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貞云 蔡春敏 田啟航
摘 要:本文以“中國夢”作為切入點,探討了如何讓人才托舉中國夢。在此基礎上,以職業指導作為突破口,探尋了人才成長規律。
關鍵詞:職業指導 中國夢 人才成長規律
課 題:本文獲浙江省教育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科研項目(Y201329497)、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KYF145613006)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XJ201308)資助。
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夢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就是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就是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講話精神,給我們莫大啟示。
一、職業指導托舉中國夢
“人人要出彩,就業應充分;人人有夢想,職業當規劃;人人得指導,事業有發展;人人皆成才,偉業創輝煌。”這句話正是從職業指導視角下對“中國夢”的一種新的詮釋。
“人人要出彩,就業應充分”,是從社會的高度來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人人有夢想,職業當規劃”,是從個人的角度來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人人得指導,事業有發展”,是從奮斗的視角來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人人皆成才,偉業創輝煌”,是從創造的視野來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果真如此,“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边@一概述的四個分句,有其內在的遞進關系、邏輯關系和辯證關系。
1.人人要出彩
人人要出彩的途徑是就業應充分,這可用職業指導的宏觀理論基礎——就業理論來解釋?!坝變簩W,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欲于后?!薄度纸洝分羞@段話非常精辟,告誡人們工作或者就業是謀求生計、促進成長、融入社會、獲得尊重和實現夢想的主要手段、顯著標志、重要途徑、重要原因和重要前提。
掌握運用傳統就業理論、現代就業理論以及新經濟條件下的就業理論,避免需求不足性失業和周期性失業,適調摩擦性失業、季節性失業和隱性失業,減少結構性失業、技術性失業和自愿失業,采取“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調節就業、政府鼓勵創業”措施。如此一來,就使得就業充分,方能人人出彩。
2.人人有夢想
人人有夢想的路徑是職業當規劃,這可用職業指導的微觀理論基礎——職業指導理論來詮釋。黃炎培先生曾言,職業是為己謀生、為群服務,是不可分割的兩面。職業一經產生就獨立存在,成為人們認識、選擇、從事和發展的對象。伴隨著職業指導的產生和發展,職業指導理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
職業指導是針對性和目的性極強的社會實踐活動,朝著從人盡其才到職業滿足的目標拓展,朝著從靜態的就業指導到動態生涯指導的過程延伸,朝著從鑒定、分流與安置向自我決策能力培養的功能變遷。俗語所云的“好工作,好生活”,確實是每個人的人生夢想。相對而言,工作是比職業更為具體的概念。毫無疑問,人人規劃美好職業,人人享有美好夢想。
3.人人得指導
人人得指導的成效是事業有發展,這可用職業生涯發展理論來分析。職業生涯發展是在職業生涯的基礎上產生的概念,是職業指導的重要內容,是個人職業理想追求目標在一定程度、一定階段的實現,是家庭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個人為社會做出貢獻、創造價值的重要途徑。
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盡管各有不同,但都有其共同點:使得生涯輔導不再狹隘地以“一個蘿卜一個坑”的方式進行人職匹配,將職業生涯輔導引向個體連續的生涯發展歷程中,融入個體的自我發展和角色發展的進程中,直至擴展至終生發展的領域和范圍。
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問題和困惑,都需要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是綜合自身分析后制定的計劃,有利于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達成;職業生涯管理,通過幫助個人把握指導策略,有利于職業生涯成功地達成目標。毋庸置疑,若人人得益于職業指導,人人事業必將會大有發展。
4.人人皆成才
人人皆成才的成就是偉業創輝煌,這可用人力資源管理來探究。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資源。為發揮人力資源的能動性、智力性,需要進行職業指導,以解決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和障礙,并促進在職業生涯中的事業發展。了解和掌握人力資源管理,有助于從宏觀上把握職業指導的選擇方向;有助于從微觀上把握職業指導的信息資源;有助于從內涵上把握職業指導的問題所在,有助于從外延上把握職業指導的處理方法??梢?,熟知人力資源管理,是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基礎。
職業指導的終極目標是緩解或解決職業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為各類人才在職業選擇、職業發展、職業迷茫和職業倦怠等過程中指點迷津,提供職業信息咨詢、職業選擇技巧、職業問題診斷、職業難題處理、職業政策解釋等方面指導幫助。因此,職業指導不僅有利于個人成長成才,更有益于民族偉業復興。
綜上所述,人人出彩,人人成才;圓夢大業,人才為本。趙樂際2012年在全國人才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當務之急是探尋人才發展規律,提高人才工作水平,促進人才事業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推動人才強國戰略,讓人才托舉中國夢。如何認識和遵循人才發展規律,自然成為人才托舉中國夢的一個重大突破口。
二、職業指導助推人才成長
基于職業指導視角下的“讓人才托舉中國夢”論述,下面著手探尋人才成長規律。職業一經成為實現價值和追求夢想的舞臺,職業指導和人才成長自然成為辯證統一的過程。職業指導,實際上就是知己、知彼、知行的過程,也是知行合一的過程。人才成長,說到底就是成長、成才、成功的過程,也是知行合一的過程。endprint
這里所指的“知行合一”,有別于明代王守仁的知行關系,并非是狹隘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有異于現代一般所講的知行關系,也不是簡單的知識理論和行動實踐的關系;而是基于認知、求知和行知的范疇概念。認知是指認識主觀客觀世界、表征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與心理學等有關。
求知是指探求知識理論、謂希求被人了解之意,與教育學等相關。行知是指實踐獲取經驗,達成行動和實踐的目標,與行為學等相關。在特定意義上講,知己與成長,屬于認知的范疇;知彼與成才,屬于求知的范疇;成功和知行,屬于行知的范疇。因此,職業指導與人才成長,自然統一于“知行合一”過程,理應遵循認知定律、求知定律和行知定律。
1.成長缺不了認知,認知當有其定律
認知學科專家認為,對某個事物的認知,有且只有一個最合理的;正確的認知將會產生正確加速度,錯誤的認知也會產生錯誤加速度;客觀事實可以統一人類認知。成長的關鍵在于如何提高認知興趣和能力,從“不知”到“自知”。 而認知的程度,可用“認知度”來刻畫。職業指導工作,有助于知己,有益于成長。
2.成才離不開求知,求知必有其定律
孔子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培根曾說,知識就是力量。荀子有云:學不可以已。高爾基有言:學習,永遠不晚??茽柌榭苏f,命運因知識而改變,成功因求索而精彩。成才的關鍵,在于培養求知習慣和能力,從“無知”到“有知”。而求知的強度,可用“求知欲”來形容。職業指導工作,有助于知彼,有益于成才。
3.成功免不了行知,行知應有其定律
陸游賦詩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曾國藩作序說:博求萬物之理,以尊聞而行知。陶行知主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成功的關鍵,在于增強行知意識和能力,從“行‘知無效”到“行‘知有效”。而行知的效果,可用“行知效”來衡量。 職業指導工作,有助于知行,有益于成功。
三、職業指導工作部署
為了抵達理想的彼岸,人們駕駛輪船,需要成才、成長、成功,更需要知己、知彼、知行。職業指導,好比實現理想的指南針,好比人才成長的引路燈。鑒于以上理論探討,提出如下研究對策。
第一,培養造就一大批職業化、專業化的高級職業指導人才,提高職業指導工作水平。為各類人才成長、成才、成功做好知己、知彼、知行的指導工作,遵循認知定律、求知定律、行知定律,做到“知行合一”。
第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要推進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職能轉變。將工作重心由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和社保轉接轉變為職業指導、職業規劃和職業培訓,為各級人才成長、成才、成功做好優質服務。
第三,教育部要推進職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的教學改革。完善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教學訓練,為人人出彩、人人成才做好教育保障,為邁向人才強國而努力創新。
第四,健全社區工作職能體系。讓社會工作者進入家庭開展職業指導,拓展指導對象,不限于下崗失業人員,重點在于在職人員,拓寬指導范圍不限于咨詢與指導、信息采集與處理還應包括職業設計和幫助實施。
第五,加強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重視職業指導工作,開展職業測評、職業規劃和職業培訓,充分發揮職業指導的作用,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同時為企業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第六,落實好中央提出的“黨管人才”的原則。它有別于“黨管干部”的方法,應當借鑒職業指導理論,遵循認知定律、求知定律、行知定律,為各類人才成長、成才、成功保駕護航和獻計獻策。
總而言之,人社部和教育部等機構要各司其職,聯合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為提升職業指導工作水平,最好的策略莫過于發動群眾,打一場“人民戰爭”。
借鑒職業指導理論探尋人才成長的規律,部署職業指導具體工作,讓人才托舉中國夢。職業指導工作助推人人出彩、人人成才,是人才強國的推動器,也是圓夢大業的加速器。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