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俠
小學低年級學生大多是7到9歲的學生,他們正處于一個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時期,他們求知欲強,情感豐富,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決定了這個年齡段是訓練說話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在這個時期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尤為重要。
我們知道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基礎訓練的重要內容。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語言的聽和說,書面語言的讀和寫,四種本領都要學好。”而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前提,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應把“說”作為一個重點來抓。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低年級學生普遍存在一個現象:不愛說話,不會說話。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說話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低年級學生多數膽子小,說話聲音輕,怕舉手發言,所以首先要讓學生對說話感興趣,敢說,愛說。教師要搭建一些平臺,讓學生對說話感興趣。
(一)充分利用插圖、圖片,激發學生說話興趣
小學生好動,對色彩比較敏感,因此要充分利用書上的插圖、教師提供的圖片激發學生說話興趣。學生看了圖片,有了想法,肯定不想憋在心里,自然而然就有了交流的欲望。
當然,開始學生也許說得不太好,但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每一次發言都要多一些表揚,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包容。因為低年級學生敏感而脆弱,需要表揚,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稱贊,也會給他帶來莫大的影響,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話,澆滅他想表達的火花。
(二)營造說話環境,說簡單的句子,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在字詞句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字詞結合、詞句結合,同時,還從整體入手,采用多種形式,通過組詞、用詞造句、先組詞再造句和選字連詞成句、填上合適的詞語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三)用好例子,在仿說中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在低年級教學中引導學生仿說,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能力。平時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讀書上的句子,掌握書上的句式,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模仿書上的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實踐證明,讓學生在欣賞優美語句的同時加以模仿借鑒是一條能迅速提高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克魯普斯娃說過:“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那樣同等重要。”
(四)觀察熟悉的事物激發學生說話興趣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讓學生所觀察的事物必須是他們最熟悉且感興趣的,這樣才能調動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比如看著紅紅的大蘋果、可愛的小白兔練習說話。
二、培養學生說完整話
通過這些有效途徑,學生敢說了、愛說了,但還存在說話不完整、答非所問的現象。要想培養學生說完整話,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新課程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同時教師自身也要學會傾聽,這樣才能讓對話教學走向縱深處。在這里我們要注意幾點:
1.明確傾聽的目的。首先,我們要把傾聽作為一項課堂常規來抓。對做得好的學生要進行適時的表揚;做得不夠的學生也要進行教育。這樣,傾聽才會在學生們的心目中留痕。同時一定要讓家長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并配合教師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2.引發傾聽的興趣。課堂上,教師不能只垂青于那些積極舉手發言的幾個人,要格外“照顧”更大一部分正在“聽”的學生。要特別留意“聽眾”的狀態,以充滿情趣的語言激起學生“傾聽”的興趣,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聽。在傾聽學生發言的時候,注意聽的學生,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并用極富情趣的語言對聽得認真的學生及時表揚,比如“大家看,他聽得多認真啊!”“你真是個會聽的好學生!”“我看出來了,你正邊聽邊思考呢!”長此以往,學生便覺得傾聽別人時,自己也是課堂的主人。對傾聽有了興趣,耳朵就會漸漸“醒”了。
(二)在評價中,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只有對學生回答清楚其思維根源,明白錯誤回答的原因,才能做出合理的處理,同時只有清楚自己教學本質,才能做出合理的應答。學生在回答教師的問題后,我們不是簡單地用“坐下”“你再聽聽別人怎么說”來評述,而是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回答,及時鼓勵、引導他們說完整話;當他們回答精彩時及時肯定,給學生勇于表達的信心。
(三)充分的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進而訓練說完整話
所謂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力,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它是語言能力系統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能力。語感是說完整話的基礎,而培養學生語感的最佳途徑就是朗讀。
小學低年級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開始,是語感訓練的啟蒙階段,我們教師就要根據新課標,憑借新教材,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語感,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內容可通過朗讀去獲得感知,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掌握文章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揣摩作者蘊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課文準確的用詞、生動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課文內容立體化、形象化,進而對文章的內容產生真切的感受,自然而然地浸潤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從而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為說完整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教給學生說話時用上一定的句式,把話說完整
在教學《操場上》一課時,我首先出示了本課的插圖讓學生來觀察,看一看操場上的學生都在做什么?當學生把圖片上學生的活動一一說出來后,我為學生出示了“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有的……有的……還有的……,他們玩得……”這樣的句式讓學生完整地描述操場上學生活動的情景。這時學生紛紛舉手,積極發言:“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有的跳高,有的拔河,還有的拍皮球,他們玩得非常開心。”瞧,一年級的學生,有了句式的提示,話就說得完整多了。
三、引導學生把話說得比較具體
學生有了說話興趣,也能把話說完整了,在這基礎上如何讓學生把話說得比較具體呢?
(一)挖掘教材,創設生活情境
課文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學生語言水平的主要依托。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語言水平的因素,培養學生把話說具體。將教材演變成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訓練學生把話說具體。
(二)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積累好詞佳句。把平時學到的和課外閱讀中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讓學生有豐富的儲備,用到時張口就來,這也是培養學生把話說具體的很重要的一點。
(三)教給學生說話時用上一定的修飾詞。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著手,學生觀察得越仔細,說話時就會運用適當的修飾語,把話說得比較具體。
(四)我們知道語文學習是由課內到課外的一個拓展延伸過程。小學生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好勝。教師平時可組織學生做一些游戲、舉行些活動,如“貼鼻子”比賽、詩歌朗誦會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把這個過程詳細敘述下來也能把話說得比較具體。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要我們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利用這些有效的策略進行語言的訓練,一定能提高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能力。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