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紅 吳惠萍 姜雅蘭
摘要: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會計學專業或其它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礎會計學作為會計專業的入門基礎課程,在整個會計學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性的重要地位,對后續會計學專業知識的學習甚至對將來從事的會計職業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將案例教學法引用至“基礎會計學”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案例討論中既深化對會計基本理論、概念、方法的理解,又能對這些內容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完善“基礎會計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其教學效果意義重大,本文將對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基礎會計學”的重要作用、實現途徑以及結論與展望等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教學模式;基礎會計學;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00-00
1. 相關問題概述
1.1案例教學法的定義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通過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給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一種特定教學方法。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是建立在省教改課題——案例教學法在“基礎會計學”的研究與應用的基礎之上,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旁聽多位會計專業的教師授課過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在課堂與學生案例討論過程中的切身體會、并采用一定的科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之后完成的。
2. 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基礎會計學”產生的重要作用
2.1 案例教學法形象生動的案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基礎會計學”主要是介紹會計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一門理論基礎學科,包括會計科目與帳戶的設置、復式記帳的原理、借貸記帳法的應用、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會計帳簿的設置與登記、財產的清查以及會計報表的編制等,它是一門會計學入門課程,也是其它經濟業類專業的學科
基礎課程。對于從未接觸過會計基本知識的學生來說,要理解這些概念、方法和程序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形象生動無疑會對剛入門的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起到重要作用。
2.2 案例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師生產關系,為培養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天堂,而真正的人才不是僅僅記住了多少前人已經熟知的領域,而是要創造出前人所不知的領域。如果大學的教育仍然建立在傳統的教育模式里“教師滿堂教,學生滿堂聽” ,結果是教師圍著書本轉,學生圍著教師轉,沒了教師,學生就沒了依靠。這種教學模式無凝對培養人才極為不利的,而案例教學法需要經歷老師案例的慎重選擇、師生課堂的精彩討論和最后得出經典合理的結論或啟示的三個過程,特別是課堂的精彩討論過程既可以有效提升師生關系,又可以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培養創造型的復合人才奠定基礎。
2.3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凝集基礎會計學的各個知識點,串聯各個知識點可以有效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
案例教學法中的案例都是以一種真實情景為背景,對某一個或幾個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的綜合描述,并借助于圖片,動畫及計算機等輔助手段,使人能等到某種啟示的例證,如何將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基礎會計學”中,需要經歷案例的慎重選擇、課堂的精彩討論和最后得出經典合理的結論或啟示的三個過程。現以一個案例來分析案例教學法在“基礎會計學”教學中可以有效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例如某律師事務所2012年現金收入6000000元,另有以下項目(單位:元):
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
應收帳款 97000 140000
預收帳款 42000 21000
要求:計算該律師事務所2012年服務收入應為多少?在該案例中老師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如下:(1)律師事務所的收入包括哪些內容?(2)應收帳款和預收帳款是屬于什么類會計要素?(3)資產類和負債類會計帳戶期初與期末的
增減變動帶來收入如何變化?(4)如何利用應收帳款和預收帳款這兩個帳戶的增減變動確定該律師事務所一年的收入?
對于該案例中的問題,學生需要對整個基礎會計學的所學的知識全面掌握才能透徹解決:(1)律師事務所一年的收入包括已實現的以現金收到的收入,還應該包括已提供服務但并未付現的收入,但不包括已提前收到但并未提供服務的收入,因為律師事務所對收入的確定按照我們國家會計準則的規定應采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也就是屬于本期的收入,哪怕沒有收到都應計入本期,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哪怕在本期收到,都不應計入本期收入。(2)應收帳款屬于資產類會計要素,預收帳款屬于負債類會計要素。(3)資產在本期的增加是由于收入實現的原因帶來的,負債在本期的減少也是由于收入增加的原因導致的。(4)該律師事務所2012年服務收入=6000000+(140000—97000)+(42000—21000)=6064000(元)
由此可見:一個案例就能把基礎會計學中的多個知識點有效串聯起來,通過該案例既使學生了解了企業收入的構成;又使學生掌握了帳戶所屬的會計要素的類型;不同會計要素增減變動的結果將引起收入要素如何增減變動等。
3. 案例教學法與“基礎會計學”緊密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3.1“基礎會計學”案例的選擇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具體現實的指導意義
高質量的經典案例是發揮案例教學作用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案例的選擇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求:(1)選擇的案例必須來源于真實生活,具有客觀的存在性;(2)現實中的真實案例必須具有現實的可指導性;(3)案例必須形象生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4)案例必須與教學理論結合起來,不能光案例沒有案例研究的意義。而我們現實的案例教學中,往往存在的問題是:(1)不顧教學對象及內容,盲目選擇大型典型案例,既不形象生動,又缺乏針對性;(2)以案例教學完全代替理論講授,割裂了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內在必然聯系;(3)片面強調案例教學的效果,忽視了案例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過程;(4)案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不到位,顛倒師生關系的情況時有發生。“基礎會計學”中案例的選擇難度更大,因為要讓沒有任何專業基礎的學生在案例中理解這些帶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抽象概念。因此“基礎會計學”應選擇那些貼近日常生活、易于理解、更具感觀性的案例至關重要。
3.2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改變“基礎會計學”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
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片面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懶惰,這種教學模式只是教師一味的傳授知識,對于沒有會計理論基礎的學習者來說,會計學的很多理論與方法讓很多學生知難而退,入門的不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后續會計課程的學習,案例教學法應用生動的案例再現現實經濟生活,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例如為了理解復式記帳法,就需要通過描述整個案例發生的全過程來理解復式記帳法的原理、要求及意義。案例如下:采購人員采購了一批原材料,并取得銷售方開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顯示價稅合計117000元,其中價款100000元,稅款17000,并通過銀行轉帳支付了這筆款項。在這個案例中,老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整個業務發生的過程,然后再確定該筆經濟業務引起了兩個資產類會計要素發生了增減變動,一個是原材料的增加,另一個銀行存款的減少,在這里還要考慮一個增值稅的問題,因為這是購進采料,采購方需向銷售同時支付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因此,采購方共支付價稅合計數為117000元,這筆經濟業務最后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XXX材料 1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7000
貸:銀行存款117000
通過該案例既了解了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動:資產類會計要素原材料帳戶增加、銀行存款帳戶減少及負債類帳戶應交稅費(進項稅額)同時減少;又理解了復式記帳法的記帳規則“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 ; 再者通過專門的會計語言(會計分錄)進行了記錄,把經濟信息轉化為會計信息。
3.3準確定位在“基礎會計學”案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實現教學相長是我們教學工作追求教學目標之一。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案例教學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定位師生之間的關系,筆者認為,案例教學中,教師仍然是主導者,學生是參與者,不應該刻板地理解為由傳統“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
4、結論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案例教學法,不僅需要提高“基礎會計學”和教學質量,建立貼近現實經濟生活的高質量案例庫,并不斷地進行案例更新,使案例教學能反映最新的經濟動態和社會現實,同時,還需要不斷地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史孝志.開展案例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高教研究),2006,(6)
(2)張巍,王茹。MBA案例教學初探[J]南開管理評論,1999,(1)
(3)萬宇詢,陽秋林。基礎會計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2—3
(4)李艷,王鴻艷。《會計學基礎實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2
(5)陳國輝,遲旭升:《基礎會計》,2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① 彭海紅(1976—),華東交大理工學院經管分院教師,財務管理專業碩士碩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和財務管理。
② 吳惠萍,(1975—),江西農業大學財務處會計,管理學學士,中級會計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③ 姜雅蘭(1983—),華東交大理工學院評建辦主任科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現代生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