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南陽473000)
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并且實施產業化經營的大型食品企業,2013年成為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多年來,雙匯集團憑著先進的業態、科學的管理、優秀的服務和良好的效益,已成為中國連鎖行業百強,并且獲得了“中國連鎖百強企業”等榮譽稱號。雙匯連鎖店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999年,雙匯連鎖有限公司在河南正式成立,通過建立自有品牌的連鎖零售網絡,推出肉類產品連鎖銷售終端,推廣和銷售雙匯冷鮮肉。2000年雙匯連鎖店在河南發展得十分順利,僅用一年時間門店數量就達到84個,2002年雙匯連鎖店實現跨省發展,首先在人口密集的養豬大省四川開設了數十家省外連鎖門店,2003年雙匯連鎖店由河南、四川發展到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山東、北京等省市,雙匯連鎖店的影響日益增大,2004年門店數量達到367家。雙匯發展的年度報告顯示,2000—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1.07億元、33.68億元、47.60億元、71.79億元和100.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9%、41.32%、50.84%和40.07%,呈快速增長狀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1.55億元、1.71億元、2.01億元、2.64億元和2.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6%、17.66%、31.44%和13.17%,也呈現出穩步、快速的增長態勢,并且業務范圍迅速擴大,物流服務水平也快速提升。
2005—2010年,雙匯連鎖事業的發展進入戰略調整時期。連鎖店營業收入分別為:134.60億元、151.31億元、218.45億元、260.10億元、283.51億元和367.49億元;同 比 分 別 增 長 為 33.85%、12.42%、41.56%、19.07%、9.00%和29.62%;與上一階段相比,本階段營業收入增速有所下降,但呈穩定增長狀態;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3.71億元、4.56億元、5.62億元、6.98億元、8.94億元和10.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07%、17.91%、14.44%、32.58%、28.19%和22.16%,利潤的增長情況也比較穩定。雙匯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企業中的排名也基本保持穩定(見表1)。

表1 2005—2010年雙匯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企業中的排名
2011—2013年,雙匯連鎖企業營業收入分別為:376.15億元 、397.05億元和449.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為3.59%、10.81%和13.2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48.58億元、19.41億元和36.45億元;增長率分別為-55.46%、299.52%和87.8%。2011年凈利潤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011年,由于通貨膨脹導致養殖成本上升,導致肉類供應短缺;同時,肉制品的原料、輔料、包裝物等物資價格也大幅度上漲,導致企業成本大幅升高,企業利潤減少;二是2011年,央視3·15“每周質量報告”特別節目播出了“健美豬”真相,引發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導致市場銷量下降,進一步導致了企業的虧損。公司制定以下對策:1.針對產品問題,對全部問題豬肉進行無害化處理。2.為了確保消費者放心,開放工廠,并接受消費者、投資者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以此獲得消費者、投資者對公司的理解與認同。3.吸引消費者,通過改良產品結構和包裝來吸引消費者,從而加快市場恢復。4.降低成本,創新工藝流、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技術創新和市場創新。以上措施的實施令雙匯在2012年、2013年恢復了快速發展,雙匯集團在中國企業500強企業中的排名從2011年的200名,上升到 2013年的128名。
雙匯連鎖店是集工業、商業和物流業于一體的新型肉類連鎖經營形態,包括飼料加工、雙匯農牧、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化工包裝、物流配送和商業連鎖等項目,其經營模式如下:
雙匯集團是從肉類生產企業發展起來的,而肉質品屬于快速消費型產品,對于快速消費品生產企業來說,自建零售終端不僅成本投入巨大,而且管理上更顯困難,會遇到各方面的發展策略協調問題。雙匯集團開創雙匯冷鮮肉連鎖店,直接進入下游零售市場,構建自己的連鎖零售終端。從而改變了完全依靠批發商和經銷商的銷售體系。增加了企業與消費者面對面直接進行交流和接觸的機會,利于企業即時把握市場需求變化,開發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
主要經營雙匯冷鮮肉、雙匯肉制品、雙匯調味料、生鮮、冷凍食品、糧油等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肉、蛋、奶、菜、糧”等,政府十大民心工程“雙匯早餐”以及相應的主餐加工、配送、銷售等業務。
雙匯集團實力雄厚,規模龐大,目前已在河南、山東、湖北、河北、安徽等省市建有400多家連鎖店,主要以直營和加盟為主。直營店是由雙匯商業公司全額投資建立的,加盟店由加盟者全額投資,在地級城市只發展直營店、在地級以下城市重點發展加盟店。通過“統一形象、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統一配送、統一管理”,實現連鎖店的“千店一貌”。
對于肉制品尤其是冷鮮肉來說,需要低溫生產和銷售,產品從生產、運輸、銷售到進入消費的時間非常短,而且還要防止在流通領域的交叉污染,因此,對物流配送的要求非常高。雙匯集團自配物流配送體系,率先把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生產、冷鏈配送、冷鏈銷售、連鎖經營”模式引入國內,在全國數個省市設立了物流配送基地,配備專業的物流配送人員,擁有高效的分揀體系、龐大的運輸隊伍。公司利用自身網絡優勢為客戶提供門到門、點到點的運輸、分銷和配送服務,具體雙匯物流配送流程見圖1。雙匯物流具有四大特點,一是品牌化。雙匯物流是AAAA級物流企業、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中國食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標桿企業。二是分布廣。在全國十余個省市都擁有物流網絡,已經形成了長途運輸與區域倉儲、配送交織分布的大物流網絡格局。三是實力強。目前,雙匯物流擁有冷庫容量20萬噸,常溫庫、配送庫18.5萬m2,鐵路專用線8條,公司自有各種冷藏運輸車輛1500余臺,常溫運輸車輛150多臺,總運能15000噸以上。具有規模化的冷藏貨物儲存、分揀、加工、包裝及10m3~90m3車型的調控能力。四是前景佳。雙匯物流已經實現了向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轉變。并與國內外多家知名的肉類、乳品、冷飲、快餐、商業連鎖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

圖1 雙匯物流配送流程
作為雙匯集團自有的商業連鎖零售終端,雙匯集團應重視連鎖店的發展。目前,隨著雙匯冷鮮肉其他銷售渠道(如商超、特約店)的迅速增加,雙匯集團應對雙匯連鎖店進行整頓、改革和提高,增強其競爭力,適時實現區域擴張和規模擴大。明確雙匯連鎖店戰略地位,可以通過增加新品、改善服務等措施強化雙匯連鎖店作為品牌形象店的功能,通過錯位經營減少雙匯集團內部部門間的競爭,實現共贏發展。
雙匯應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改進連鎖店總部管理機構,使其成為標準的制定者、規范的執行者和系統化的推行者。此外,要轉變觀念,吸納新的理念,對現有連鎖模式進行創新和完善,要站在全國的角度,針對各地區消費市場的差異,探索一條具有彈性的、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的連鎖商業運作模式。
雙匯連鎖店定位于生鮮便利店,在客流量上肯定比不過大型超市等零售業態,因此必須通過提升零售技術和提供附加服務來穩固市場。一方面要在門店形象、員工素質、店內陳設、產品管理、促銷策略、門店服務等方面提升水平,從便利性上著手,積極開發一些新型的社區便民服務,吸引和留住周邊的客流。
就雙匯商業連鎖體系自身來說,缺乏體系設計與門店經營管理經驗,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引入戰略投資者,借助外力優化其連鎖體系,提高門店經營管理的水平。目前,一些城市外資連鎖便利店在產品組合、服務定位上與雙匯連鎖店具有互補性或相似性,但他們的連鎖運營技術、門店管理水平則明顯高于雙匯商業連鎖,因此可以考慮適時通過資本紐帶引入國外戰略投資者,引進先進的連鎖運營模式和門店零售技術,從而提升雙匯連鎖店競爭優勢。
[1] 張晟義 .涉農供應鏈淺析[J] .物流技術,2003(3):36.
[2] 鄧俊森,戴蓬軍.供應鏈管理下鮮活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探討[J] .農業經濟,2006(8):76-77.
[3] 楊浩等.零售企業主導型供應鏈的管理特征研究[J] .財貿研究,200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