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珺珺
“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節奏”。節奏是音樂的總體感覺,其目的是開發人與生俱來的節奏感潛能,并且在藝術教育活動中,將被動的本能變為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感知、反應和表現力。隨著《指南》的廣泛推廣,我們對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日益重視,節奏范圍隨之不斷擴充,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一切具有規則及各類變異形態的節奏,如脈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鐘表、火車行駛……可以說,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節奏無處不在。因此,從生活入手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無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從姓名入手,尋找節奏基石
所謂節奏基石,是指由語言中最小的、具有一定音樂意味的字、詞拼成的最小節奏單位。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自己的名字無疑是他們最熟悉、最容易入手的字詞。在節奏活動的初期,我們引導孩子們用相應的節奏說出自己的姓名,孩子們顯得異常開心,且充滿興趣。
× × | × × | × × |
徐 州 吳雨 桐 歐陽 嚴嚴
緊接著,我們嘗試選擇孩子們熟悉的事物,如水果名、動物名,甚至生活中的風聲雨聲等,不斷充實變化,強化和提高孩子的興趣。
× × × × | × × × × |
沙 沙 沙 沙 淅 瀝 淅 瀝(模擬下雨的聲音)
× ×· | × ×· |
嘀 嘀 嘀 嘀 (模擬汽車鳴笛的聲音)
二、用字詞組合,創編節奏短句
幼兒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這種興趣往往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層面上。這種自發的帶有情緒色彩的興趣大多屬于淺層的興趣,容易轉移和波動,而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將淺層興趣引申。因此,在幼兒利用名字對節奏產生興趣后,我們可以適時擴展到小短句的“節奏短句”。節奏短句是幼兒即興創編的,沒有什么固定形式,可以各種形式組成。
× × | × × | × × | × × |
今 天 下雨 了 媽媽 不讓 我出 門,
今天 下 雨了 媽媽 不讓 我 出門,
三、借兒歌童謠,進行節奏朗誦
兒歌童謠是一種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符合這一年齡段兒童心理特點和欣賞趣味的易讀、易記、易唱的詩歌樣式。國外著名音樂家非常重視結合語言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兒歌篇幅短小,內容淺顯易懂,并且音樂的節奏感顯得格外突出。其作為語言活動的教學形式之一,對于培養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從孩子們熟悉喜愛的兒歌童謠入手,挖掘兒歌童謠的潛在因素進行節奏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兒歌《數一數》
|| × × × × × — | × × × × × —|
山 上 一 只 虎 , 林 中 一 只 鹿 ,
× × × × × — | × × × × ×—|
路 邊 一 只 豬 , 草 里 一 只 兔,
× × × × × — | × × × 0 |
還 有 一 只 鼠。 數 一 數,
× × × × × —| × × × × × —||
1 2 3 4 5 , 虎 鹿 豬 兔 鼠。
四、用嗓音聲響,展現生活節奏
每個人都有一個喉嚨,不僅可用來說話、唱歌,還可以成為發出各種聲響的樂器,創造出被稱為“現代派”的聲響作品。在剛開始的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將聽到的聲音印象用嗓音模仿出來,如動物叫、鳴笛、各種物體撞擊聲響……加深幼兒對聲音的感知力。在此基礎上,孩子們進行即興聲響,由孩子自己指揮聲音的大小、節奏,或分組,或一個人,可以即興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合音”效果。最后,幼兒嘗試用嗓音“講”故事,如“火車站”、“繁忙的早上”等,幼兒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表演“節奏故事”。
五、借身體動作,演繹音樂節奏
1.用模仿動作演繹音樂節奏
動作在幼兒認識活動中有著重要作用。我們經常發現,當孩子欣賞一段音樂的時候會自發地手舞足蹈,但這個時候幼兒的動作多數是沒有節奏感的。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兒愛模仿的特點,引導幼兒隨音樂節奏模仿各種身體動作。如大班節奏活動《大象和蚊子》中的幾種主要節奏型,孩子們根據音樂節奏遷移已有生活經驗,創編出相應的動物動作,× × | × × ×|的節奏是大象走走跳跳出門的動作;×·× × — |的節奏是蚊子飛來的動作;× × × ×— |的節奏是蚊子叮大象的動作;× × × × ×|的節奏是大象趕蚊子的動作。在跟隨音樂進行有趣的動作模仿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表現音樂節奏,理解音樂風格。
2.借聲勢動作展現音樂節奏
所謂聲勢,就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運用聲勢,無需高難度的技能技巧,更無需任何教具、樂器,每個幼兒都能很自然地使用,沒有任何負擔,因此興趣盎然。在孩子們的聲勢動作中,除了最典型的跺腳、拍腿、拍手、捻指四種外,他們還喜歡通過從頭到腳的全身各個部位的拍打,獲得豐富的節奏和音色變化。拍肚皮、胸脯到拍打髖部兩側發出的不同節奏和音色總會令他們樂此不疲,且身體機能得到更多鍛煉。
如節奏活動《哆來咪》,為了表現樂曲由低到高的音域,孩子們在聲勢表演時,用從拍打身體的低處一直延伸到身體高處的方式體驗。
× 0 | × 0 | × × | × 0 |
跺腳
× 0 | × 0 | × × | × 0 |
拍膝蓋
× 0 | × 0 | × × | × 0 |
拍腿
× 0 | × 0 | × × | × 0 |
叉腰
×— ×——|×— ×——|
拍肩
×— ×——|×— ×——|
拍頭……
生活是自然、隨意、漫不經心和未經系統設計安排的,但處處充滿教育契機,只要巧妙地引導,就會成為最美的課堂。幼兒節奏感的培養,不在于刻意教會幼兒什么,而是敏銳地尋找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充分發掘幼兒的節奏感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