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敏
摘 要:農村水利山水灌溉管理工作是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達成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農村水利山水灌溉的建設和管理工作逐漸被重視,也采取了相關措施,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是因為管理體系不完善,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等因素,農村水利山水灌溉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依據農村水利山水灌溉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提供農村水利管理工作的發展思路,為農村農業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農村水利 灌溉 問題 發展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130-01
水利建設和管理工作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命脈,水利資源的使用可以提高農業產量、改善土壤質量、進行水利發電、水產養殖等活動。但是目前來看我國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水資源浪費嚴重,不能滿足農民農業生產需求。如何利用現代化技術對水力資源進行統一布局、合理規劃、科學管理、提高利用率,增強農業經濟效益是現階段農村水利管理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1 農村水利山水灌溉管理工作的意義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題,農業是農村的主要產業,加快農業現代化是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合理進行農村水利山水管理工作,通過對水利資源進行合理定價,將用水收費透明化、收繳規范化,降低農民用水成本。通過合理規劃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引導農民科學、合理用水,滿足農業生產用水,保證農作物生產,提高農民收入。協調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解決工農業爭水的問題,規范農民用水管理體系,讓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水秩序規范,許多過去用水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在內部就得到解決,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減少了用水糾紛,讓農民更多的關注農業生產。
2 農村水利山水灌溉存在的問題
2.1 水利資源的浪費與農民灌溉資源不足的矛盾
農業灌溉用水是我國國民經濟用水第一大戶,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農業用水占到用水總量的65%左右。但是農業用水的利用率只達到45%,與節水先進國家70%~80%的高利用率差距明顯,大量的水資源被浪費,但是農業用水依然得不到滿足。
2.2 水利資源使用缺乏規劃,造成水土資源的破壞
由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規劃,大部分地區農村春季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部分地區形成漏斗區。嚴重的破壞了水土資源。而夏秋季的充足降水,因為缺乏水庫等水利設施,不但造成山洪災害、農田淹沒,而且這些水資源也被浪費。靠近河流的地區也因為缺少引水溝渠的建設,在缺水的季節無法利用河流水資源進行灌溉。
2.3 農村水利山水灌溉工具陳舊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農村水利山水灌溉大部分還延續使用以前的工具和技術。調查發現,我國農村電排站建設工作相對滯后,農村電排擁有量較為匱乏,每村電排平均數量僅約3.58個。溝渠硬化程度也較低,大部分還是使用土渠,灌溉過程中造成水資源的滲透浪費。在灌溉管理方面,數據顯示全國有46.7%的戶選擇自行抽水,41.2%的農戶則選擇村莊統一灌溉,還有12.1%的農戶依靠自然條件、人力或生產資金等形式獲取灌溉水源。灌溉方式大部分還是使用漫灌,較少采用滴灌、膜下滴灌、滲透灌溉等現代節水灌溉技術。
3 農村水利山水灌溉的發展思路
3.1 引進先進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農村水利灌溉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就必須使用現代化的灌溉技術,一是在水源在輸送過程中進行以渠系防滲為中心的灌區工程改造與建設以提高輸水效率。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引進管道輸送,進一步降低水資源的滲透浪費。二是引用先進的灌溉方式,例如:我國新疆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90%以上,為改變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新疆積極推廣膜下滴灌、滲灌等現代節水灌溉技術。三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減少水資源在田間的蒸騰浪費。灌溉時分析當地的天氣條件、田間水分情況、農作物長勢及灌溉規律、水資源供應能力及灌溉設施使用情況等,制定出合理動態的用水計劃。四是加大灌溉技術的研究。要積極推行先進灌溉技術的研究和實驗,由政府主導進行先進灌溉技術的轉化和應用,不斷引進和吸收國外節水灌溉技術。而且要提高我國節水灌溉設備的研究和制造水平,為農民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先進灌溉設備。
3.2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保證農民用水
農村水利基礎工程建設要與所在區域的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農業區規劃等相互協調,做到從整體角度優化配置灌區的水土資源,充分挖掘資源潛力,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內容、方向和措施要按照當前的市場經濟規律和當地的自然條件,盡可能的利用較少的投資獲得最大的農業、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要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除政府持續穩步加大投資以外,同時還可以采取多種投資管理方式。如土地規模化示范區的管理模式、村集體承包土地加轉包小型水利管理模式、村委會加用水小組管理模式、用水者協會加物業化管理模式和民營化管理模式。通過不同模式的選擇既可以降低財政投入負擔,又能夠發展多主體、民營化的水利設施建設工作,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成本,提高水利設施的工程效益。
3.3 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山水資源
要把水土資源的保持作為農村水利管理工作的重點,有了水,才有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要加大庫區、河流流域的水土環境保護和改善工作。建立水利信息系統。建設集水資源信息管理、地下水監測、雨情、水情、墑情、水土保持、監測以及水利工程管理為一體的水利信息系統,進行數字監控、積極推進水土資源利用方式從粗放向集約化、數字化轉變。
3.4 加強農村水利灌溉的體系建設
成立以政府部門提供資金補助為引導,灌區農民自主參與為主體的和諧自主管理體系。明確各級管理主體的責任內容,建立分級管理責任機制。以水利管理工程的資金渠道和管理階段對各級管理主體進行劃分,將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分為工程、鄉鎮和村級以及農民用水戶四級管理,明確各級管理責任。水利管理部門要設立在鄉鎮級的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負責轄區內的防汛抗旱、農田水利建設、農村飲水安全、水土保持、水利科技推廣等工作,承擔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與運行維護的技術指導工作,指導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建設與運行,調解水事糾紛,組織開展水法規宣傳等,做好農村水利灌溉的管理和服務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水利山水灌溉問題是關系到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引進先進技術,規劃水利設施,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解決農民用水問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韓穎.農村牧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探索[J].內蒙古水利,2008(4).
[2] 吳兵偉,張翼.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