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雅芬
步入新世紀后,現代信息技術逐步步入我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大至教學環境、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小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從根本上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大學英語教學。每一次外語教學改革的推行,都與每一種科學理論,特別是人類的學習理論有著直接的聯系。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以傳統的外語學習理論為基礎的,然而面對新形勢下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其理論基礎是否有待被更加充實與完善,是本文試圖解決的基本問題。
1 傳統學習理論
1.1 行為主義與外語教學
自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以來,行為主義開始正式步入心理學領域。繼而,巴甫洛夫提出了S-R刺激反應心理學公式,后人將此公式用來描述和解釋所有的語言學習行為。20世紀30年代,斯金納總結出operant conditioning操作條件理論,在巴甫洛夫的基礎上提出“刺激-強化-反應”公式,歸納出學習過程中正強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和負強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的概念,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強化和學習環境中的各個因素共同對學習產生影響。隨著行為主義的興起,各種新的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如語法翻譯法,直接法和聽說法。然而,以行為主義為指導的這些教學方法過度強調環境的作用,將學生視作不斷重復記憶單詞、詞組和句型的學習工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是被動的接受,而不是能動的去學習,老師是權威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其弊端,尤其是在當今計算機輔助大雪英語教學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的時代背景下。
1.2 認知主義、建構主義與外語教學
20世紀50年代,皮亞杰的建構論、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以及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成為認知主義的主流。認知主義充分肯定學習者意識的能動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由簡單的機械記憶變為有意義的學習,將同化與順化的認知學習概念納入到語言學習過程中。
建構主義主要分為兩種立場,一種是以皮亞杰為代表的認知建構主義,兩一種是以前蘇聯教育學家維果斯基為代表的社會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指出,學習不是簡單的刺激反應強化的過程,更不是學生被動接受教師所給學習素材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與環境互動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與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相應的教學法有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合作學習教學等。然而,維果斯基所倡導的建構主義是源于皮亞杰提出的建構論,因而建構主義帶有強烈的認知特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更偏重于指導學生認知方面的學習。人類的學習是一個綜合的過程,除了認知領域,還涵蓋了情感、技能等更寬闊的領域。在計算機輔助大學英語教學的新時代背景下,除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教育改革者需要正確看待建構主義應用領域的局限性,不斷追尋更完善的指導性理論。
2 生態外語教學觀
20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Cremin在專著《公共教育》中正式提出“教育生態學”概念。隨后,Eggleston在專著《學校生態學》中提出將教育生態學運用到管理教育資源中。國內的教育生態學研究也應運而生,臺灣學者方炳林和李聰明先后撰寫了《生態環境與教育》和《教育生態學導論》。教育生態學主張從教育個體的生態、教育環境的生態的角度出發,探討教育的發展規律。“生態”是指在一定自然環境下,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狀態。生態學研究的重點是有機體及其環境之間的各種關系。生態學中,“因子”在“生態系統”中有機地相互連接、相互作用,因子促進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傳遞與轉換,物質的循環與代謝。具體到外語教學中,生態系統分兩種,宏觀生態系統和微觀生態系統。宏觀生態系統指課程目標、課程手段和課程計劃等。微觀生態系統具體到課堂教學中,包含了教師、學生、媒體、教學內容等諸多因子。2010年,陳堅林教授指出,行為主義主要突出人類學習行為中的刺激反應聯結公式,認知主義提出人類學習心理中的內部機制,而建構主義是在前兩種理論的基礎上,強調學習者的的主觀能動性。在建構主義視角下,學習者是主觀的去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與現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并不是背道而馳的,在計算機技術逐步與外語教學技術想相融合的今天,建構主義在解釋以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為基礎的自主學習理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有關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實現整合,建構主義卻給不了充分的解釋。比如,有時候教師在語音室進行視聽說課程的授課時,語音室突然斷電或者主設備突然壞掉,建構主義這時候是解釋不了的,我們可以轉而求助于以生態學理論為基礎的外語教學生態觀,尋求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相結合的一條完美途徑,以求更好的落實倡導信息技術的外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李芳媛.計算機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課程生態化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1(20):104-105.
[2] 范俊軍. 生態語言學研究述評[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2):110-115.
[3] Beatty,K.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 Edinburgh,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