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佳慧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原有教學模式的諸多弊端逐漸暴露出來,且越來越無法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因而對高等院校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化成為了當前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當前高等院校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著手,提出了對高等院校教學模式進行優化的策略,以期能對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等院校 教學模式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160-01
教學模式既是對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又是對教學經驗的系統概括,因而是聯系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重要紐帶,而且教學模式制約著教學的內容實施形式、組織形式、活動形式等,對教學的順利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日益被人認識,其構建與運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當前各高等院校都在積極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優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出現了問答教學模式、協作學習模式、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發現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模式、情境學習模式等多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但同時也暴露不少的問題,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
1 高等院校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等院校教學模式仍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學學科體系的知識結構不夠合理
通常來說,一個完整的教學學科體系應該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即要包括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個部分。但當前,高等院校的教學學科體系尚未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三個組成部分的劃分與分工也不夠確切,導致教學的實際效果有限。
1.2 教學教材的編排不夠合理
當前,高等院校教學所用教材的編排是不盡合理的,具體的表現是編寫的邏輯性不強、內容的整合不充分;所用信息過于陳舊,未能及時對新信息進行整合運用;有過多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則很少;基礎理論過于缺乏,經常用大量的具體操作擴充教材。高等院校若始終以這樣教材為主體進行教學,是根本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1.3 教學課程存在過多重復
當前,我國的高等院校越來越注重專業課教育,因而在專業課程的劃分上越來越細,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利于學生掌握更為深入的專業知識,但也客觀上造成課程的知識面狹窄,進而人為地限制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擇業范圍。
1.4 教學方法過于落后
當前,高等院校的教學方法單一而呆板,且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因而既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導致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1.5 師資水平整體不高
高等院校的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的素質水平。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師的整體素質雖有明顯提高,但整體師資水平仍較低,導致教學的質量整體不高。
2 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的發展方向
當前,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方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逐漸從單一的教學模式發展到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高等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并不存在普遍有效的某一種或是某幾種教學模式,而且不同的教學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運用的有效范圍,在不同的教學條件和教學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不可能只單獨運用某一種教學模式,而是需要將多種不同且有效的教學模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共同運用。
2.2 逐漸從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到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并使其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保證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而高等院校在設計并運用教學模式時,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更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以使教學模式真正發揮出促進人才培養的作用。
2.3 教學模式逐漸走向信息化
當前,高等院校在設計并運用教學模式時,越來越注重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作用,即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各種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進行充分整合,以給教學創作一個良好的環境。
3 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的優化策略
通過分析當前高等院校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采用一系列有效地措施對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3.1 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雖然得到了絕大多是高等院校及其教師的認可,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很少有教師能將其真正落到實處。因此,要想優化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組織形式,以使師生、生生在教學過程能夠相互溝通,同時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 不斷對教學課程進行優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院校的教學也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變化,積極對課程建設進行探索,以保證其科學性和前瞻性,從而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新型人才。而要建立起科學且有前瞻性的課程,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的作用,由他們對課程的體系、內容、授課形式等進行規范和完善。
3.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
高等院校教學的實施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高校教師,高等院校教學模式的設計、構建、實施、完善及創新等也不離開高校教師。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對有著較高的素質和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進行建設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可以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其教學水平;可以定期安排教師進修或參與各類學術會議,以促進是專業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可以在教師中引入積極的競爭機制,以促使他們不斷對自身的知識和專業水平進行完善等。
3.4 不斷對教學手段進行完善
高等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對教學手段進行完善。而當前,對教學手段進行完善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設施,即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不僅能較低教師的勞動強度、節省授課的時間,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直接地獲得和掌握所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陳金春.論現代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J].遼寧教育研究,2005(9):70-72.
[2] 呂林海,汪霞.創新型的大學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思考—— 基于知識觀、學生觀、課程觀、教學觀的思維度審視[J].江蘇高教,2008(1):61-64.
[3] 刁維國.關于對教學模式研究的再認識—— 兼論多元統一的教學過程模式觀[J].教育探索,2008(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