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瓊 朱學義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首次被確立為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與高職院校辦學結合細化為:明德育人 教書育人 管理育人 服務育人,這“四位一體”辦學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是學校將各部門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到整個教育事業中,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場所,還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而這,正是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關鍵詞:立德樹人 辦學理念 明德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1國家“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提出
1.1從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底蘊中提煉
立德,立:樹立。德:德業。樹立德業。立德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穎達 疏:“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 三國·魏·李康《運命論》:“若夫立德必須貴乎,則 幽、厲之為天子,不如仲尼之為陪臣也。” 清錢謙益《戶科給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給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為之。”
樹人:是人才、培養人才的意思。出處:《管子·權修》:“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例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培植,培養。比喻培養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樹人:(自身)樹立德業,給后代做榜樣,培養人才。
1.2從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化提出
200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0年7月29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2012年11月12日,在黨的十八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立德樹人”首次確立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黨的十七大“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立德樹人,即教育事業不僅要傳授知識、
培養能力,還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
2“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立德樹人”,首先是“立”,然后是“樹”。它不僅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的事情況,而是高校各個部門、各個教育主體共同的事情。筆者結合高職院校教育工作實際,認為,“立德育人”要在以下四個方面細化。
2.1明德育人
“明德育人”的概念是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朱學義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提出[1]。當今社會,在高校講“明德”,目的在于教會大學生“怎樣做人”。中共中央、國務院2004年10月14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既而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筆者把思想政治工作部門的這種主題教育內容、教育職能界定為“明德育人”。
“明德育人”的第一層含義是培養學生會做人.在高職院樣生源狀況發生變化,面對注冊入學學生減少的背景下,要認真思考,如何培養學生會做人,重視道德修養。要充分展現學生的青春活力、培養責任與擔當,體現高度的人文關懷。
“明德育人”的第二層含義是通過“明德”來“育人”。明什么德呢?即明教育之德、明為師之德、明生命之德。明教育之德,就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要重新樹立人的價值取向,以良善來引領聰明,以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與幸福來引領學生的當下;明為師之德的意思是,以老師的智慧引導學生,讓學生成為健康的人,讓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做;老師要置身于學生的發展來調整思考自己的言行,以正能量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活在正能量當中;明生命之德,是最高的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要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活躍的身體狀態;二要多讀書,保持健康活潑的心靈狀態。明德的老師不僅僅是以知識育人,以師德育人,更重要的是以人來育人,以健康的生命育人,以我們自己來育人。
2.2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大學生一般處于青年期,人生觀、世界觀正處于形成時期,生理、心理還在發育,思想不夠成熟,可塑性強,善于模仿。教師可利用自己勞動的示范性特點更好地發揮在學生成長中的主導、引導作用。
專業課教師的示范作用表現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種示范作用不一定能立竿見影,但能潛移默化。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道德品質、治學態度、工作作風、生活態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心靈。正因為言傳身教這種特殊的育人效用,使為人師表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徑。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學生盡收眼底,因而教師在課堂上所表現的優良品質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教書”同時起著“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還要嚴以自律,嚴格要求,以身作則,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還要關心熱愛學生,課后傾聽學生的聲音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2.3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工作人員和教學管理人員要通過教學管理、行政管理履行育人職責。要牢固樹立管理育人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1)各類管理人員要增強管理育人意識,忠于職守,盡職盡責,弘揚敬業精神,內練素質,外樹形象。
(2)學生工作人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掌握學生思想脈搏,在管理工作中認真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徹底轉變重管理、輕教育的傾向。
(3)從事管理的工作人員要相互支持、團結互助、顧全大局,工作上不相互推諉,提高辦事效率,講求實效,保證質量,有關學生管理的各項事宜及時承辦。4.發揚求真務實精神,真抓實干,經常深入到師生中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及時解決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4服務育人
服務育人是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全系教工要樹立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堅持“一切圍繞教學、一切為了學生”,堅持在實踐服務職能中,充分發揮服務育人的功能。牢固樹立服務育人的觀念,將服務育人作為工作的宗旨,努力鉆研業務,提高文化修養和業務水平,自覺地把本職工作與育人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以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模范表率作用影響教育學生。工作中,注重以禮貌的語言、熱情的態度、端莊的儀表,給學生以良好的影響。虛心聽取各方面意見,接受監督,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3“立德樹人”在教學管理過程中的滲透
3.1“以人為本”是根基
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把人放在第一位,堅持一切從人出發,從實際出發,從人的本質出發,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研究人的需要,譬如尊重的、認可的、求知的、發展的需要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手段,達到使人不斷個性發展、全面發展。同時,正確處理學生與知識、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使教育回歸人的生活世界,關注人的生存境遇,關注人的生命價值。
3.2“以質創牌”是途徑
筆者所在系一貫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曾多次作為徐州市高校代表參加全國ERP手工模擬大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5%以上,連續榮獲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審計學“專接本”考試再創佳績。這是向社會提交“質量”牌子,有了這塊牌子[2],我們得到社會一定程度的認可,招生工作也比較順暢。
3.3“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性,經管滿意的人才”是落腳點[3]
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創新人才是確保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經管系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一直致力于探索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和高等職業教育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高素質技能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并增加了《中級會計實務》《出納崗位實訓》《財產實務實訓》等等一系列適應各專業特色發展的課程,這為進一步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承載教育功能的經管系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要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結合本系實際,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四位一體的育人理念,立足學生的長遠發展,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教師潛力,辦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的經管系。
參考文獻
[1] 朱學義、胡 瓊、董靖、樊世清、于 澤、黃國良. 論高校“三位一體”的感恩教育—— 一種創新的智力投資教育[J]. 煤炭高等教育,2006(3):93-95.
[2] 張景榮、朱學義. 論會計專業學生基本功能力的培養[J]. 會計師,2013(8):80-81.
[3]朱學義. 論高職院校會計執業能力的培養[J]. 人力資源管理,2013(1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