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玲 陳海峰
摘要:在云計算技術的推動下“云傳播”這種傳播模式隨之而來,相對于傳統傳播模式而言,云傳播可以為基于移動媒介終端的應用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持與服務,不斷影響人們的信息傳播行為。移動學習這種非正式學習模式,得到廣泛關注,移動學習在“云傳播”這種傳播模式下的發展將開創新思路。
關鍵詞:云傳播;云計算;移動學習;推送學習服務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一種全新學習模式應運而生,這就是移動學習,成為私人化學習的有效途徑。云計算技術不斷革新,為人們拓寬了需求服務的形式,影響著人類信息的傳播的行為。傳播媒體的多樣化也改變了信息傳播的途徑,本文在“云傳播”視野下,深入挖掘移動學習這種非正式學習的有效方式,并著重探討云傳播對構建移動學習系統的深遠影響。
1 “云傳播”時代的到來
“云”指的是網絡中的所有計算機,是一個共享資源的概念。云計算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計算資源池向用戶按需服務。 云計算的誕生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發展變革,也在不斷影響著人們信息的傳播行為,將“云計算中的傳播模式”稱作“云傳播”。
云傳播是云計算環境下人們傳遞和分享信息的一種機制。 隨著云計算的不斷革新,也影響著人類的信息傳播方式,人類信息傳播活動也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而灼熱化,新的媒體形態以及傳播活動不斷出現,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傳播而言,云傳播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傳統傳播的內容受到多重限制,傳播資源相對較少;云計算的誕生讓互聯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數據庫,資源豐富。由于傳統傳播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形成了由點到面的傳播格局,這種傳播方式無法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云傳播具有點到點的信息雙向流動優勢,它可以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而進行傳播服務。云傳播的速度不受傳統媒體制作周期的限制,發布信息速度更快。傳統傳播呈線性特點,傳播者與受眾的角色定位強,反饋機制受到時空限制,雙方的即時互動效果相對較弱;云傳播呈現復合網狀的傳播特點,讓反饋具有即時性,受者與傳者的互相性增強,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互動交流,更有利用傳播效果。
2 移動學習——個人有效學習途徑
學習的形式可以分為正式學習(Formal Learning)和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根據二八定律,“人們在工作中習得的知識有80%來自于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而人在其一生中習得的知識也有80%甚至更大的比重來自于非正式學習” 。移動學習則屬于非正式學習的一種方式,只要通過移動通信終端,可以最大優化學習主動性。全國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協作委員給出移動學習的含義為,“移動學習是指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連網,以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利用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無線設備(如手機、PDA、筆記本電腦等)來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 。移動學習的模式靈便性強,加拿大學者H英尼斯把媒介分為空間型媒介和時間型媒介,前者指能突破空間障礙,能遠距離傳播的技術手段,后者指能突破時間障礙,保存很久的技術手段,而移動教育所選用的媒介終端可以將這兩者有機結合,筆者認為移動教育可以成為傳統教育形式之外的延伸,可以作為非正式學習的一直有效方式,促進現代教育的發展。
云傳播實現多元化的傳播方式,能夠為移動教育提供夯實基礎。現代傳播學的研究重點為非在場傳播,即非感官所及的范圍內所進行的傳播 ,云傳播的理念則符合非在場傳播。學習者與傳授者通過使用移動通信終端進行互動交流,或對產生問題進行提問,通過云傳播的力量,更多的人對問題進行解釋反饋,從而填補資源內容,及時解決問題。
內容 及時
需求 反饋
傳播 教育 資源 內容 服務
圖2,基于“云傳播”理念的學習框架
如圖2所示,在“云傳播”時代,由于云存儲量的增大以及海量信息的展現,可以為師生之間在教育方面提供良好的互動交流,滿足泛在學習所要求的無所不在的學習,操作方便并能進行及時反饋與內容需求,在微循環中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現代教育技術新變革中帶來的有效途徑。從這里也能發現相對于浩瀚的內容而言,渠道變得更加重要,“渠道即內容”渠道即有效的內容控制力,內容控制力更多的體現為信息的獲取,組織和呈現等一系列環節的控制機制中。
2移動學習的實現途徑
通過云傳播的信息傳播特質,移動媒介終端的傳者也可采用推送學習服務的方式,根據學習者的需求而進行推送學習的專門化服務。推送服務可以根據目標學習人群進行分類,結合不同人的需求進行推送式的學習服務,目前筆者認為通過以下平臺建立推送式學習服務,從而促進移動學習的發展。
2.1智能手機演化為手機媒體(自媒體)
我國利用手機進行上網的人逐年遞增,而大部分為年輕人,對新生事物好奇心強,適應速度快,并處于不斷自我充實中,因此存在巨大的移動學習潛在用戶。伴隨3G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4G技術的蓄勢待發,移動學習也呈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基于云傳播下智能手機平臺的移動學習具有以下特點:(1)學習環境的可移動性。(2)交互性增強的互動學習。師生之間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交流,及時解決問題。(3)廣泛的學習內容具有多樣性。(4)實行個性化戰略提高效率。在云傳播提供的教育資源服務中,針對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移動學習可以滿足個人的愛好及需要。
2.2微博客?——信息聚能的優質平臺
伴隨Web2.0的迅猛發展,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猶如旋風般席卷全球。微博的傳播速度及影響力巨大,是云傳播時代的典型代表。師生間可以建立微博客群或亦各自建立微博,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延伸課堂內容與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微博內容的豐富性引入傳統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微博相互探討問題,對課堂內容的不解對教師提問,這樣的課后互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主動學習的興趣,也可以更好的消化課堂知識。
2.3微信——與時俱進的移動教育創新平臺
微信是騰訊公司為智能手機推出的可以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不受地域限制。使用者通過網絡可以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相對于以往的短信息平臺等移動教育研究平臺,微信最大的優點就是即時生動性。微信提供一種輕松快速的溝通途徑,學習者有疑難問題立即利用微信請教教師與同學,同時也可以在微信對講里插入圖片等,讓交流更加生動化,容易滿足學生的獵奇心理。
2.4微視頻——移動教育的新鮮血液
伴隨著微博的興起,目前已經進入一個“微時代”,微視頻的到來,更好的詮釋了“微時代”,它的力量不容小覷。微視頻完全符合移動學習的需求,學習者只要擁有移動通訊終端,就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微視頻學習。微視頻的教育內容也可以分門別類,如按學科劃分、課堂內容、課外知識延伸;針對不同學習需求而設置的課程,如不同等級的英語教學知識,公務員考試或者是其他知識內容。想要學習者也可以搜索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或知識進行視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更加生動易懂,也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加深學習者的注意力與記憶力。
3基于云傳播下的移動學習
進入云傳播時代以后,信息的有效規劃和集成已經成為可能,信息資源的聚合所形成的強大的創新潛能和傳播矢量。例如某一個視頻編輯制作了一個短片,按照既定的傳播方式可能是需要它尋找信息發布平臺例如優酷,土豆,56等視頻網站進行多次上傳,而進入云傳播時代以后,可以將同一個資源根據自身多方面的特質進行集成化的有效傳播,通過接入一個云平臺接口便可實現多種任務的同步執行,一個資源會在多個網絡虛擬載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進入云傳播時代,單個信息發布的個體將自身創建的信息進行發布,而依托于云端服務器的整合和歸類,多種信息將會實現一種積聚和重新組合,例如現在許多網站都開始運營云服務,在云傳播介入之前,許多網站的學習資源單一并且共享機制不完善,并不能使之成為系統。伴隨著云傳播的介入,每一個板塊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有新的信息被發布,根據不同的指向和用途,信息將會傳送到不同的版塊里面最恰當的子版塊,避免了信息龐雜造成的信息選擇的困難。人們可以建立虛擬學習社區,例如現在一個教師A利用云端資源自己創建了一個虛擬社區,他的目的是為尋找志同道合的人對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探討,這里可以發布信息,可以下載資料,可以上傳數據,這樣就可以突破現實空間的局限和阻礙所造成的溝通困難。在網絡空間里實現溝通的順暢和信息的發布,重要的是依賴于云傳播技術,一方面這個社區里面很多重要的信息可以實現向空間外的傳遞和散播,可以將自己變成信息源,同時社區里面的很多意見,分析都會得到云端數據服務器的支持。而這些信息不再是單個的元素,而是被串聯成信息圖譜,對于那些渴望獲得信息的人們來說,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逐層將選擇項細化,從而篩選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所以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教育組織,機構,實體將自身已有的信息資源整合為數據資源,借助于云傳播的網絡建構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同時在云傳播下的移動學習應注意(1)在內容構建時,知識單元要足夠小,同時也要保證相關知識的完整性(2)每一次設計的學習時間不要過長,三分鐘到五分鐘比較適宜。(3)學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實用性、目的性。解決眼前問題的即時學習更適合移動學習平臺。(4)既要在學習模塊設計上考慮獨立性,又要考慮松散內容背后的關聯,幫助學習者在學習體驗中建構隱性的連續結構。(5)教學系統的整體設計要有趣味,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呈現可以參考游戲的模式。界面要鮮活,可以采用文字、圖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互動形式。(6)建立有效反饋機制和評價體系。可以利用微博等媒介手段進行及時互動反饋與評價體系,從而完善移動學習系統的不足與缺失。(7)建立督導學習系統,培養用戶粘性。目前一些移動學習軟件可以及時提醒用戶學習時間到了,并顯示多久沒有進行學習,這不僅起到督促學習的作用,還能夠激發學習熱情。(8)建立游戲模式的移動學習平臺。在碎片式的學習時代,人們更容易接受言簡意賅與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如游戲模式的在線學習英語,吸引各個年齡層的學生,一舉兩得的移動學習方式應該被廣泛重視。
4小結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如果在學習中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就會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進行學習和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效果。”教師在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教師可以適量運用移動學習來促進教學工作的完善。學生在移動學習的非正式學習過程中,應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能力,遇到困難及時與教育溝通。
云傳播在移動學習的應用上可以進行資源整合,梳理資源脈絡。在后傳播時代背景下,網絡資源豐富并具有雜亂性,信息不斷復制疊加,空間范疇被不斷改造的時代中,移動終端與受教育的各個主體之間相互關聯所形成的一種具有某種特征性的結構形態,而這種結構形態就也是當下研究學習的關鍵節點。
綜上所述,移動學習的實現最終需要無線移動通訊技術的支持,才能獲得更多內容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學習者在云傳播的高速運轉下在短暫的時間內進行有效學習,是最大的價值體現。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無線通信技術的深入研究,筆者堅信基于云傳播時代,技術的日漸成熟與知識體系的完善,移動學習的發展空間具有無限的發展前景,是終身學習的有效學習模式之一,也會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提供有利保障。
參考文獻
[1] Luis M V, Luis R M, Juan C, et al. A break in the clouds: toward a cloud definition [J].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2009, 39 (1): 50-55.
[2]趙楠.未來云計算中的“云傳播“模式[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12)
[3]李衛東,張昆.“云傳播”:人類信息傳播的革命[J].圖書情報工作網刊.2011,(10)
[4]王言根.《學會學習—大學生學習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關于開展“移動教育”工程的通知[Z].教技協[2002]1號.
[6]李慶林.從傳播學的分類看傳播學的研究重點[J].國際新聞界,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