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有恒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在逐步地改善,本三類的學生在校的時間越來越短,因此導致了在校的學生干部的流動性加快、在職時間縮短、學生干部組織的優良傳統難以得到傳承等問題。本文就本三類學校的特點進行分析,對學生干部選拔的制度和培養的機制進行討論。
【關鍵詞】三本院校 學生干部選拔 有效方法
近年來三本院校的招生規模越來越大,各地區的學生也逐漸開始跨地域進行學習。本三類的院校應當加強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從而使得校風、學風建設得到加強,促進校園的和諧性。筆者就現存的制度進行分析,對于加強學生干部選拔以及培養機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一、三本院校的學生特點
跟一本以及二本院校相比較而言,三本院校在招生的來源上講起點更低一些。因此從綜合素質上來講,其素質明顯不如前者,教師以及輔導員等對此體會頗深。下面對于三本院校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
首先,學生創新的能力、自助學習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等明顯的不足。大多數的學生表示難以接受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一般比較喜歡灌輸式的教學,且學習風氣比較的浮躁,存在及格萬歲的心理。其次,學生的自我管理的意識不強,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意識比較薄弱,不能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估。再次,學生在思想道德修養的層面上亟須進行提高。由于三本院校的學生大多非富即貴,學生間的攀比心理一般比較強,對于學校和國家的歸屬意識不強,過分重視自身的感受,忽視自身應當做的貢獻。
二、三本院校學生干部的選拔
全國各大三本類的院校必須與學生自身的工作以及特點相結合,對于選拔的機制進行廣泛的征詢、反復的調研、精心的研究,以此為基礎形成一整套穩定統一的選拔制度。針對現存的弊端,現行的方案可以分為以下幾個要點:
(一)學生的自主評價
大多數的三本院校都存在學生數量較多,師資不足的現狀。一個教師或輔導員一般都是身兼數職,根本無法深入地對班級的情況進行了解。要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意識,對于學生干部選擇應當制度化、規范化。另外,評價的方式必須保證公平、公開、公正。與此同時,不能忽視輔導員和教師的作用,他們也必須參加到評價體系當中。
(二)班主任以及輔導員的考察
在進行完學生自主的測評之后,輔導員或者是班主任對于測評的結果必須進行匯總,對于學生學習、管理的能力,平時的表現,自我約束的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合理地全方位地對比、分析,從而得到初步的結論。
(三)提名以及選拔機制的確定
在進行學生干部選拔的過程中,對于候選人的名單應當適當地放寬,應當根據實際的人數計算一定的比例數。在初步候選人的名單確定了之后,應該進行班級會議,對于候選人進行投票表決,根據崗位的人數確定相應的學生干部。隨后室長、班長和團支書的選舉,在進行選舉的過程中,輔導員或者是班主任應當保持全程在場。對于投票的結果應當當場宣布,同時還需要進行強調,投票的結果并不是唯一的選舉依據,對于投票前存在嚴重拉票行為的,必須進行嚴格地批評教育,根據同學自身的特長以及性格特點等進行相應的安排。
三、學生干部的培養機制
選拔出了素質較高的班委后,還得建立健全班干部培養的機制,從而能夠為班干部健康地成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培養機制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培訓機制
提高學生干部綜合素質的其中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對其開展教育的培訓。對于培訓的目標必須要確定;對于具體的培訓需要進行規劃,明確培訓的任務以及途徑;通過講座、報告會、培訓班等進行基礎性的教育。
(二)考核和激勵機制
對于學生干部的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是考核和激勵的機制。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要設置科學的指標,對于上下限要進行設定,防止學生干部對于片面指標的追求。建立健全激勵的機制,鼓勵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在進行干部激勵的過程中,要將精神和物質相結合。
(三)監督和輪換機制
為了讓學生干部健康的成長,輔導員、教師、班主任和學生應當健全監督的機制,對于學生干部實行動態的管理。應當定期地對干部實行調崗,防止不能勝任的人員一直占據位置,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職責。同時增強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危及意識以及崗位意識,更好地輔助輔導員或班主任進行班級的管理。
【參考文獻】
[1]王亞娟,李國欣.二本院校學生干部選拔和培養機制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6):114-116.
[2]高強,陳令霞,朱慧芹.“2+1”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研究[J].職業時空,2013(12):108-109,114.
[3]李明,王靜濤,佟鵬,等.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企業,2014(04):110-111.
[4]孫維鵬. 高校學生干部培養機制創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