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恒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6)
【金融市場】
健全我國中小企業征信體系有效破解融資瓶頸
李連恒
(廣西科技大學,廣西柳州545006)
當前我國民間借貸危機凸顯,而貨幣政策依然從緊,中小企業融資舉步維艱。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中小企業征信體系片面而低效,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進行有效融資。要想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就必須健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征信體系,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規體系,營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監督氛圍,提高中小企業信用意識,優化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制,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安全保護工程。
中小企業;征信體系;信用把握;融資困境
從2011年開始,從鄂爾多斯、河南、江蘇、浙江到廣東,均傳出高利貸崩潰、擔保公司鏈條斷裂的信息。目前民間高利貸利率平均高達40%,是套在中小企業身上的一道致命的枷鎖。民間高利貸是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下的無奈之選,而這種飲鴆止渴的融資方式目前暴露出許多問題。
2011年以來,浙江溫州、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南安陽等地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的傳聞瀕現于媒體,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據《2011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趨勢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地區互聯網、IT、傳媒文化行業的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旺盛,銀行貸款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首選,但40%以上的中小企業從未獲得銀行融資支持。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青睞,主要原因不是企業經營不善,而是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用度難以把握,致使銀行在貸款中無法選擇抵押物。
同時,由于用工成本劇增、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近幾年來我國中小企業資金流動性持續緊張。而與此相對應的卻是我國銀行系統的銀根持續收緊,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國大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0%,中小型金融機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7%,而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國大型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4.5%,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14.5%。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后的5年來,我國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斷提高,銀行放貸條件不斷提高,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本來就處于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融資更加艱難。事實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市場司副司長吳顯亭在一次訪談中發布的數據,即使在2008-2010年貨幣寬松的三年當中,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占全部企業貸款比重的增幅也呈現出連續下降的態勢,分別為3.7%、2.5%和0.6%。
1.征信數據信息分類不夠科學
在2011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征信管理條例第二次征求意見稿中,將我國目前征信業區分為金融征信、一般性商業征信和監管征信。很明顯,目前征信數據信息涉及三大類:即金融借貸信用信息、一般商業信用信息和行政監管信用信息,相應的征信主體有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行業協會征信組織及相關行政部門。這樣的征信數據信息分類事實上存在重復交叉。從一般意義上而言,金融征信數據信息實質就是資金借貸信用,而在行政監管信息中的稅款上繳、一般商業征信中的企業之間發生的商業信用也有資金借貸內容,此種重復實際上還很多,因而這種分類是不科學的。
2.征信法律法規建設明顯滯后
據統計,到2010年底,我國企業征信系統接入機構718家,收錄的企業及其他組織近1691萬戶,全年累計查詢次數達5200多萬次,同比增長33.7%。市場征信需求規模越來越大,而我國相關的征信法律法規建設則明顯滯后。直至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才公布了《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從法律上規范和固定了“寬進嚴管”的事后監管制度。
3.中小企業普遍缺乏信用意識
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從根本上來說是信用經濟社會,誠信度、信用度是一個企業最大的無形資產。然而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信用信息意識,這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最大障礙。很多企業不講誠信和社會道德,沒有社會責任信用的企業時常被媒體曝光。而黃浦江的死豬事件更是將我國中小企業缺乏社會信用意識的陰暗面暴露得淋漓盡致。
4.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指標體系存在缺陷
作為征信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信用評級一般說來應具有風險提示、投資導向、價格發現和獎優罰劣的功能。但目前我國的信用評級體系大多是基于國有大型企業而設計,還沒有形成專門針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的評級體系與評級指標,反映不出中小企業的經營實際和發展前景。
5.企業信息安全壓力越來越大
征信業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信用提供服務業,征信機構在開展業務過程中要收集、管理、評估大量的企業和個人信息,以此來為信用交易,特別是各種金融活動提供信用信息服務。而這類信息往往具有高度敏感性,涉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國內企業數據泄露事件屢屢頻發,至少49%的企業有過一次以上數據泄漏事件,如聯通、移動員工泄露客戶信息被抓、7天連鎖酒店客戶數據被網站販賣、富士康內鬼兩萬元賣iPad2數據等。
1.重新定義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內涵和外延
信用信息的內涵和外延應該是與時俱進的。中小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中會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僅同各經濟主體進行經濟往來,而且與政府機關、社會發生經濟往來。因而,信用信息在現代信用經濟體系中應是一個廣義概念,不僅指與資金相關的借貸信用,還應指各經濟主體之間與社會經濟活動緊密相關的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廣義信用。信用的核心是“示人以誠,信守承諾”,也就是說只要是和企業重諾守約的行為相關的信息都應并入信用信息的范圍之內。
2.完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的法律法規體系
中小企業相關信用信息分散于司法、工商、稅務、電信、銀行、保險、商業企業等不同部門,這些分散的信用信息要形成統一的可供全社會共享的信用信息庫,在目前征信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的背景下由人民銀行下屬的中小企業征信中心來管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盡快制定征信業方面的根本法---《征信法》,然后以《征信法》為中心再輔以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實施細則,建立一整套我國征信業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
3.營造良好的信用監督社會氛圍,促進中小企業提高信用意識
現代社會是信用社會,信用信息無處不在。中小企業的信用不僅指在銀行等金融部門中能正常還本付息信用,還包括中小企業在整個社會中應承擔的職責信用,包括生產合格商品、誠信納稅、愛護社會公共環境、信守社會公德等。因此,除了中小企業自身重視信用信息外,還要加大銀行、工商、商家、社區、公用事業收費單位、勞動、司法部門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建設中的監督作用。
4.優化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制
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方法多仿效于大型企業評級方法,缺乏針對性,對中小企業的適用性較差,因此,應盡快地建立專門針對我國中小企業特征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一是要強化信用評級機構素質,提高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門檻。二是建立健全中小企業的評級外部監管體系,一方面要有對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進行外部監督并負有業務指導職責的權威監管機構,另一方面也要啟動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要使全社會信任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工作。三是細化中小企業信用評級的全面評價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包括可以量化的各種財務指標,還應包括不可量化的中小企業社會責任的職責信用指標。
5.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安全保護體系
有數據顯示,許多重要或機密信息的泄漏都是由內部人員包括普通員工和管理層有意或無意造成的。征信業涉及的信息更是紛繁復雜且尤具商業價值,因此更應注重安全防護。因此,哪些級別的人員可以打印哪些類型的文件?在現有安全級別的準許下打印范圍如何界定?這些復雜的問題應是考慮的重中之中。為了解決此問題,比較好的思路是結合征信部門現有人員權限劃分,部署一個高效且嚴密的事前審批方案。即當用戶準備執行打印、復印、掃描及數碼發送業務時,系統會根據預先設定的作業執行者權限信息來判斷是否執行該作業。
[1]李連恒,王旭.對建立以舉報核銷機制為中心的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的研究[J].征信,2011(2).
[2]李連恒,王旭.對我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化管理的思考[J].中國檔案,2011(8).
[3]楊暉,盧昊.中國特色征信體系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1(8).
[4]李錦.防止企業信息泄密,確保數據打印安全[N].中國保險報,2007-06-22.
[5]帥式君.試探企業信用評級指標及方法[J].征信,2009(1).
[6]吳晶妹.2011-2012年中國征信業回顧與展望[J].征信,2011(6).
(責任編輯:梁宏偉)
F272.9
A
2095-3283(2014)09-0107-02
李連恒(1972-),男,湖南張家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小企業征信與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