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香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教育發展要求大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應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實現本門學科的科學化教育教學發展。文章從高中化學學科特點和學科教育發展現狀出發,就我國高中化學教育的具體情況分析闡釋,初步對我國高中化學教育進行探析與研究。本著教育持續化發展的態度,對我國現階段高中化學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探討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對我國高中化學教育的發展作出些許的貢獻。
關鍵詞:新課程 教育發展 高中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64-01
高中化學知識特點主要基于初中化學發展的情況下對化學知識的進一步提升。化學這一門學科是對自然界萬事萬物宏觀和微觀等方面進行研究,是一門探究性的基礎學科,化學在課程教育過程中具有其獨立性與特殊性的特點。對于化學教育的研究,新課程改革要求在充分了解學科特點的情況下,應該實現教與學的雙向互動,轉變教育主體,實現教與學雙向的不斷轉換,由原來的教師為教學主體不斷轉換成學生為教學主體的素質教育方向發展。同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基本能動作用,在充滿活力的教學設計中和實施具有活力的高中化學新課堂中不斷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學習動力,在探討和學習中不斷激發學生智慧的因素,使其在學習和探討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力更生的能力,實現自學與互動教學同時發展。
1 基于新課程教育發展要求下我國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分析
以素質教育為主的現行新課程教育教學發展要求,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在教材知識板塊的設計方面也有很大改動,這樣,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適應。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主要以話題為知識的切入點,引導學生進入化學知識的學習,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同時對新教材知識的課堂教學全面展開。例如:人教版教材中老版本的知識板塊設計與新版本的知識板塊設計的不同,老教材中一些知識點在新教材中被淡化或者根本沒有提到,而新課標要求中又提到該知識點的具體教學要求。這就給原本都很熟悉老教材的老教師出了個很大的教育難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很難抓住知識傳授的要領,在教學過程中更是難以面面俱到,使教學發展步履維艱。
2 新課程教育發展視域下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不足
2.1 適應新課程教學要求的高端化學教學人才缺乏
現行教育體制下,很多高級中學主要以老教師來擔任高中化學教學的重任,然而老教師大多數教學能力偏于陳舊化發展,很大程度上無法勝任我國新課程教育發展的要求,從而導致化學教育在新舊方式替換下形成夾生式發展的新局面,不利于化學人才的培養。加之學校出于經費方面的考慮,在新型高端的適應型課程教育發展的高級化學教育人才引進方面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實際性的實施,所以,導致不少高級中學高端的化學高級教師師資力量較為缺乏。
2.2 傳統教學模式轉化為現行的新興教學模式難度變大
現階段雖然不少高級中學教學中積極響應國家新課程教育發展的要求,但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沒能實現根本性的轉變,究其原因,雖然素質教育適應國家人才發展的實際要求。但是現行的高校人才錄取標準主要以學科成績為主,這樣,很多高級中學為了提高自身的教學成績,培養更多能夠通過考試上大學的應試化人才,表面上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要求,實則一直實行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變成學習的機器,不利于學生多能素質方面的發展,從而出現不少在知識能力中處于高端發展,然而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素質能力卻十分低下的病態式人才。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新興教學模式還將有賴于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幫助,同時還需要高校人才錄取方式的轉變來實現其發展。
2.3 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不夠
究其現行的高中化學教學與實踐研究發現,填鴨式教學和板書式教學在很多情況下泯滅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出現這樣的發展狀態主要是因為一些高級中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素質培養方面的重視度不夠,殊不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知識文化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增強學生自主辦事素質的能力。
3 新課程教育發展視域下實現高中化學教育不足的解決措施
3.1 合理培養和引進適應現行教育發展機制的新課程高級教育人才
高級中學在師資力量建設方面應該根據現代化教育新要求即新課程教學要求來對現有的化學教師進行再教育培訓,同時合理引進相當數量的新課程教育高級人才,實現高中化學教育教學的科學化發展。例如:加大學校現有的化學教師的新課程要求標準培訓力度,運用績效激勵方式實現教育人才的長期有效的培養。在化學高級教育人才的引進方面,學校應該不惜花大資金引進高能力素質的國家名牌大學生來任教,并運用績效激勵方式使其發揮更大的人才優勢,實現高效率的新課程教育教學發展。
3.2 合理運用教材和教學資源,實現各版教材教學內容的科學重組
新課程教材有別于傳統的老教材,新課程教材對于教學知識留有相當廣闊的教與學空間,以便于教師和學生共同探尋未知知識,實現教與學的長期互動。例如:物質的分散系,蘇教版不到一個課時,沒有氫氧化鐵膠體制備,加入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而魯教版將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獨立為一節,將膠體也獨立為一節,對膠體的制備性質和用途有一個基本的框架,出現了丁達爾現象、電泳現象,制備了氫氧化鐵膠體和碘化銀膠體。人教版也將電解質從物質的分散系中分離出去,增加了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等知識。再看看課標,確實有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以課標為指導,整合各教材的優點,重新組合,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完成教學任務。
3.3 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素質
高中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獨立辦事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動手動腦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劉會敏,胡志剛,劉公園.對“魯科版”高中化學教材“遷移·應用”欄目的幾點認識[J].化學教學,2011(10).
[2] 顏東鴻,何正堂,沈茂暉.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參與評價的策略探索[J].化學教學,2011(10).
[3] 王春.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