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步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的社會。以信息技術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專業課程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通過將信息化手段運用到任務驅動教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學習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專業課程教學效益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 信息化資源 任務驅動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c)-0184-02
任務驅動教學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將以培養學生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為目的,設置并提出可以考核的,體現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務,結合學生易于感知的實例和實物,講解完成該任務所需要的相關知識,演示完成該任務的操作步驟與要點,學生在理解所講解內容的基礎上,完成該任務,掌握所要求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教學過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特點首先是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知識和技能,尤其是適用于工科類專業課教學,如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其次是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如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帶著任務獨立思考、查找資料、弄清原理、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掌握操作技能,并得到反復強化。由于現有資源的限制,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是通過較為傳統以及陳舊設備進行演示操作,無法將現代發展的新設備引入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存在信息老化,對新技術、新產品等了解不夠,在實際教學中缺乏對新技術的引進。同時,在教師的一般演示中,由于視覺和空間的限制,難以達到使所有學生能清晰的觀察教學過稱,從而影響到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就能解決以上問題,并達到全面提高教學效益的目的。
1 信息化教學法概念及特點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要求理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在信息化教學中,信息網絡技術是基礎,信息資源時核心,信息技術與資源應用是目的。從技術層面看,信息化教學具有教學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的特點;從教學過程看,信息化教學具有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資源全球化、信息表征多元化等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提倡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支持教學,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越高,說明教學設計在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方面作用越大。同時,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技術也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如現在普遍采用的計算機網絡+專業應用軟件+仿真模擬軟件+數字投影儀+實物投影儀等,就比一般的PPT制作課件教學的效果更加明顯。
2 任務驅動教學法信息化資源特點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習效果,關鍵是要充分獲取相應的多方位的信息化資源。信息資源是反映客觀事物的各種信息和知識的總稱,是指支持教和學活動的學習材料、學習工具和交流工具等資源,是經過數字化處理或者經過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與網絡環境下運行的、能夠展現相關知識點內容的教學教材,包括各種環境下數字化素材、課件、教學材料、網絡課程和各種認知、情感和交流工具,有處理數字化、傳輸網絡化、檢索快速化、呈現多媒體化、組織超鏈接化等可共享且可互動的特點。
3 信息化教學模式
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任務驅動教學設計中,其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基于多媒體教室的教學。主要教學資源包含計算機、投影儀、課件、視頻、教學仿真軟件、電子白板。在資源準備中,除必要的硬件條件外,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專業應用軟件(如電子CAD、Multisim仿真軟件、protel應用軟件等)非常重要。多媒體教室教學模式有:①“講解—演示—評價”模式。主要過程為教師講解教學內容、課件通過圖片、視頻等信息演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評價一般是通過課堂過程中獲課后根據教學目標規定內容決定。該模式適合于理論新內容教學,例如:模擬放大電路原理等。②“演示—舉例—歸納”模式。主要過程為教師操作演示前一階段的內容,并作簡要講解,然后通過案例進行說明,例如:典型電子應用產品等,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③“預習—討論—講解”模式。主要過程是通過計算機顯示背景材料和有關輔導材料進行預習,然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相互討論,如線性集成電路應用等,最后由教師歸納出結論。④“提問—求解—評價”模式。主要過程是先提出問題,在教師的提示幫助下找出求解問題的途徑,最后利用專業軟件工具解決問題,如數字電路觸發器原理等,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價。⑤“演示—模擬—驗證式”模式。主要過程是先由教師簡要介紹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驟,并在投影幕上演示實驗過程,然后通過專業仿真軟件進行模擬操作,達到全面掌握工作原理,如各種應用電路PCB板設計制作等。最后進行原理性理論驗證。
(2)基于網絡教室的教學。主要教學資源包括計算機、投影儀、英特網、局域網、廣播教學系統、課程信息教學系統。其中課程信息教學系統包括備課資料庫、學習資源庫、教學輔助工具等,主要由豐富的圖、文、聲、像等教學資源組成。通過廣播教學,教師將多媒體學習資源實時傳給全體、群組獲單個學生,過程中可以監視每個學生的多媒體信息,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隨時動態選定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網絡教室教學模式有:①授課模式。主要過程為教師進行授課,學生聽課,教師通過屏幕廣播,邊講座、邊操作,學生通過觀看,觀察教師的操作步驟。然后由學生在計算機上操作相關內容。②自學模式。學生通過網絡調出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自己觀看。教師通過監控軟件,隨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動態。③練習模式。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進度。④討論模式。在該模式下,師生之間可以交流信息,通過自由討論學生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3)基于移動設備的教學。由于現代移動設備的應用,移動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將移動設備作為教學終端,能很好的運用因特網(WIFI方式較多)、教學服務器等廣泛而豐富的資源實現智能學習的方式。主要模式有:①手機信息服務的方式。可以通過現代聊天工作(QQ、微信)等建立學習群,在群中進行學習者之間的交流。②平板電腦在線服務模式。利用平板電腦內部存儲教學圖片、視頻等資源進行學習,并通過WIFI進行交流互動。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互聯網拓展知識。其最大的優點是資源量龐大,無需翻看很多參考書,成本低,速度快捷。
現代信息化技術應用已經成為現代課程教學的主流,給課堂教學的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跨時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個性化學習使得課堂教學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這就促使我們要從教學理念、教材建設、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能夠全面掌握現在信息化技術的方法使用,學校的辦學中心工作之一要全面推行數字化校園建設,在理實一體教學場所中,做好教學硬件、資源平臺、資源庫等建設,通過將信息化手段充分運用到任務驅動教法中,以學習者為中心,開展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學習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獨立學習的能力,以實現人才培養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周國燭,王文博,韓志偉.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 梁良良.創新思維訓練[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3] 規劃編制專家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