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娣
摘 要: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化、全面化的運用過程,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要結合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加強在大學生個性化引導以及物質需求、精神需求與制度需求等多方面的運用能,發揮出校園文化與大學生素質全面推進的整體效果。本文將圍繞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素質促進的整體效能進行分析,并從多方面闡述當前大學生素質與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脫節,進而從多方面探討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素質培養的融入性,能起到更好的促進效果。
關鍵詞:新時期 校園文化 大學生 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240-01
通過構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各種形式,采用社團活動、藝術創造、集體活動、思想引導等多種方式的校園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形成綜合效能的全面實現,尤其是在整個素質培養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出校園文化的整體帶動性,將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 簡述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大學生素質的整體效能
1.1 素質培養的精神向導
校園文化建設其實就是對高校精神的一種延伸,就是一種具體的大學精神,在整個辦學宗旨以及人才服務等職能上,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支柱,在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等方面進行深入性的探討,營造一種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整個創新建設的過程中,在校園文化的帶動下,激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的觀念,并在整個創新行動中形成一種素質教育的精神向導,大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下,具有鮮明的導向功能。
1.2 物質基礎的實現路徑
通過多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采用多種方式的引導,形成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形態,可以對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形成一種直接的影響,尤其是在校園文化景觀建設、活動建設以及科研項目建設等方面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并在促進大學生激流勇進、互動合作上形成一種強大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在科研創新、學習上進等方面的進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各種硬件環境建設,加強在校園試驗設施、教學資源網絡優化、教師隊伍充實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設,更好的為實現大學生物質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學生能在校園文化的引導下,形成解放思想、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意識,推動整個能力的進步。
2 概述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功能的缺失
2.1 校園文化活動陣地缺乏創新氛圍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包括諸多的活動組織與內容,其中,有學生會、學術團隊等一些文化活動方式,同時,一些高校廣泛的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綜合運用模式。但是,在一些高校中,沒有形成文化活動的創新氛圍,在文化活動的開展中,有些校園文化活動輕內涵、重數量,沒有形成綜合性的校園文化陣地建設,尤其是在自身校園文化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個性,蠻目的照搬,或者套用之前的經驗與模式,在表現形式中,過分注重文化活動的外在形式,各種競賽活動、文娛活動等沒有全面的形成,盡管這些校園文化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對于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沒有系統化的綜合模式。
2.2 校園精神文化缺少創新導向
在校園文化的運行中,高等學校的文化導向最主要的應該是突出整個人才培養的理念,在具體的應用中,就是要用不同的方式暢通人才培養的渠道,但是,在這種方式中,沒有注重校園精神文化的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認知自我能力與道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對于文化課程的教學相對較多,但是,忽視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在大學生素質培養中,沒有注重高校精神文化的承接,在創新性構建人才培養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的現實主義價值觀沒有轉變過來,因此,造成有些學生個性素質不足,思想僵化等毛病,嚴重阻礙學生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3 探討新時期文化校園建設與大學生素質培養的融入模式
3.1 參與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
專業技能與高校教師的各項綜合素質是相銜接的,要讓高消教師在專業技能比賽、教學科研活動等方面全面發展,尤其是將對學生工作、學生思想動態等方面的科學研究作為主要內容,形成科學研究與實踐教學的整體融合。因此,在具體的教研活動中,高校要在積極開展各項學生活動的同時,注重加強高校教師專業技能的研究,在保證研究經費的基礎上,形成科學研究的良性模式,注重高校教師在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效果。因此,高校教師也要注重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樹立良好的科研風氣,積極參與到科學研究之中,客服心理上的自卑感,積極申報自己在專業領域方面的研究,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其次,要多深入與學生的交流。融入到學生的日常之中,在全面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心理表現等方面,發揮出青年人在一起多交流、有思維、活躍的特點,更好的推動高校教師工作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生活化,形成整體的發展模式。
3.2 注重作風轉變,形成育人價值的整體實現
在實際管理中,高校教師要從學生的整體需求出發,尤其是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教師通過多種方式,隨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學生在學習期間的生活、情感、家庭環境等采用約談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班主任以及輔導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融入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素質等方面的差異性,采用個別指導與集體解決的方式。在校園文化建設之中,教師要融入到學生的各種學習、生活的場地,深入到教室、寢室、食堂等,及時掌握學生的動態表現,將學生的日常管理與經常性管理想融入,在處理矛盾的時候,要采用和諧的處理方式,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從情感上去感化學生,畢竟大學生都是有自己的思想主見的,這樣,可以從情感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等,全面提升整個綜合素質。
4 結語
通過多方面的技能培訓,在結合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并積極的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在課內外都能對學生的實驗、實踐進行悉心指導,在學生的創新活動中充當引路人,真正通過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素質。
參考文獻
[1] 喻永紅.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2] 張育廣,黃桂標,張倩怡.多校區辦學:校園文化的整合與優化[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S1).
[3] 王勁峰.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若干思考[J].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5).
[4] 戴金祥.校園文化建設重在校園精神塑造[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