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寶林
摘 要: 在電力制度實施調整后,中國的電力產業持續提升,因為縣市供電企業直接管制農村供電站,供電站就也就發展成供電單位的重點構建部分,農電安全管制也有新的進展。最近幾年農電在安全管制方面有一些缺陷,讓農村的安全用電出現風險,作者就怎樣降低農電管制安全風險提出了一定的合理方案,期望可以確保農電的安全操作。
關鍵詞: 農電管理 安全管制 安全管理
自國家實施“兩改一同價”工作后,農電制度有了本質上的改變。縣農電單位已由農村安全用電的行政管理機構轉換成農村安全用電管制的承擔人,根據產權所屬和管制權限,分擔對應的安全義務工作。農電單位的安全義務慢慢擴寬,同時電力設備的維護范疇隨之擴大。筆者針對怎樣降低農電管理安全風險提出自己的看法。
1.農電管理安全帶有的重點不足
1.1用電安全管制體制、生產章程不全面而且貫徹不全面。
為保證電力生產與運作的安全合理,供電單位與電力體系都對用電安全管制編制了真實可用的安全管制體制、生產章程,但沒在農村供電站貫徹執行,表現有:一些供電站對此類體制與章程實施力度不足,考驗不夠;一些供電站僅是做了表面的學習,僅知道原理,未進行實踐;一些供電站對器械不足管制體制與“兩票三制”體制未進行較好的實施與核查,器械處理與修理都不準時等,此類狀況都會造成農電管制安全風險的擴大。
1.2安全用電知識推廣不夠,農戶的安全用電思想膚淺。
為確保農村的安全用電,電力組織選用相應的舉措與方法,持續地對農民實施安全用電知識進行普及,可是因為村民的知識水準不高,切實地知道與了解安全用電知識的人數是很少的,現今,農民的安全用電意識還是很薄弱的。尤其是實施農網改革后,在農網中沒有全面普及漏電維護器的應用,漏電維護器對電路的維護僅僅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還是存在危險。因為農村條件不好,某些農戶的家中內電線路胡亂牽扯狀況十分嚴重,認為漏電維護器對電路的保護是無危險的,如何觸碰線路都不會發生危險,所以村民的安全用電意識不強。此外,漏電維護器的質量也不好,倘若出現質量傷損,村民更換漏電維護器的幾率就很小。總之,農村用電存在某些安全問題。
1.3對農村電力設備的維護工作不夠。
中國農村的電力設備都是按照村民的生活環境實施一定的安置,可是農村居民住得十分離散,導致農村的供電狀況存在供電地多、供電面大、供電線路過長的特征,農村電力設備的維護工作相應就變得十分重要。電力設備被偷的情況常常發生,找出偷盜人的難度很大,設備被偷責任很難核查,即便偷竊人被逮住,電力設備的損失也不會彌補。再次對電力設備實施補救,即由供電單位給出對電力設備的防護與恢復電力供給,無形中提高了供電單位的經濟承擔。
2.降低農電管制安全風險的合理方案
2.1構建全面的農電安全管制系統。
農電單位要及時跟隨制度更改,積極把安全管制工作納入議事議程中,挑選精干員工,組建農電安全管理團隊,各層簽寫義務合同,將安全職責劃分到個人,完善章程體制,嚴謹獎懲,切實地將安全義務貫徹到各流程中。
2.2提高村民安全用電思想。
農電公司應選用合理方案,堅持推廣相關用電方案與安全用電知識,特別要從周圍的用電案例中總結經驗,全面提高村民的安全用電意識,切實地使村民將用電安全轉換成自覺行為,實現人人都重視用電安全,每戶都安全用電。
2.3持續強化安全用電管制。
堅決貫徹低壓配網的三級維護,科學設置合格的觸電維護器,實現裝置、運輸、行動率100%;對農村抗旱澆灌用電選擇“疏”、“堵”密切連接,準時彌補設施的不足,化解事故危險;定時或不定時地組建人力,對農網整改后接管的供電器械與線路實施綜合性進行安全核查,全面實現隨查隨改,且完善臺賬與檔案;完善各項章程體制,增強管制,確保線路設施較好地運作;嚴謹實施國發(1999)02號文檔,了解產權所屬范疇,清楚管制主體,切實管制義務。
2.4強化電工工作者的訓練。
通過市(縣)電力單位組織選連、供電營業站月月定期訓練、農電工自己學習等舉措,對雇傭的農電工實施全面訓練,讓其具備用電線路設施管制的知識、電工常用技能與職業道德涵養,掌握安全用電知識,且具備線路設施裝置技能,同時建立對應的獎懲制度,對可快速掌控業務技能的農電工給予獎勵,對不愛學習或是不能掌控業務技能的農電工給予處罰或另聘,監督農電工提高業務技能與技術水準,保證農村電網與用電安全,為大眾帶來福利。
2.5構建全面用電事故解決規則。
全面構建全面性的電力事故解決規則,經過規則清楚地劃分好供用電兩方的安全義務,較好地處理電力事故紛爭中的義務主體不清、處理方式不妥、賠償額不清的難題,確保供電工作的進展。
總之,省級供電單位承擔著農電安全管制工作的義務,應隨時增強對農電安全管制,減少用電風險,從而推動社會的良好運轉。
參考文獻:
[1]郝朝軍.農電安全風險如何規避[J].農村電工,2012(02).
[2]張雪蓮.如何減少農電管理安全風險初探[J].甘肅農業,2012(12).
[3]李廷河.針對農電工特點搞好素質提升[J].農村電工,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