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洋
摘 要: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大學生思想狀況的調查和分析,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進行必須有機地把社會、家庭和社交等環境相結合。
關鍵詞: 大學生 思想狀況 影響因素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環境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都有重要影響。因此良好的環境因素對于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具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環境的內涵和外延也逐漸擴大并豐富。由此派生的具體環境因素可以分列很多,例如: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思想環境、心理環境,等等。校園是學校精神、學術和文化的載體,校園環境包括校園建筑、校園綠化、學校規章制度、校風、學風、師德等。校園環境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網絡系統,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影響巨大,也會直接影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高校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因素。
1.政治經濟環境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環境是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基本的因素,它直接影響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水平。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必然使得人們之間的關系變得日益廣泛和復雜,道德發展也隨之多樣化、復雜化。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與進步。目前我國經濟保持高速穩定增長,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科學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現代化的廣泛深入,由此而帶來的生產關系的變革,分配方式的變化,價值取向的轉變,思維方式的改變,對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產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響。然而,社會經濟的急速轉型及國際宏觀環境卻給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人們對利益關系看法的改變直接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泛功利化”傾向:在觀察和處理問題時,更多地采用實際利益標準而不是是非原則標準;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明顯,但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比較模糊;個人主義在前,集體利益在后。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這種“泛功利化”更是滲透于學校的眾多角落:誠信意識缺失,高額貸款無意償還;擔任學生干部不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而在于多加一點學分并利用權力之便為自己鋪路;入黨不在于自己的共產主義信仰而在于為自己的就業增加砝碼;為了得到獎助學金而不惜詆毀同學,把幾年的同窗之情拋在腦后;考試作弊,等等。
2.文化環境
文化環境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政治觀和法制觀都起著重要導向作用,它通過融合在人們周圍的各種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強管理,注重積累,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區和輻射源。
對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說教層面,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傳統結合起來,用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學生思想。扎實推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深入開展校風建設,大力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加強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重視校園景觀建設,重視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切實建立和完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3.家庭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對人的思想影響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和影響力。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家庭成員的個性發展,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起著重要作用。家風是指一個家庭在長期生活中,甚至在世代繁衍中逐漸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處事原則、行為習慣和生活作風。家風中的各種因素都可以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滲透到子女的意識之中。家教通過父母言傳身教傳遞給下一代,一個健全的、協調的、健康向上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也有利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開展,對于孩子將來面對社會、適應社會有積極影響。現代家庭結構單一、獨生子女占多數,家庭的穩定和睦不僅對家庭成員的幸福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穩定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離婚率的增長、單親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的嬌慣、家庭暴力增加、家庭道德約束力的下降等社會家庭問題十分不利于大學生思想品德的良性發展。
4.人際交往環境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總是與自己地位、年齡、興趣、愛好、價值觀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人交往密切,同輩群體對于個體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影響巨大、尤其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影響巨大。在同輩群體中,成員之間往往容易溝通感情,也容易進行文化傳遞,朋友之間喜歡相互模仿,從而產生“平行效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極為普遍。一些學生誤入歧途,主要是受到不良的同輩群體的影響;而很多先進青年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應歸功于良好的同輩群體的積極推動作用。
5.傳媒環境
傳媒環境是社會輿論環境的一個方面,是由大眾傳媒構成的對人們思想、道德、行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環境,具有直觀感性的特征,是影響人們意識和行為的強大的輿論力量,是進行道德評價的重要手段。現代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如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這些都拉近了人們的距離,使得大家都住在一個村——“地球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迅速傳得街知巷聞,一些公眾人物的不良行為(賭博、吸毒等)通過媒體的報道,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不良影響。網絡文化充斥學生的生活,尤其是一些不良信息也在沖擊著大學生的道德觀念。網絡游戲的風行,網戀的興起,還有近幾年興起的博客,其傳播速度和影響力都是驚人的。
6.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中的任何因素都是一種有形和無形的感染力量,它們能作用于人的思想、言行、情趣,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產生變化。優美、健康、和諧的校園環境既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本身又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能使人積極向上,其對學生思想情操的陶冶比枯燥的說教深刻、持久。另外,優美宜人的環境能控制和限制不良風氣和行為的滋長,不良環境卻助長歪風邪氣。正如在鴉雀無聲的圖書館,學生會自覺地不高聲喧嘩;在干凈整潔的校園里,學生會自覺地不亂扔垃圾;在秩序井然的餐廳,學生會自覺地排隊。環境對于控制人的行為具有巨大的約束力,環境總是使人的不符合環境氣氛的思想和行為受到抑制,使符合環境氣氛的思想和行為得到發揚。
校園的物質環境、文化環境、人際環境都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途徑。每個學校都有校風、校紀、校規。在不同學校的校風校訓的影響下,培養出了具有各自學校特色的學生和大批人才。但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現了“弱化”現象。高等學校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和個人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嚴重制約了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能持續地、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政治觀等。如果校園文化在主導價值觀方面出現了偏差,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的發展深受各方面環境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具體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有效性,必須從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著手,只有把優化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社交環境等有機結合,才能從整體上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環境,從而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于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繁榮穩定。
參考文獻:
[1]朱宇峰.當下大學生思想狀況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4).
[2]邵旭平等.從中美比較看我國大學人文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08(8).
[3]沈樹周等.當代大學生思想狀況特點及影響因素[J].德育與思政研究,2010(7).
[4]王牛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報,2008(4).
[5]李紅欽.網絡對大學生思想狀況影響的調查與分析[J].高校管理,2011(7).
[6][英]約翰.麥克里奧德.心理咨詢[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5.
[7]任佳偉等.社會經濟形勢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及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1).
[8]劉忠孝.中國傳統如家人文化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