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介紹了一種PRKS評價體系,分析了該體系評價指標的選取與權重的確定,闡明了評價模型的建立。該評價體系不僅重視實訓完成后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關鍵詞:高職;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061-03
綜合實訓課程是指高職教育各專業的學生在完成主要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各主要技能專項實訓后,綜合運用本專業(崗位)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在校集中進行的綜合性、系統化訓練,將一個個獨立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融合、提升,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技能體系,用以完成實際工作中的某項任務。通過對所學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綜合應用,使學生基本掌握本專業的核心能力和職業技能,為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做好準備,并最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它既是畢業前的一次大演習,也是上崗前的一次綜合演練,其目標是重點解決知識和技能在工作環節、工作崗位、工作情境中的應用及如何應用的問題,促進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的評價應遵循綜合實訓課程性質的特征,其考核評價應多方位地考察綜合實訓的結果。但當前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考核存在諸多問題,其具體表現:一是考核任務完成質量量化標準不明確,實訓任務完成情況多是以任務是否完成或完成情況優劣等概念模糊的標準為成績依據,沒有對實訓項目形成相對較為完善的質量量化標準和評判依據,更無法按照量化指標和規定的評分程序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二是考核重結果、輕過程,指導教師往往以實訓成果、答辯表現評價學生崗位綜合實訓成績,缺少過程跟蹤與考核,部分學生的實訓成果在內容上不能充分體現就業崗位的內容和自身的真實體會,形式上則草草應付了事,更有甚者則嚴重抄襲、內容重復,部分學生實訓態度差,隨意離職離崗,卻很少在實訓成績中體現出來,等等;三是崗位綜合實訓缺乏科學的成績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手段和效果反饋等方面都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執行的標準,對學生表現很難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評價結果。
PRKS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理論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應重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映學生能力培養思路;不僅應重視崗位實訓的直接結果,而且應重視學生在實訓實施過程中的多種收獲與體驗、多種能力與品質的提高;另外,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涉足情況,對知識的舉一反三能力及在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和開放精神等,都應是評價的重要內容。所謂PRKS評價法,即對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的評價,不僅看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R:Result),而且重視開題和實施過程(P:Process);既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K:Knowle-
dge),又重視職業能力養成(S:Skill)。
PRKS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的構建
評價指標選取 PRKS學生成績評價重視全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崗位綜合實訓模式學生成績評價指標采用二級指標體系,一級評價指標有4個,分別為崗位綜合實訓開題、實訓過程、實訓成果、實訓答辯,反映崗位綜合實訓的全過程;二級評價指標有13個,反映學生精神、能力的養成。具體如圖1所示。
成績評價模型 按照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成績評價的實際情況,學生成績評價分為五級,分別為優秀(≥9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學生成績評價等級與評價準則如表1所示。為體現團隊的整體性,提高小組成員的團隊榮譽感,小組團隊合作精神評價由兩部分組成,由指導教師對小組整體評價,小組組長對每個組員評價,兩者綜合為每個組員的成績;答辯情況由答辯委員會評價。
評價指標權重 成績評價指標權重應體現崗位綜合實訓的特點,如重視過程參與情況、實訓成果的最終表述、答辯言語表達情況、實訓題目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等,確定一級指標的權重,如下頁表2所示。成績評價指標權重也應體現行業職業精神、技能的養成情況,如小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及說服他人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確定學生成績評價二級指標權重如下頁表3所示。為保證各指標權重的合理確定,在制定中還可以按重要程度按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成績確定 各二級評價指標的滿分值為100分,一級評價指標分值為二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i =■Uij×P1j (i=1,2,3,4) (1)
式中:U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得分值;U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值,P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值。
學生成績為一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Ui×Pi (2)
式中:P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
結論
綜合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成績評價體系可促進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充分發揮其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評價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
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提出的PRKS評價體系,不僅要看綜合實訓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綜合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高職院校崗位綜合實訓課程PRKS成績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和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琦.高等職業教育的綜合實訓課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0):47-49.
[2]孫連棟,李曉敏.項目訓練式綜合實訓課程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5):56-58.
[3]高霞,倪文.高等職業教育綜合實訓課程考核方式研究[J].網絡財富,2010(7):77-78.
[4]梁師俊,陳桂珍.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考核模式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56-57.
(責任編輯:王恒)
摘要: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介紹了一種PRKS評價體系,分析了該體系評價指標的選取與權重的確定,闡明了評價模型的建立。該評價體系不僅重視實訓完成后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關鍵詞:高職;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061-03
綜合實訓課程是指高職教育各專業的學生在完成主要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各主要技能專項實訓后,綜合運用本專業(崗位)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在校集中進行的綜合性、系統化訓練,將一個個獨立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融合、提升,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技能體系,用以完成實際工作中的某項任務。通過對所學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綜合應用,使學生基本掌握本專業的核心能力和職業技能,為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做好準備,并最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它既是畢業前的一次大演習,也是上崗前的一次綜合演練,其目標是重點解決知識和技能在工作環節、工作崗位、工作情境中的應用及如何應用的問題,促進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的評價應遵循綜合實訓課程性質的特征,其考核評價應多方位地考察綜合實訓的結果。但當前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考核存在諸多問題,其具體表現:一是考核任務完成質量量化標準不明確,實訓任務完成情況多是以任務是否完成或完成情況優劣等概念模糊的標準為成績依據,沒有對實訓項目形成相對較為完善的質量量化標準和評判依據,更無法按照量化指標和規定的評分程序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二是考核重結果、輕過程,指導教師往往以實訓成果、答辯表現評價學生崗位綜合實訓成績,缺少過程跟蹤與考核,部分學生的實訓成果在內容上不能充分體現就業崗位的內容和自身的真實體會,形式上則草草應付了事,更有甚者則嚴重抄襲、內容重復,部分學生實訓態度差,隨意離職離崗,卻很少在實訓成績中體現出來,等等;三是崗位綜合實訓缺乏科學的成績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手段和效果反饋等方面都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執行的標準,對學生表現很難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評價結果。
PRKS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理論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應重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映學生能力培養思路;不僅應重視崗位實訓的直接結果,而且應重視學生在實訓實施過程中的多種收獲與體驗、多種能力與品質的提高;另外,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涉足情況,對知識的舉一反三能力及在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和開放精神等,都應是評價的重要內容。所謂PRKS評價法,即對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的評價,不僅看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R:Result),而且重視開題和實施過程(P:Process);既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K:Knowle-
dge),又重視職業能力養成(S:Skill)。
PRKS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的構建
評價指標選取 PRKS學生成績評價重視全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崗位綜合實訓模式學生成績評價指標采用二級指標體系,一級評價指標有4個,分別為崗位綜合實訓開題、實訓過程、實訓成果、實訓答辯,反映崗位綜合實訓的全過程;二級評價指標有13個,反映學生精神、能力的養成。具體如圖1所示。
成績評價模型 按照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成績評價的實際情況,學生成績評價分為五級,分別為優秀(≥9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學生成績評價等級與評價準則如表1所示。為體現團隊的整體性,提高小組成員的團隊榮譽感,小組團隊合作精神評價由兩部分組成,由指導教師對小組整體評價,小組組長對每個組員評價,兩者綜合為每個組員的成績;答辯情況由答辯委員會評價。
評價指標權重 成績評價指標權重應體現崗位綜合實訓的特點,如重視過程參與情況、實訓成果的最終表述、答辯言語表達情況、實訓題目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等,確定一級指標的權重,如下頁表2所示。成績評價指標權重也應體現行業職業精神、技能的養成情況,如小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及說服他人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確定學生成績評價二級指標權重如下頁表3所示。為保證各指標權重的合理確定,在制定中還可以按重要程度按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成績確定 各二級評價指標的滿分值為100分,一級評價指標分值為二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i =■Uij×P1j (i=1,2,3,4) (1)
式中:U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得分值;U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值,P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值。
學生成績為一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Ui×Pi (2)
式中:P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
結論
綜合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成績評價體系可促進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充分發揮其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評價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
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提出的PRKS評價體系,不僅要看綜合實訓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綜合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高職院校崗位綜合實訓課程PRKS成績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和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琦.高等職業教育的綜合實訓課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0):47-49.
[2]孫連棟,李曉敏.項目訓練式綜合實訓課程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5):56-58.
[3]高霞,倪文.高等職業教育綜合實訓課程考核方式研究[J].網絡財富,2010(7):77-78.
[4]梁師俊,陳桂珍.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考核模式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56-57.
(責任編輯:王恒)
摘要: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介紹了一種PRKS評價體系,分析了該體系評價指標的選取與權重的確定,闡明了評價模型的建立。該評價體系不僅重視實訓完成后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關鍵詞:高職;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10-0061-03
綜合實訓課程是指高職教育各專業的學生在完成主要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和各主要技能專項實訓后,綜合運用本專業(崗位)的主要知識和技能在校集中進行的綜合性、系統化訓練,將一個個獨立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融合、提升,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技能體系,用以完成實際工作中的某項任務。通過對所學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的綜合應用,使學生基本掌握本專業的核心能力和職業技能,為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做好準備,并最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它既是畢業前的一次大演習,也是上崗前的一次綜合演練,其目標是重點解決知識和技能在工作環節、工作崗位、工作情境中的應用及如何應用的問題,促進教學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的評價應遵循綜合實訓課程性質的特征,其考核評價應多方位地考察綜合實訓的結果。但當前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考核存在諸多問題,其具體表現:一是考核任務完成質量量化標準不明確,實訓任務完成情況多是以任務是否完成或完成情況優劣等概念模糊的標準為成績依據,沒有對實訓項目形成相對較為完善的質量量化標準和評判依據,更無法按照量化指標和規定的評分程序進行考核并評定成績;二是考核重結果、輕過程,指導教師往往以實訓成果、答辯表現評價學生崗位綜合實訓成績,缺少過程跟蹤與考核,部分學生的實訓成果在內容上不能充分體現就業崗位的內容和自身的真實體會,形式上則草草應付了事,更有甚者則嚴重抄襲、內容重復,部分學生實訓態度差,隨意離職離崗,卻很少在實訓成績中體現出來,等等;三是崗位綜合實訓缺乏科學的成績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手段和效果反饋等方面都缺乏科學的研究和執行的標準,對學生表現很難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評價結果。
PRKS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理論
崗位綜合實訓課程評價應重視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反映學生能力培養思路;不僅應重視崗位實訓的直接結果,而且應重視學生在實訓實施過程中的多種收獲與體驗、多種能力與品質的提高;另外,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涉足情況,對知識的舉一反三能力及在解決問題中的創造力和開放精神等,都應是評價的重要內容。所謂PRKS評價法,即對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的評價,不僅看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R:Result),而且重視開題和實施過程(P:Process);既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K:Knowle-
dge),又重視職業能力養成(S:Skill)。
PRKS學生崗位綜合實訓課程成績評價體系的構建
評價指標選取 PRKS學生成績評價重視全過程評價,重視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崗位綜合實訓模式學生成績評價指標采用二級指標體系,一級評價指標有4個,分別為崗位綜合實訓開題、實訓過程、實訓成果、實訓答辯,反映崗位綜合實訓的全過程;二級評價指標有13個,反映學生精神、能力的養成。具體如圖1所示。
成績評價模型 按照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成績評價的實際情況,學生成績評價分為五級,分別為優秀(≥90)、良好(≥80、<90)、中等(≥70、<80)、及格(≥60、<70)、不及格(<60),學生成績評價等級與評價準則如表1所示。為體現團隊的整體性,提高小組成員的團隊榮譽感,小組團隊合作精神評價由兩部分組成,由指導教師對小組整體評價,小組組長對每個組員評價,兩者綜合為每個組員的成績;答辯情況由答辯委員會評價。
評價指標權重 成績評價指標權重應體現崗位綜合實訓的特點,如重視過程參與情況、實訓成果的最終表述、答辯言語表達情況、實訓題目設計的科學性與可行性等,確定一級指標的權重,如下頁表2所示。成績評價指標權重也應體現行業職業精神、技能的養成情況,如小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及說服他人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等,確定學生成績評價二級指標權重如下頁表3所示。為保證各指標權重的合理確定,在制定中還可以按重要程度按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權重。
成績確定 各二級評價指標的滿分值為100分,一級評價指標分值為二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i =■Uij×P1j (i=1,2,3,4) (1)
式中:U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得分值;U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得分值,Pij為第i個一級指標第j個二級指標的權重值。
學生成績為一級評價指標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系數,即
U=■Ui×Pi (2)
式中:Pi為第i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值。
結論
綜合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是高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建立科學合理的成績評價體系可促進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充分發揮其教學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社會、行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和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需求,有利于更好地評價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掌握程度。
為反映崗位綜合實訓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團隊合作精神、溝通交流能力、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提出的PRKS評價體系,不僅要看綜合實訓最后的研究報告和答辯結果,而且重視綜合實訓開題和實施過程;既重視實訓過程中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運用,又重視通過崗位綜合實訓促進學生職業能力養成。
高職院校崗位綜合實訓課程PRKS成績評價體系,對高職院校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崗位綜合實訓課程建設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和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梁琦.高等職業教育的綜合實訓課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0):47-49.
[2]孫連棟,李曉敏.項目訓練式綜合實訓課程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5):56-58.
[3]高霞,倪文.高等職業教育綜合實訓課程考核方式研究[J].網絡財富,2010(7):77-78.
[4]梁師俊,陳桂珍.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教育考核模式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7(29):56-57.
(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