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監視中國的——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
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編著 人民出版社 2014年6月出版
本書由國信辦授權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編著,18位專家深度揭露美國的丑陋行徑。本書代表了國家的一種聲音,權威性高、數據準確、專家陣容強大。作為受害者的每個中國國民,都應該了解美國的這種丑惡行徑,共同抵制和譴責美國悍然違反國際法、嚴重侵犯人權、危害全球網絡安全的種種罪惡。
《普京文集(2012-2014)》
[俄]普京著 《普京文集( 2012-2014)》編委編譯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普京曾說:“最好別給我寫小冊子,別塑半身像。”盡管如此,繼多個版本的普京演講集后,《普京文集(2012-2014)》也已面世。通過精選的43篇文章可以清晰地看到普京作為總統的執政理念、治國思想及俄羅斯人民在強國富民發展道路上的最新探索成果,看到他怎么把自己作為被俄羅斯公民“雇來打工的人”;廣大讀者可以多緯度地觀察普京這個“從來不裝樣子”的漢子。
《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治》
嚴泉著 新星出版社 2014年5月出版
本書以民國初年的臨時參議會和兩次國會為研究對象,以扎實的歷史資料還原民初國會的運作狀況,并以政治學的視角討論國會政治與其他制度的互動關系,反思民國初年民主實踐的歷史意義和失敗教訓。其實,民國初年的民主政治,是中國走向現代民族國家歷程中最具活力、最像模像樣的時期。作者希望能夠打破人們對民初國會政治的符號化認識,重現其復雜的內部紛爭和政治處境,為今日中國的民主政治轉型提供歷史之鏡。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美]孔飛力著 陳兼 陳之宏譯 三聯書店 2013年11月出版
《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從構成中國由前現代向“現代”轉變進程底蘊的本土性知識資源的分析入手,討論了由政治參與、政治競爭、政治控制構成的中國現代國家形成及發展的“根本性議程”或“建制議程”如何在19-20世紀的實際演變中跨越了革命、戰爭和危機等重大事件,最終形成了國家機制中政治控制壓倒政治參與和政治競爭的“特質”。若以作者孔飛力的歷史敘事為標桿,則中國革命固然具有巨大的歷史正當性,革命所建立的國家卻從來都面臨著深刻的合法性挑戰。但包括政治民主化推進在內的中國“現代性”的構建仍是可能的,這首先是因為,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了這方面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知識資源。而這一構建前行的必要條件則是如魏源、馮桂芬等近兩個世紀前所言——“廣開言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