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琦
摘 要: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帶來了對企事業單位生存發展與日俱增的壓力和要求,因此目前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也更加的看重質量。這就給眾多的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輸送人才的要求。筆者鑒于多年在高職院校從事學生就業相關工作及相關的調查研究對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使命及核心競爭力進行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高職院校 人才輸送 品牌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248-01
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帶來了對企事業單位生存發展與日俱增的壓力和要求,因此2000年后尤其是2008年以后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精細,也更加的看重質量。這就給眾多的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輸送人才的要求。
在面試的職場,眾多畢業生狹路相逢,如何能夠脫穎而出,如何才能“勇者勝”?高職院校能為求職的學子們做些什么?如何讓自身院校畢業的學子更勝人一籌?關鍵在于增強自身院校的品牌競爭力,而品牌競爭力的核心在于明確新經濟形勢下賦予高職院校的使命,圍繞使命對各項工作的開展作出高效合理的戰略調整布局。
對學生的培養機制作出戰略調整,狠抓落實無疑是從根本點出發的最有效的手段。總的戰略調整思想:努力實現市場經濟形勢下高校就業與企業發展招聘要求的無縫對接。最有效直接的方法:營造更接近市場,賦予職場化色彩的教學管理環境,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 教師隊伍的思維模式、教學模式須打破以往習慣,擺脫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帶來的脫離實際型的教條式應試教育模式。
舉證分析:目前,許多企業經營者對就業的畢業生最直接的感覺通常是兩點。
(1)缺乏踏足社會的心理準備,對職場環境及工作要求的適應能力低。
(2)簡歷、證書反映的專業是對口的,到用人時發現其學的專業內容應用技巧根本無法滿足崗位需要,而且根據其所掌握的內容發現仍需像培養“白板”一樣花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精力。
解決的戰術思想及措施:推進教師隊伍從思想意識到教學技能向市場化的轉變是高職院校增強品牌競爭力的關鍵及必由之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如為人師者自身閉塞無法將自身的學術理論修養與市場脈搏接軌,更遑論學生?
調整的措施要點:促使教師在所授課程中能凝練出具有市場價值及市場潛力價值的內容,加強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鍛煉,用實驗化、實踐化、體驗化等新型教學方式立體的滲透整個教學生活。甚至可以采用傳統考試與實踐考試(類似于操作項目或模擬項目)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同時平時的大量教學時間可以安排與相關專業對口的實習單位做聯動型項目合作,讓學生提前感受上班的感覺。同時也能有效地促進院校內容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和推進。如此為之既可豐富教學模式,提高實戰能力及趣味性,又能用此創新培養模式作為學校教學育人的亮點。提升自身院校的知名度及對優秀師資和優秀生源的吸引力。
2 學生隊伍的自我管理進行逐步的市場化運作引導
舉證分析:企業反映在高校期間能積極策劃、組織、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管理學生團體、發展社團外聯等事宜;能合理安排時間以半工半讀模式圓滿完成學業的學生就業后更容易適應工作換件,表現相對較為突出。
解決的戰術思想及措施:高效利用學生在??沼鄷r間,訓練學生相互之間的管理職能,以學生管學生,將學生會及社團轉型成“模擬企業”,以企業化管理模式進行日常管理,相關指導老師采用顧問制。穩步實現學生的“三個自己”管理模式:自己策劃活動;自己拉外聯;自己組織實施活動,老師自始至終只擔任顧問指導(實施初期可以視情況作循序漸進的培養模式調整)。
3 內外部人文及客觀環境的配套及呼應
舉證分析:市場環境已為高職院校及企業搭建了現成的紐帶。高校希望與更多的有品牌實力的企業合作,充實辦學思路,輸送優秀畢業生,提高就業率和知名度;企業希望與品牌高校合作提升自身文化價值及技術名聲等顯隱性資質。
解決的戰術思想及舉措:加強高校內、外雙教師隊伍的聯合辦學進程。結合專業老師的常規授課和校外老師的企業化運作滲透教學及就業指導。
促進高質量就業及就業工作的核心金真理是一項高職院校不需常抓不接丙炔需要全體聯動的整體化工程。只有公仔平時,從主觀意識到客觀環境;從傳統教學到實踐活動;從校內外師資聯動教學到職場生存技能的實施演練,全方位鍛造立體化培養,才能熔煉出一爐“好鋼”,切實增強自身高校的綜合品牌競爭力。
從以上各點出發,才能推進高校切實悟通市場化培養機制,培養出一批適合市場發展需求的“狼性” 待就業隊伍,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企業的青睞。達成了這一目標也就收獲的品牌競爭力,品牌競爭力的打響是最好的廣告和口碑,自熱就更容易吸引更優秀的師資加盟,更優質的學子填報自身高校作為其理想學府,更優秀的師資及生源能更深、更有效的推進高校市場化轉型,進而輸出更優秀的就業人才,以此獲得愈加響亮的口碑和品牌競爭力。由此,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教學模式業已形成良性循環,對其科學有效地運作不但能大力降低管理成本,更可貴的是有此可以帶動與此相關的各項核心競爭力指標水漲船高。
參考文獻
[1] 沈農夫.國外大學生如何求職就業[J].世界教育信息,2008(1):72-73.
[2] 李向明.楊繼福.以培養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為中心——高校就業工作的戰略管理模式[J].吉林教育: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