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永平 王彥武 辛鑫
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繁瑣的教學理論、花樣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很多教師時常在思考:為什么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無效或低效的教學行為。因此,在借鑒諸多優秀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上,經研究實踐,提出語文學科“1162高效課堂模式”,此模式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并在課堂反復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該模式與大家交流,以期共勉。
一、什么是“1162高效課堂”
“1162模式”,即將課堂40分鐘分別按照1∶1:6∶2的比例,劃分為“4+4+24+8”,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60%,剩余的2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和總結。
“1162模式”的核心是課堂導學,分為檢查預習、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展示、測評總結四大模塊。其最大特點是目標性、突破性、高效性,充分體現“變講堂為學堂”的理念。
二、“1162高效課堂”模式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教師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和提高。
2.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1)每組6~8人,全班根據實際情況分為5~7組。
(2)每小組安排正副組長各一名,負責本組紀律、學習、考勤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層,C層同學負責匯總學習成果,B層同學負責補充知識點,A層同學負責展示、點評。
(3)每節課評選出優秀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并培養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4)每小組副組長負責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每周進行統計,張榜公示學習結果。
(5)每小組確定一位學習主持人,每節課負責檢查預習情況和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
3.教師將教案變為導學案,并寫好、用好導學案。
(1)導學案的編寫要符合新課標要求,重點突出,按“1162高效課堂”要求,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2)導學案的編寫要體現集體備課的力量,上課之前和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的老師進行交流,明確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并確定突破方案,重點是“三維”的體現。
(3)導學案包括:檢查預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突破提示、學生合作學習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總結、下節課預習任務等內容,其中學生合作學習指導部分尤為重要,要體現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問題要有層次性和階梯性。
(4)每節課結束后要及時總結得失,查看學習任務是否完成,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并寫出學習心得。
4.認真備課:按“1162”課堂的四個環節精心設計,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每一個目標下的學習內容,老師都要對時間、方法、過程、結果有明確、具體、嚴格的要求,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節課都要板書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學習內容、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設計科學,時間分配合理,切忌模棱兩可。板書要認真、工整、醒目,寫在黑板上。學習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每個步驟都要圍繞目標進行。
6.強化落實、注重整理:當堂內容要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每節課后要跟上鞏固性練習,不怕重復,把知識和能力落實到學生身上作為唯一目標。
(二)課堂流程及具體要求
1.檢查預習,本環節由每小組安排主持人完成,檢查內容由老師提前和主持人溝通、確定。
(該環節約占4分鐘)
2.明確學習任務。本環節由老師完成,老師要用最簡明的語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該環節約占4分鐘)
3.合作探究學習。本環節由學生完成,老師明確學習任務后,學生開始分組合作、討論解疑。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優秀學生幫助后進生,更讓全體同學打開思路,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不同觀點。教師全面掌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注意討論時控制好時間,進行有效討論,并做好勾畫記錄。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老師要巡回收集學生討論中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備針對性地點撥。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4.展示與點評: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給全班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取,若有不同意見,即可質疑、反駁,甚至爭論。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要掌握好時間和學生展示問題的集中性,還要有意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想回答問題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老師進行點撥,一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點評,肯定好的,并指出出現的問題,二是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地答復,三是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老師的講要語言精練,直奔問題,點清楚、點透徹,四是針對展示點評情況科學評價各小組,激勵到位。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5.當堂檢測,課堂總結。學生經過激烈討論,思維比較活躍,這時需要靜心總結歸納,反芻消化,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最后進行達標檢測,檢測方式: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檢查,可以用小紙條,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總之,根據當堂內容靈活檢測,注重實效。下課前讓學生整理課堂所學內容,整理好典型習題本,老師用精練的語言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布置適量的自習作業。
(該環節約占8分鐘)
該模式是新課程教學的最新成果,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師生課本相結合,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理論性等特點,適合課改時期各類版本的教材。當然,在局部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逐步完善,希望各位同行提出批評意見。
展示成果endprint
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繁瑣的教學理論、花樣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很多教師時常在思考:為什么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無效或低效的教學行為。因此,在借鑒諸多優秀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上,經研究實踐,提出語文學科“1162高效課堂模式”,此模式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并在課堂反復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該模式與大家交流,以期共勉。
一、什么是“1162高效課堂”
“1162模式”,即將課堂40分鐘分別按照1∶1:6∶2的比例,劃分為“4+4+24+8”,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60%,剩余的2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和總結。
“1162模式”的核心是課堂導學,分為檢查預習、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展示、測評總結四大模塊。其最大特點是目標性、突破性、高效性,充分體現“變講堂為學堂”的理念。
二、“1162高效課堂”模式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教師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和提高。
2.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1)每組6~8人,全班根據實際情況分為5~7組。
(2)每小組安排正副組長各一名,負責本組紀律、學習、考勤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層,C層同學負責匯總學習成果,B層同學負責補充知識點,A層同學負責展示、點評。
(3)每節課評選出優秀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并培養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4)每小組副組長負責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每周進行統計,張榜公示學習結果。
(5)每小組確定一位學習主持人,每節課負責檢查預習情況和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
3.教師將教案變為導學案,并寫好、用好導學案。
(1)導學案的編寫要符合新課標要求,重點突出,按“1162高效課堂”要求,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2)導學案的編寫要體現集體備課的力量,上課之前和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的老師進行交流,明確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并確定突破方案,重點是“三維”的體現。
(3)導學案包括:檢查預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突破提示、學生合作學習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總結、下節課預習任務等內容,其中學生合作學習指導部分尤為重要,要體現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問題要有層次性和階梯性。
(4)每節課結束后要及時總結得失,查看學習任務是否完成,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并寫出學習心得。
4.認真備課:按“1162”課堂的四個環節精心設計,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每一個目標下的學習內容,老師都要對時間、方法、過程、結果有明確、具體、嚴格的要求,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節課都要板書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學習內容、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設計科學,時間分配合理,切忌模棱兩可。板書要認真、工整、醒目,寫在黑板上。學習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每個步驟都要圍繞目標進行。
6.強化落實、注重整理:當堂內容要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每節課后要跟上鞏固性練習,不怕重復,把知識和能力落實到學生身上作為唯一目標。
(二)課堂流程及具體要求
1.檢查預習,本環節由每小組安排主持人完成,檢查內容由老師提前和主持人溝通、確定。
(該環節約占4分鐘)
2.明確學習任務。本環節由老師完成,老師要用最簡明的語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該環節約占4分鐘)
3.合作探究學習。本環節由學生完成,老師明確學習任務后,學生開始分組合作、討論解疑。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優秀學生幫助后進生,更讓全體同學打開思路,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不同觀點。教師全面掌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注意討論時控制好時間,進行有效討論,并做好勾畫記錄。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老師要巡回收集學生討論中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備針對性地點撥。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4.展示與點評: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給全班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取,若有不同意見,即可質疑、反駁,甚至爭論。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要掌握好時間和學生展示問題的集中性,還要有意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想回答問題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老師進行點撥,一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點評,肯定好的,并指出出現的問題,二是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地答復,三是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老師的講要語言精練,直奔問題,點清楚、點透徹,四是針對展示點評情況科學評價各小組,激勵到位。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5.當堂檢測,課堂總結。學生經過激烈討論,思維比較活躍,這時需要靜心總結歸納,反芻消化,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最后進行達標檢測,檢測方式: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檢查,可以用小紙條,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傊?,根據當堂內容靈活檢測,注重實效。下課前讓學生整理課堂所學內容,整理好典型習題本,老師用精練的語言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布置適量的自習作業。
(該環節約占8分鐘)
該模式是新課程教學的最新成果,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師生課本相結合,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理論性等特點,適合課改時期各類版本的教材。當然,在局部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逐步完善,希望各位同行提出批評意見。
展示成果endprint
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繁瑣的教學理論、花樣翻新的教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充斥著我們的課堂,很多教師時常在思考:為什么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十分有限?究其原因,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有很多無效或低效的教學行為。因此,在借鑒諸多優秀高效課堂模式的基礎上,經研究實踐,提出語文學科“1162高效課堂模式”,此模式經過大量調查研究并在課堂反復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該模式與大家交流,以期共勉。
一、什么是“1162高效課堂”
“1162模式”,即將課堂40分鐘分別按照1∶1:6∶2的比例,劃分為“4+4+24+8”,要求教師的講課時間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占到60%,剩余的20%用于每堂課的成果測評和總結。
“1162模式”的核心是課堂導學,分為檢查預習、明確任務、合作探究展示、測評總結四大模塊。其最大特點是目標性、突破性、高效性,充分體現“變講堂為學堂”的理念。
二、“1162高效課堂”模式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教師要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和提高。
2.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1)每組6~8人,全班根據實際情況分為5~7組。
(2)每小組安排正副組長各一名,負責本組紀律、學習、考勤等。將學生分為A、B、C三層,C層同學負責匯總學習成果,B層同學負責補充知識點,A層同學負責展示、點評。
(3)每節課評選出優秀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并培養學生自主、高效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4)每小組副組長負責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每周進行統計,張榜公示學習結果。
(5)每小組確定一位學習主持人,每節課負責檢查預習情況和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
3.教師將教案變為導學案,并寫好、用好導學案。
(1)導學案的編寫要符合新課標要求,重點突出,按“1162高效課堂”要求,注意問題設置的層次性。
(2)導學案的編寫要體現集體備課的力量,上課之前和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的老師進行交流,明確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并確定突破方案,重點是“三維”的體現。
(3)導學案包括:檢查預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突破提示、學生合作學習指導、相應練習、當堂檢測、總結、下節課預習任務等內容,其中學生合作學習指導部分尤為重要,要體現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問題要有層次性和階梯性。
(4)每節課結束后要及時總結得失,查看學習任務是否完成,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并寫出學習心得。
4.認真備課:按“1162”課堂的四個環節精心設計,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每一個目標下的學習內容,老師都要對時間、方法、過程、結果有明確、具體、嚴格的要求,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節課都要板書學習目標:學習目標包括學習內容、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設計科學,時間分配合理,切忌模棱兩可。板書要認真、工整、醒目,寫在黑板上。學習目標要貫穿課堂始終,每個步驟都要圍繞目標進行。
6.強化落實、注重整理:當堂內容要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每節課后要跟上鞏固性練習,不怕重復,把知識和能力落實到學生身上作為唯一目標。
(二)課堂流程及具體要求
1.檢查預習,本環節由每小組安排主持人完成,檢查內容由老師提前和主持人溝通、確定。
(該環節約占4分鐘)
2.明確學習任務。本環節由老師完成,老師要用最簡明的語言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該環節約占4分鐘)
3.合作探究學習。本環節由學生完成,老師明確學習任務后,學生開始分組合作、討論解疑。這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優秀學生幫助后進生,更讓全體同學打開思路,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不同觀點。教師全面掌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注意討論時控制好時間,進行有效討論,并做好勾畫記錄。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老師要巡回收集學生討論中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以備針對性地點撥。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4.展示與點評: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給全班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聽取,若有不同意見,即可質疑、反駁,甚至爭論。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老師要掌握好時間和學生展示問題的集中性,還要有意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想回答問題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老師進行點撥,一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點評,肯定好的,并指出出現的問題,二是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地答復,三是對重難點問題進行點撥講解,歸納方法、規律,老師的講要語言精練,直奔問題,點清楚、點透徹,四是針對展示點評情況科學評價各小組,激勵到位。
(該環節約占12分鐘)
5.當堂檢測,課堂總結。學生經過激烈討論,思維比較活躍,這時需要靜心總結歸納,反芻消化,清理過關,使知識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實。最后進行達標檢測,檢測方式: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是學生之間一對一的檢查,可以用小紙條,還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傊?,根據當堂內容靈活檢測,注重實效。下課前讓學生整理課堂所學內容,整理好典型習題本,老師用精練的語言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布置適量的自習作業。
(該環節約占8分鐘)
該模式是新課程教學的最新成果,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課外相結合、師生課本相結合,具有實踐性、操作性、理論性等特點,適合課改時期各類版本的教材。當然,在局部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逐步完善,希望各位同行提出批評意見。
展示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