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平臺安全
12331是專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開通的舉報熱線。上海市民遇到食品安全問題可直接撥打此電話進行舉報。
全國各地讀者如遇食品安全問題,可致電本刊(021-54030525)、來信或發郵件,本刊編輯部將向專家咨詢后及時解答。
市民來電:
接市民舉報,發現某餐廳違規銷售毛蚶。
案件處理:
監管部門立即派員前往現場,當場查見該餐廳正養著準備銷售的毛蚶,并予以了處罰。根據案值,舉報人得到了1500元獎勵。
提醒: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顯示,江浙地區海中蚶類攜帶甲肝等病毒的比例依然在20%~30%,重大食品安全風險尚不能排除,因此上海等地仍將毛蚶列入禁止供應品種。望相關餐飲企業嚴格自律,不要貪圖一時之利經營違禁食品。廣大消費者也應加強自我保護,拒絕危險消費,否則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疾病,追悔莫及。
如何預防蘑菇中毒
近期多地報道了食用野生蘑菇后中毒的新聞,12331熱線也接到來電咨詢類似的問題。
從外觀上很難將有毒蘑菇與無毒蘑菇區分開來。毒蘑菇的種類很多,所含毒素的種類也不一樣,因此中毒表現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出四種類型:
胃腸炎型 大多在食用10分鐘至2小時左右發病,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單純由胃腸毒引起的中毒,通常病程短,預后較好,死亡率較低。
神經精神型 多出現精神興奮或錯亂,或精神抑制及幻覺等。
溶血型 除了胃腸道癥狀外,在中毒一兩天內出現黃疸、血紅蛋白尿。
肝損害型 由于毒蘑菇的毒性大,會出現肝臟腫大、黃疸、肝功能異常等。
民間很多鑒別毒蘑菇的傳言都沒有科學依據,若根據傳言自行判斷蘑菇是否有毒風險非常大。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不采摘、進食野生蘑菇,也不購買來源不明的蘑菇。
微言微語
@人民日報:【海蜇含鋁不可頻繁食用】據央視財經:海蜇撈出來時是半透明的,如果不用明礬就會化掉。海蜇的加工工藝叫“三礬兩水”,即要用三次礬。專家建議:喜歡吃海蜇的朋友要稍加節制,不可頻繁食用,最多2周食用一次;食用前用醋浸泡,有利于降低鋁含量。
@王海玉Jade:喜歡吃海鮮的朋友要懂得節制哦。
@自己選擇的lu兒:在海邊長了這么多年,我爸爸也會用明礬,不然根本保存不了。
@用戶3757661045:現在知道為時不晚,以后少吃或者盡量別吃了。
@侯破山:海參是不是也有用明礬加工的呢?
@沒有名字啊喂-有生之年干掉蟹黃:以前很多人家家里面有鋁鍋,自來水處理也是加明礬沉淀雜質的,治胃病的藥里面也含有鋁鹽或者含鋁的堿……其實不必對鋁太驚慌,平時攝入本來都是有節制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