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泉 張彥超 曾姣娥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荊州醫(yī)院內分泌科,湖北荊州 434020
血糖監(jiān)測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對糖尿病療效的觀察、治療的調整、預后的推測具有重要意義[1]。規(guī)范的血糖監(jiān)測,可降低國家和個人的醫(yī)療保健費用,是減輕經濟負擔、節(jié)約醫(yī)療費用的最好方法[2]。便攜式血糖儀作為臨床中常用的血糖監(jiān)測儀器,具有體積小、攜帶方便、快速準確、操作簡單等優(yōu)點,但在臨床使用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何保證患者血糖監(jiān)測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已經成為很多醫(yī)務工作者關注的焦點[3]。便攜式血糖儀的使用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為保證監(jiān)測結果的準確,應進行及時校準和常規(guī)質控[4]。為此本研究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荊州醫(yī)院(以下簡稱“我院”)擁有便攜式血糖儀的37個臨床科室的37名聯絡員進行血糖監(jiān)測知識認知的調查了解,分析非內分泌科病房血糖監(jiān)測質控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院內血糖監(jiān)測知識培訓來探討短期培訓對聯絡員血糖監(jiān)測知識的改善效果,來為制定院內血糖監(jiān)測的質控培訓及規(guī)范管理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除內分泌科外擁有并正在使用便攜式血糖儀的37個臨床科室的37名聯絡員作為調查研究對象。聯絡員要求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在臨床一線工作,具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工作積極主動,對患者有愛心,熱愛健康教育工作的護理工作人員。其中女35名,男2名;年齡 23~45歲,平均(28.61±3.97)歲;職稱分別是:護師6人、主管護師27人、副主任護師4 人;從事護理工作年限:6~26 年,平均(7.74±6.20)年。
在培訓之前醫(yī)院先對聯絡員進行考核摸底,根據考核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對聯絡員進行12個學時的培訓,于2012年7月培訓開始,結束于2012年8月。培訓內容包括血糖檢測的應用價值及其局限性、血糖儀檢測原理,適用范圍及特性、儀器、試紙條及質控品的貯存條件、標本采集、血糖檢測的操作步驟、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如何解讀血糖檢測結果、血糖檢測結果的誤差來源、安全預防措施等。培訓方式為理論授課和操作培訓。理論授課采用多媒體方式,操作培訓由授課者示范后,每個聯絡員再進行操作實踐,授課者在旁指點,并糾正錯誤。培訓完畢后再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成為聯絡員。每名聯絡員負責本科室全體護士血糖監(jiān)測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考核工作;血糖儀選擇及造冊管理;落實本科室血糖儀臨床使用管理的質控規(guī)程;每6個月對血糖儀檢測結果與醫(yī)院實驗室生化方法檢測結果對比和評估;血糖儀質控記錄本的部分項目登記及檢查;被每月隨機抽到的聯絡員負責參加對各臨床科室利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jiān)測現狀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上交院內血糖監(jiān)測管理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每月按時參加質控會;對院內血糖監(jiān)測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及好的建議及時向組長或副組長匯報。
參考相關文獻[1-5],經過多名專家評議認可,自行編制院內使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血糖監(jiān)測的質控調查、評價問卷,問卷的信度為0.839,克龍巴赫系數為0.873。問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內容包括各臨床科室聯絡員使用血糖儀進行血糖監(jiān)測有關質控的培訓情況、質控落實及記錄情況、失控分析與處理、血糖儀和試紙的儲存及使用溫度和濕度要求、血糖儀的維護和保養(yǎng)等。2012年6月使用該問卷,對除內分泌科以外擁有便攜式血糖儀的37個臨床科室的37名聯絡員進行無記名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對37名聯絡員進行12個學時的培訓,于2012年8月培訓結束。并對全院擁有便攜式血糖儀的37個臨床科室實施血糖監(jiān)測規(guī)范化管理1年后,于2013年9月應用同一調查表再次對37名聯絡員進行調查評價,前后均發(fā)放調查表37份,收回有效問卷37份,有效率是100%。
采用Epi data 3.1軟件對數據進行匯總整理,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培訓前及培訓結束1年后37名聯絡員院內血糖監(jiān)測質控知識及行為改變調查評價問卷。
在通過對比培訓前后37名聯絡員對血糖監(jiān)測有關的質控知識的掌握人數發(fā)現,所有37名聯絡員均參加了培訓,對應用質控液對血糖儀進行質控檢測的頻率、質控液開封后有效期為3個月等如何做質控的相關知識以及每天進行血糖監(jiān)測前、更換新批號的試紙等條件下需要做質控的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培訓后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院內血糖檢測知識培訓明顯提高了聯絡員對血糖監(jiān)測結果要求、失控分析與處理的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當出現血糖異常結果時,培訓后重復檢測1次、通知醫(yī)生采取干要求預措施以及復檢靜脈生化血糖的人數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 見表2。
院內血糖檢測知識培訓明顯提高了聯絡員對便攜式血糖儀的選擇、維護、保養(yǎng)知識。培訓后聯絡員中掌握對血糖儀儲存的室溫要求、血糖儀和血糖試紙的使用溫度要求、血糖儀常見干擾因素、血糖儀儲存的濕度以及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用不同酶技術的血糖儀等知識的人數明顯高于培訓前的人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1 院內培訓對血糖監(jiān)測有關質控知識認知和行為改變的影響[n(%)]

表2 培訓對血糖監(jiān)測結果要求、失控分析與處理的相關認知和行為改變的影響[n(%)]

表3 培訓對便攜式血糖儀的選擇、維護、保養(yǎng)知識的認知和行為改變的影響[n(%)]
原衛(wèi)生部辦公廳發(fā)布的《醫(y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guī)范(試行)》中規(guī)定,經培訓并考核合格的人員方能在臨床從事血糖儀的操作。培訓內容其中就包括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每天血糖檢測前,都應當在每臺儀器上先進行質控品檢測。當更換新批號試紙條、血糖儀更換電池、或儀器及試紙條可能未處于最佳狀態(tài)時,應當重新進行追加質控品的檢測。每種血糖儀均應當有相應濃度葡萄糖的質控品,通常包括高、低兩種濃度。血糖儀檢測結果與本機構實驗室生化方法檢測結果的比對與評估,每6個月不少于1次。每臺血糖儀均應當按照要求進行質控并有質控記錄,質控記錄應該保存2年。要制訂完整的血糖及質控品檢測結果的記錄及報告方法[5]。表1顯示僅27.03%的聯絡員參加過血糖監(jiān)測質控知識的培訓;10.81%的聯絡員知道每天進行血糖監(jiān)測前需對血糖儀進行質控品檢測;13.51%的聯絡員知道更換新批號的試紙需對血糖儀進行質控品檢測;16.22%的聯絡員知道懷疑試紙變質需對血糖儀進行質控品檢測;24.32%的聯絡員知道血糖儀摔落懷疑儀器損壞需對血糖儀進行質控品檢測;近半數的聯絡員知道血糖儀更換電池需對血糖儀進行質控品檢測。只有21.62%的聯絡員知道多長時間需將血糖儀檢測結果與醫(yī)院實驗室生化方法檢測結果對比和評估;35.14%的聯絡員所在科室每臺血糖儀有質控記錄,18.92%的聯絡員知道質控記錄應該保存2年,但沒有1名聯絡員使用過質控液,35.14%的聯絡員所在科室的質控落實及記錄均是廠家代表所做。由此可見聯絡員對使用便攜式血糖儀進行血糖監(jiān)測有關質控知識缺乏,除內分泌以外的各臨床科室對血糖監(jiān)測質控落實及記錄現狀不容樂觀。通過院內短時血糖檢測的有關質控知識培訓,聯絡員對質控相關知識的認知和行為改變明顯提高,例如在質控液使用的聯絡員人數由0人變?yōu)?0人等等。根據培訓前后的問卷調查結果發(fā)現培訓能夠明顯增加聯絡員對質控知識的掌握及促進其行為的改變。
影響血糖儀檢測的因素很多,包括溫度、濕度、取血方法、試紙條的批號等,一定要定期校準和比對[6]。參加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的便攜式血糖儀的室間質量評價,對不合格的儀器查找原因,使偏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7]。便攜式血糖儀的測定結果應統一以生化分析儀血漿葡萄糖濃度表示,要求血糖儀測定值≥4.2 mmol/L時,與醫(yī)院檢驗科生化分析儀測定結果之間的差異應小于20%,血糖儀測定值≤4.2 mmol/L時,差異應小于0.83 mmol/L[8]。表2可見不到1/3的聯絡員知道血糖儀監(jiān)測血糖的準確性要求;當檢測的血糖結果異常時,僅16.22%的聯絡員做到重復檢測1次,只有21.62%的聯絡員做到通知醫(yī)生采取干預措施,不到半數的聯絡員做到復檢靜脈生化血糖。由此可見聯絡員對血糖監(jiān)測結果要求的相關知識、失控分析與處理知識缺乏。當培訓后聯絡員對監(jiān)測結果判斷、失控分析與處理均能夠做到合理、準確,比如當血糖檢測結果出現異常后,做到重復檢測1次的聯絡員人數明顯增加,能達到94.59%等。根據培訓前后對比提示院內短時血糖檢測培訓能夠改善血糖監(jiān)測結果要求、失控分析與處理的相關認知和行為改變。
不同酶有不同的適應人群,應該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用不同酶技術的血糖儀[5,9],表3可見在培訓前只有10.81%的聯絡員知道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用不同酶技術的血糖儀;同樣在血糖儀的保養(yǎng)維護方面,56.76%的聯絡員知道血糖儀儲存的溫度和濕度要求;40.54%聯絡員知道操作前要清潔血糖儀。溫度及濕度的要求在檢測的過程中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因此掌握血糖儀的維護和保養(yǎng)對于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當培訓后聯絡員均能做到合理選擇、維護、保養(yǎng)便攜式血糖儀,比如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用不同酶技術的血糖儀的聯絡員人數比例從培訓前10.81%提高到83.78%等等。根據培訓前后的問卷結果對比提示院內短時血糖檢測培訓能夠改善選擇、維護、保養(yǎng)便攜式血糖儀的相關認知和行為改變。有研究顯示為了使非糖尿病專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得到糖尿病專科護理,成立糖尿病聯絡小組以及持續(xù)的不斷地培訓聯絡護士尤為重要[10-12]。
綜上所述,院內短時培訓能夠明顯提高聯絡員對血糖監(jiān)測相關知識的認知,為制定院內血糖監(jiān)測的質控培訓及規(guī)范管理提供依據。
[1]霍亞南.第7講規(guī)范床旁血糖監(jiān)測與血糖監(jiān)測管理的新進展[J].江西醫(yī)藥,2010,45(4):389-391.
[2]徐德宏,沈培,崔芳,等.Qc小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監(jiān)測管理中的作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12):1514-1515.
[3]郭風艷,楊雪梅,張紀平,等.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及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75-77.
[4]張麗芳.血糖監(jiān)測方法的進展[J].海峽藥學,2012,24(7):20-21.
[5]衛(wèi)生部辦公廳.醫(yī)療機構便攜式血糖檢測儀管理和臨床操作規(guī)范(試行)[Z].2010-12-30.
[6]趙志芳,張炳峰,陳曉婷.POCT血糖儀與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糖檢測結果的比對[J].江蘇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21(6):486-487.
[7]陳琚秋.便攜式血糖監(jiān)測儀與生化分析儀檢測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結果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2,32(12):71-72.
[8]周博鋒,何本進.POCT血糖儀與全自動生化儀對血糖測定結果的比對分析[J].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12(3):23-24.
[9]楊文英.影響血糖儀準確性的諸多因素[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1(3):216-218.
[10]郭霞,周待春.外科護士對糖尿病的認知現狀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3,19(6):949-950.
[11]陳耀能,廖華樂,周志偉,等.血糖生化全程質量控制在公共衛(wèi)生調查項目中的應用[J].現代醫(yī)院,2012,12(7):69-72.
[12]彭衛(wèi)群,徐晗娟,侯晶,等.聯絡護士對非專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干預的效果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2010,5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