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 施影 鄧麒廷
【摘要】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浮針在非病痛區域的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進行掃散手法的針刺療法,具有幾無痛苦、無副作用、見效快、適應癥廣等特點。浮針是在病灶周圍進針,是皮下淺刺。不要求得氣。留管時間長,最重要的掃散。邊治療邊活動肢體。療效特點是:取效快,當場取效。本文通過我院實際案例對一例原發性痛經舉例說明,證明浮針治療原發性痛經,具有幾無痛苦、無副作用、見效快、適應癥廣等特點,綠色環保,治療效果良好。
【關鍵詞】浮針;痛經
【中圖分類號】R246.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554-01
患者張某某,女,20歲,因“月經期間小腹部疼痛一天”于2014年6月8日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
患者主訴:“痛經半年”。患者于半年以來,每以經期前及行經第1天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并伴有腰骶疼痛、酸冷、下墜感,嚴重時伴有惡心嘔吐。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及膜樣剝脫。每次行經需服止痛劑,檢查婦科B超,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此次行經癥狀加劇,至就診時腰腹仍有重度冷痛,痛不能忍,只能坐在地上或者躺在地上,強忍疼痛。白帶偏多,清稀。患者自述病前飲冷較多,患病后,已節制生冷飲食。平素喜暖,納可,睡眠欠佳,余無特殊不適。舌淡暗,苔白潤,脈沉。診斷:“原發性痛經”。痛經是月經期和月經期前后出現的周期性下腹痛,常發生在月經前和月經期,偶然發生在月經期后數日內。下腹痛呈痙攣痛和脹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內側及肛門周圍。一般的藥物治療(1)鎮痛、鎮靜、解痙藥(2)口服避孕藥避孕藥中的雌孕激素聯合治療,也可達到抑制排卵的目的。(3)前列腺素拮抗物月經來潮前與來潮時每日肛塞1次可降低子宮活動力,減少子宮收縮頻率,使宮內壓力降低,疼痛減輕,主要是可拮抗前列腺素的分泌。以上是現在治療痛經的一般方法,但是我們在治療時發現一點是藥物都有一些副作用,對患者多少都會有一些不好的影響,例如影響患者的月經周期等。所以我們考慮使用更安全。更綠色,更健康的方法治療痛經。
浮針療法是用一次性浮針在非病痛區域的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進行掃散手法的針刺療法,具有幾無痛苦、無副作用、見效快、適應癥廣等特點。浮針是在病灶周圍進針,是皮下淺刺。不要求得氣。留管時間長,最重要的掃散。邊治療邊活動肢體。療效特點是:取效快,當場取效。
浮針療法是一種新型的針刺治療方法。其以浮針為治療工具,在病痛周圍進針,針尖對準病痛點,在皮下疏松組織層行針,故進針后基本沒有酸脹麻或疼痛感覺,進針時應避開關節、皮膚瘢痕、結節、破損及血管等。進針完畢疼痛減輕或消失,短時間內就迅速發揮效應。浮針療法的特點1.絕對安全,針行于皮下淺層,不會損傷任何臟器,不會傷及神經、動脈、肌肉、骨膜和臟器等組織,無感染,故無危險性;不用任何輔助藥物。2.無菌程度高:常規消毒,用一次性特制無菌專用針具。3.治療時間:每次治療只需15~30分鐘。4.療程短:80-90%的患者5-7天顯效或臨床治愈。5.速效:針刺痛消,無論任何原因所發生的疼痛疾病,只要在適應癥內,均可在瞬間內(1-2分鐘)達到減輕、痊愈和根除等不同程度的療效。特別對有些頑癥,在使用任何藥物與療法都不能獲愈的情況下,必用此法才能痊愈。治療效果快,療效不再似是而非模棱可;6.疼痛輕:針刺入皮膚時稍有疼痛,以后一直到拔針無疼痛。7.針刺部位少,幾乎沒有創傷,不再有傳統針灸的酸、麻、脹、痛等得氣感覺;
正好患者是我科護士的朋友,把經過跟我說了一下,我說我看看,我看患者疼痛主要集中在左側小腹部和肚臍周圍,我用浮針在患者肚臍下方4-5厘米處向肚臍方向進針,掃散一分鐘,患者訴疼痛稍減輕,我在患者的左側大腿內側由下向上進針,繼續掃散兩分鐘,患者訴肚臍周圍疼痛較剛才輕了很多,讓患者輕微活動。半小時后再診已經無明顯疼痛了,無菌膠貼固定軟管,在患者左小腿內側處進針,方向向上,掃散一分鐘,左側小腹部疼痛立刻明顯緩解。患者很是高興。第二天患者訴說疼痛明顯減輕,第二天又給患者做了一次。最后患者痊愈,跟我說都是浮針治療好了我的病,用藥物是一點也沒治好。浮針有如此好的療效。心里很是安慰。
在治療婦科患者的過程中,像痛經、慢性盆腔炎等疾病,浮針都有好的治療效果。比藥物療效要好的多,而且更綠色,無副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慧勤.針藥結合治療原發性痛經69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0)
[2]包于忠,徐國珥,許慶華,武理國.浮針療法治療局部性疼痛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1(09)
[3]于巖瀑,馬玉俠,高樹中,杜冬青,孫玉國.不同介入時機針刺十七椎穴對原發性痛經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
[4]華永慶,洪敏,朱荃.原發性痛經研究進展[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