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
教師培養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與學校的通力合作。實踐證明,教學基本功比賽具有六種功能,對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頗具意義。
一、催化功能——喚醒專業發展意識
在教育教學中,青年教師怎樣促進學生的發展往往被更多關注,而青年教師的自我發展常常被忽略。另外,青年教師一般習慣于被動地完成學校布置的工作,對教師職業本質和價值的認識不夠深刻,自我發展意識淡薄,因此,自卑、無奈、敷衍和焦躁等情緒時有出現,這既影響工作效率,又影響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那么,如何喚醒和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呢?一定的外力推動必不可少,而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具有催化功能,即促使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覺醒,因此,我們可通過各種形式和級別的教學基本功比賽,讓青年教師經受各種專業考驗,既使他們對過去的專業發展過程、現在的專業發展水平和未來的專業發展規劃進行反思,又令他們對專業認知、職業認同、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動機進行綜合評估,以調整、修正專業態度,從而發展課程意識、學生意識、教師意識、反思意識和學習意識,并在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尋找專業發展的靈感和途徑。
二、引領功能——明確專業發展規劃
我們發現,許多青年教師欠缺個人專業發展規劃的自主性。有的被動地做了規劃但形同虛設;有的雖然做了規劃但目標不夠明確、具體;有的則是干脆不做規劃,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實踐證明,這都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
那么,如何幫助教師明確專業發展規劃呢?專業引領至關重要,而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發揮著有效的引領功能,它能幫助青年教師明確自己的專業水平,反思教育教學的成敗,弄清自身的強項和弱項,查找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發現影響自身成長的關鍵因素,明晰自身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我們可引導青年教師進一步規劃發展的目標,并明確達成目標需要的客觀條件、自身素養以及應采取的有效措施,從而有的放矢地實施計劃,為達成發展目標而積極進取。
三、導向功能——更新專業素質結構
要更新教師的專業素質結構,就要進行教學基本功比賽,因為教學基本功比賽具有導向功能。具體有三點。
1.理念導向
在教學基本功比賽之前,組織機構通常會編制特定的評價量表,其中的教學目標就體現特定的理念。例如,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定位;目標設定與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征是否適合,是否關注全體學生與學生個性發展等,這些目標都蘊含著特定的教育教學理念。另外,評價量表在比賽中細化與應用,既能有針對性地引導青年教師關注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動向和新要求,又能使他們自覺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2.知識導向
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指標體系中,我們設計的評價細則既考查教師的普通文化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又考查他們的實踐性知識。例如,對教材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環節的安排合理而科學,能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內容正確,密度恰當;教學方法適當、靈活,善于啟發、引導和因材施教等。這些評價細則不僅能引導教師加強專業學習和實踐積累,更能不斷調整和更新他們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3.能力導向
在教學技能和手段等指標體系中,我們設計能體現教師專業能力的評價細則。例如,教學語言表達準確規范、清晰精練、邏輯性強、生動有感染力;教學組織流暢,節奏把握自如,應變能力強;教學設計新穎,恰當運用教學媒體;教學有創新,善于遷移知識,并能在教學過程中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學習方法的指導得當等。這些評價細則能引導教師重視并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能、方法和手段,做到理論認知與案例教學相結合,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教學研究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從而促進他們能力素質的提高和發展。
四、凝聚功能——打造專業合作團隊
要打造專業合作團隊,就要進行教學基本功比賽。具體有三點。
1.打造合作型教師文化
我們利用教學基本功比賽的契機,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將個人的比賽與學科組的業績掛鉤,從教學設計到說課、磨課,從教學媒體的準備到教學課件的制作等,都要求教師通力合作,這樣,教師就能在知識、資源、信息、經驗和技能等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幫助,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于是,教師真正做到在業務上相互支撐,在情感上同舟共濟,最終形成合作型的教師文化。
2.提高校本教研實效性
在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參與校本教研是一條既實用又高效的途徑,而教學基本功比賽為校本教研注入了凝聚力和助推力。特別是比賽的要求明確了研究目標,比賽的課題明確了研究內容,這樣,既使教研活動有的放矢,又使教師集思廣益,合作研究,不斷打磨,從而收獲富有創造性和實效性的研究成果。參賽教師在賽后感中寫道:“全組教師就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一個問題如何提問更加有效,怎樣才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整個參賽過程讓我感受到學校濃濃的教研氛圍,感受到大家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而凝聚的巨大的團隊力量……”這些感言既印證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又印證了“眾人拾柴火焰高”,還充分體現出教學基本功比賽對校本教研的推動作用。
3.構建專業發展共同體
教學基本功比賽為深入挖掘教師自身和團隊的教育教學資源,構建專業發展共同體提供了平臺。從賽前的準備到過程的打磨,從賽場的展示到賽后的總結,青年教師散發著活力與激情,資深教師展示著經驗與智慧,知識的互補、思維的碰撞、潛能的激活和經驗的分享,既使每個教師收獲成果,又加強教師團隊的凝聚力,還令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教師不僅真正體會到同事既是益友,又是良師,更切身體會到在專業團隊中工作和學習的快樂與幸福。正如有的參賽教師在賽后感中這樣寫道:“我享受比賽的過程,雖然辛苦、勞累,但充實、幸福……我認為比賽的成功是全組教師智慧的結晶,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科組的溫暖以及工作與學習中的幸福。”
五、驅動功能——養成專業反思習慣
教學基本功比賽,無論是對教師個人還是教研團隊的反思都有驅動功能。對參賽教師個人而言,在賽前準備中,從對教學對象的評估到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都須進行反思;在比賽過程中,對學生學習表現以及課堂生成情況也須及時反思;在比賽結束后,則須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只有通過反思,才能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并及時查找原因,突破障礙,獲得發展。就如參賽教師所言:“教學基本功比賽的經歷將是我教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它不斷提醒我仍有許多不足,從而督促我奮勇前進。我相信,沒有最好的課堂,只有更好的課堂!”對教研團隊而言,從備戰過程到賽后總結,各個環節都促使團隊成員對已有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個人的反思往往難以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而在專業發展共同體中,教師相互評議,相互借鑒,既在對話中審視自己,開啟智慧,又在對話中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產生了“1+1>2”的效果。這樣,教研團隊的教學智慧不斷生成、豐富,最終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和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六、調適功能——構建心理支持系統
教學基本功比賽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構建了支持系統。具體有三點。一是比賽滿足了教師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教師在參賽過程中時常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甚至喪失教學研究的信心。而工作團隊營造的愉快的工作氛圍使教師不僅擁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更能有效地緩解他們的種種壓力。二是比賽滿足了教師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教學基本功比賽過程既創造了展示教師個人、團隊的實力和成就的機會,又讓教師獲得他人的尊重,體驗到個人、團隊的作用和價值,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團隊充滿感激,最終對工作充滿熱情。三是比賽滿足了教師自我實現的需求。教學基本功比賽刺激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就動機,隨之而來的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價值判斷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源泉。
綜上所述,只有我們充分挖掘教學基本功比賽的催化、引領、導向、凝聚、驅動和調適功能,才能從發展意識、發展規劃、素質結構、合作精神、反思習慣和心里健康等方面有效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