會的資源,可以使得孩子更加的熱愛生活,懂得生活。
2.6 開發資源,形成課程
作為幼兒園的管理者,要注重對新資源的開發和研究,結合校園主題特點,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兒教育課程。創造具有彈性、生動性、豐富性、趣味性的課堂教學和健康、規范、新穎的課余活動,使幼兒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以此也可以獲得家長的資金支持,擴展教育范圍。如果安全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帶領孩子踏入社會進行課外學習,注重與社會的聯系。
此外,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和喜好,注重幼兒的表達和個性的張揚,形成和諧、向上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3 結語
在幼兒園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對幼兒知識的教育,而是對于幼兒道德方面的教育,良好品德形成的過程是長期的、復雜的、艱辛的,而幼兒時期是人生當中最敏感、最稚嫩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是每一個幼兒接觸世界、為人處事的起點。文章總體圍繞幼兒道德行為表現的重要性,以及道德教育的關鍵意義。可以總結為,首先能夠使得幼兒從小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其次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最終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但是,目前的幼兒教育當中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教師的教育方式太枯燥、往往只是口頭上的表達,孩子根本無法從內心深處去了解老師所講的意義,而且,一些教師對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的教育以及游戲時間的教育力度相對較少,、包括一些過分的獎勵以及懲罰措施,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就相當于整個教育的起跑線,對于道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幼兒園與孩子家庭要積極溝通與配合,對于孩子的優點、缺點及時反應,切實發揮幼兒教育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麗英.淺議幼兒品德教育的策略[J].教師,2011(12):44-45.
[2] 張新宇.幼兒品德教育在課題活動中的優化[C].2012年幼兒教師專業與發展論壇論文集,2013(3):97-98.
[3] 李正菊.幼兒品德教育淺談[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