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 馬中超 李文勝 王衛江 劉正剛
摘要 對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和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之間關系進行了理論分析,建立了三者的關系理論模型,并提出了相應的研究假設。利用新疆特色林果產品消費者的大樣本調研數據,借助計量經濟學分析方法,對提出的理論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結果表明: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感知價值有正向影響,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者消費傾向也存在著正向影響,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行為傾向具有間接影響;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與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中起一定的中介作用。因此,新疆特色林果品牌形象營銷要從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產品形象、產品消費者形象提升和品牌宣傳入手,增強消費者對消費新疆特色果品感知價值的經濟性評價和情感性評價,從而提升消費者對新疆林果特色產品的消費傾向,最終促進新疆林果特色產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關鍵詞 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消費行為傾向;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33-11965-05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Image of Special Fruit Products and Consumption Tendency Based on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Empirical Analysis of Xinjiang Data
DING Yu1, MA Zhong-chao2,3, LI Wen-sheng2* et al
(1.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2. School of Forestry and Horticultu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3.Xinjiang Kaidohe Raidouhe River Basin Hydropower Development Co.Ltd.Kolla,Xinjiang 841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pecial fruit products brand image,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hypothesis. On this basis, making use of the large sample consumers survey data of mainland consumer market of the special fruit products in Xinjiang and using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has carried empirical test on the hypothesi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special fruit products brand imag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and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the brand image has indirect effects on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consumer perceived value plays a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the brand image of special fruit products and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As a result, the special fruit products brand image marketing in Xinjiang should focused on product image promotion and the brand publicity, enhance consumers economic evaluation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 on perceived value of the special fruit products in Xinjiang of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Xinjiang, thus improve the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eventual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eatures resources advantages of Xinjiangs special fruit products to economic advantages.
Key words Special fruit products; Brand image;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Consumer consumption tendency; Empirical analysis
基金項目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7BAD36B01)。
作者簡介 丁宇(1971-),男,甘肅天水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企業戰略管理、農林企業品牌營銷經營與創新研究。*通訊作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林業經濟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4-10-14
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的研究已經引起學界的關注。隨著特色林果種植規模和產量增加,特色林果產品銷售市場已經從傳統的質量營銷進入品牌競爭時代。特色林果產品營銷的頹勢使得資源優勢不能完全轉化為經濟優勢,而特色林果產品的品牌形象研究對于形成消費者感知價值并影響消費者消費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現有的文獻來看,單方面研究品牌形象的文獻較多,但品牌形象對消費行為的影響機理方面的研究比較缺乏。這種研究的缺失,使得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營銷策略的制定和選擇缺乏必要的研究性成果支撐。筆者引入消費者感知價值概念,探索研究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行為傾向之間影響作用的途徑和機理。闡述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影響作用和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傾向的影響作用,并揭示消費者感知價值在這種影響中的作用。研究結論有助于選擇合理的品牌形象策略提升消費者感知價值,從而有效引導消費者對特色林果產品的消費行為。
1 文獻綜述
1.1 國內外關于品牌形象的研究
20世紀50年代大衛·奧格威提出品牌形象概念之后至今,學術界并未就品牌形象形成統一、權威性的定義。多數學者是在David Ogilvy 的基礎上進行的涵義延伸,如Biel[1]、Keller[2]、Rust等[3]、Blawatt[4]等。綜合國內外對于品牌形象概念的相關研究,主要從4個方面來歸納和闡述品牌形象的涵義,如張建設主要側重象征意義的符號學角度[5];Jain等[6]、Ditcher[7]、Dobni等[8]、Keller[2]、Aaker[9]、Marcus[10]、范秀成等[11]、關輝等[12]側重信息加工的信息學角度; Reynolds﹠Gutman[13]、Kapferer[14]等側重感知覺、印象、聯想的心理學的角度;Biel側重集合概念的綜合性角度[15-16]。雖然研究角度不同,但是學界在以下方面達成了共識,即品牌營銷不僅要關注產品或服務本身,而且還要關注產品或服務品牌的相關形象和消費者的感知價值等,品牌形象與消費者的感知、認知有關。但從相關文獻來看,品牌形象與消費者感知價值方面的研究還顯得比較薄弱。
學術界對于品牌形象的構成維度也存在著不同結論。Aaker認為品牌形象包括知名度、忠誠度、聯想度和感知質量、其他專屬資產等[9];Krishnan從品牌聯想的角度建立了品牌形象維度,認為品牌形象包括品牌聯想的數量、偏好、獨特性、來源等4個維度[17];Keller認為品牌形象維度包括品牌聯想的類型(品牌特性、品牌利益、品牌態度)、品牌聯想的美譽度、品牌聯想的獨特性、品牌聯想的強度[2];Biel則認為品牌形象是企業形象、使用者形象和產品或服務自身形象3個次級形象的綜合[1]。
1.2 國內外關于消費者感知價值的研究
20世紀90 年代以來,消費者感知價值、消費者價值的研究逐漸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一種研究是基于消費者的視角,把消費者價值解釋為消費者感知到的或者企業帶給消費者的價值;另一種是基于企業的視角,認為消費者價值是企業擁有的消費者資產,是消費者帶給企業的價值。一些研究表明,消費者感知價值對企業競爭優勢有直接影響。如Porter[18]、Woodruff[19]、Parasuraman[20]等。
Porter把消費者感知價值定義為消費者感知到的性能與購買成本之間的一種權衡[18]。Zeithaml認為消費者價值是消費者感知到的得與失之間的權衡[21]。消費者感知價值定義的進一步發展則側重于對感知所得與所失內容的具體內容的研究,如Monroe[22]、Woodruff[19]、董大海等[23]、范秀成等[11]。
感知價值的構成維度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具有代表性的二維構成模型是Zeithaml提出的消費者感知到的利得和付出的成本[21]。Monroe & Chapman[22]根據交易效用的理論,將消費者感知價值劃分為獲得價值和交易價值2個維度。Woodruff提出的多維構成模型認為消費者感知價值存在于3個認知層次即產品、目的和結果中[19]。Sheth等 從社會價值、情感價值、功能價值、條件價值和認識價值5個角度來剖析消費者感知價值[24]。Sweeney &Soutar在 Sheth等研究的基礎上認為質量和價格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影響并不相同,甚至相反,因此將功能性價值維度分功能價值質量因素、功能價值價格因素[25]。
1.3 國內外關于消費行為傾向的研究
在營銷學領域,行為傾向(Behavioral Intentions)用來描述消費者可能采取的消費行為或傾向于采取的消費行為。Fishbein指出了解消費者行為的傾向是預測其未來行為的最直接辦法[26]。Paul William將消費行為傾向的測量維度分為重復購買和是否愿意推薦[27];Schultz則認為除了這兩項還應增加“即便回到過去,也會做同樣選擇”[28]。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可將消費行為傾向分成3個維度即重購傾向,口碑和溢價購買進行測量。
1.4 品牌形象、感知價值與行為傾向的關系相關研究
品牌形象通過幫助消費者獲取信息、創建正面評價等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又是差異化定位和品牌延伸的基礎,所以也為企業創造著價值。Aaker認為感知價值是消費者感知到的功能性利益,是衡量品牌形象的維度之一[9]。更多的學者則認為品牌形象影響消費者感知價值。董大海等指出品牌形象是消費者價值的構成要素[23];蔣廉雄等證實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因子對感知質量的影響均直接顯著[29]。一些研究發現,當前使用者、以前使用者和未使用者對品牌形象的感知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推論品牌形象對品牌的購買會產生潛在的影響。
有學者提出消費行為傾向屬品牌忠誠的范疇。如Channon證實公司形象對消費者忠誠有直接影響[30];Biel認為品牌形象可以驅動品牌資產,進而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傾向[1];關輝等認為品牌形象是消費者對品牌總體的感知,其影響消費者的行為傾向[12]。
2 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及行為傾向的影響分析
2.1 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機理分析
綜合國內外學者對于產品品牌形象的研究,借鑒Biel[1]、Keller[2]、Rust[3]、Blawatt[4]、丁宇等[31]的研究成果,結合林果特色產品的特質和功能,重點從功能性價值、體驗性價值和象征性價值等方面闡述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機理。
由品牌形象理論可知,品牌營銷不僅要關注產品或服務本身,而且還要關注企業產品或服務品牌的相關形象,比如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體驗效果、消費者感知價值、象征意義等,以將企業品牌塑造成企業與消費者共同期望的境界。由此可見,品牌形象對于品牌營銷來說非常重要的意義。利用品牌形象策略進行品牌營銷能夠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品牌記憶,進而可以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進一步還能增強消費者對于產品或服務的品牌忠誠度。因此,品牌形象對于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形成和積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而言,有助于企業營銷業績的持續改善,具有長期戰略意義。
就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本身而言,消費者對其消費需求絕不僅僅限于對林果特色產品特殊風味的需求,如果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單純訴諸功能性利益,當然可以使消費者清楚產品的功用,但是卻不利于該品牌形象在消費者體驗性價值和象征性價值方面的全面擴展。由于林果特色產品上往往附著消費者相關的情感價值,消費者對于林果特色產品的消費選擇上情感利益往往大于對產品特殊風味需求的功能利益。因此,通過有針對性的廣告或者宣傳的方式賦予品牌形象對于消費者的情感價值,貫注著消費者的情緒、認知、態度及行為的品牌形象就可以形成,這種品牌形象的形成,又可以強化消費者對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的情感價值。因此,筆者認為,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對于消費者感知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2.2 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傾向的影響機理分析
結合Zeithaml等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研究,消費者價值的核心內涵是產品價格、產品質量或特色、貨幣成本、全部付出獲得的所有利益[21]。這4種內涵也成為了各種消費者感知價值定義的基礎。而對于消費行為傾向的測量,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可重購傾向、口碑、溢價購買三維度測量方法,重購傾向即消費者再次選擇產品的可能性[22];口碑即消費者向身邊的人傳播使用的感受或者直接推薦;溢價購買是消費者愿意為產品或服務付出更高的價格,企業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收益[24]。
消費者感知價值中的產品價格和質量特色的結合,對消費者的重購傾向應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消費者在付出貨幣成本后,會對產品價格和質量特色做比較,如果認為自己獲得了利益,那么消費者有可能向身邊的人傳播使用的感受或直接推薦,反之則相反;在全面度量購買產品或服務后全部付出(包括貨幣成本、時間、精力、熱情等)所獲得的所有收益后,消費者可能會調整對產品或服務的品牌忠誠度,并決定是否對該產品或服務溢價購買。總之消費者的感知價值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行為傾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品牌營銷的效果和企業的經營收益和市場表現。
對于林果特色產品而言,筆者認為,產品價格、產品質量或特色、購買產品后的全部付出和獲得的功利性收益和情感型收益等,是消費者是否采取重購傾向、口碑、溢價購買等消費行為傾向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習慣于購買本地林果產品以及鄰近地區林果產品的消費者而言,購買非本地的林果特色產品意味著一定的購買風險。消費者首先會對特色林果產品的價格和質量或特色進行對比分析,認為所付出的貨幣成本與果品的功利性利益(如果品質量、口味、風味等質量性指標)與消費者的期待相吻合之后,會在頭腦中樹立起特色果品初步的品牌形象,要使得這種初步品牌形象向著消費者體驗性價值和象征性價值方面的全面擴展,進一步附加上消費者相關的情感價值,就需要消費者全面度量購買產品或服務后全部付出(包括貨幣成本、時間、精力、熱情等)所獲得的所有收益后,使得消費者在消費選擇上情感利益超出對果品特殊風味需求的功能利益,這種情感利益可能是該林果特色產品可能為消費者帶來的身份上的認同感、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感、社會資本擁有方面的成就感等。因此,該研究認為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林果特色產品消費行為傾向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3 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與消費行為傾向理論模型
借鑒Biel[1]、Keller[2]、Rust[3]、Blawatt[4]等的研究,對相關概念進行修訂后,建立新疆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消費行為傾向維度的影響因素模型(表1)。具體從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產品形象、產品消費者形象3個方面構建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3個維度。對于感知價值的測量,參考 Zeithaml[21] 感知價值的二維度模型,用二維度的量表來測量感知價值,一方面傾向于測量消費者從經濟性出發對價值的評價或消費新疆特色產品獲得的功利性利益,即考慮價格下的性能利得和考慮性能下的價格利失,如產品價格、產品質量或特色(質量、風味、口味等),產品購買的性價比等;另一方面傾向于測量消費者對于林果特色產品消費過程中的情感型收益,如消費新疆果品是否會給消費者帶來的身份上的認同感、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感、社會資本擁有方面的成就感等方面。對于消費行為傾向的測量,借鑒董大海消費行為傾向研究模型[23],將消費行為傾向界定為重購傾向、口碑傳播和溢價購買。
基于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感知價值的影響機理以及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傾向的影響機理的分析,并根據相關學者如董大海等[23]、蔣廉雄等[29]、Biel[1]、關輝等[12]的研究成果,認為將感知價值作為中介變量,研究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和消費行為傾向三者的相關關系,將會得出更有意義、更加系統化的研究結論。這對于新疆特色果品品牌形象的進一步樹立和相關品牌形象策略的選擇和實施,將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價值。因此,參考品牌形象的Biel模型,結合特色果品自身特點,構建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與消費行為傾向關系的理論研究模型,如圖1。
表1 新疆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消費行為傾向維度的影響因素
圖1 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與消費行為傾向關系理論模型
對于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各個地區的特色林果產品,為了購買到自己稱心如意的特色林果產品,消費者在選擇和購買的過程中必須投入相當的時間、精力和一定的貨幣,無論對特色林果產品的功利性利益要求,還是對特色林果產品的情感性收益需求,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即消費者在選擇和決定購買之前,對自身投入和產出會進行權衡,要求滿足自己設定的投入產出比。在選擇過程中,特色林果產品出產地域的總體印象、圍繞特色林果產品設計展開的系統形象設計、特色林果產品消費群體的形象等對影響著消費者對感知價值的獲得。結合相關學者研究與特色林果產品的特點,針對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與感知價值的關系提出如下假設:
H1: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1a: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1b:特色林果產品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1c:特色林果產品消費者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行為傾向分為重購傾向、口碑傳播和溢價購買,分別代表消費者再次選擇消費新疆特色果品的可能性、消費者向身邊的人傳播消費新疆特色果品的感受或直接推薦、消費者愿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新疆特色果品,是消費者對于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忠誠的體現。良好的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產品形象、產品消費者形象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和堅持購買,也就是增強消費者重購傾向,使消費者愿意向周圍人推薦,愿意花更多的價錢購買這個品牌。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與特色林果產品的特點,針對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行為傾向的關系提出如下假設:
H2: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2a: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2b:特色林果產品的產品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H2c:特色林果產品的消費者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消費者經過產品的利得與利失權衡之后,形成對產品價值的整體評價。經消費者權衡后具有較高感知價值的品牌,消費者更傾向購買、堅持購買、溢價購買。Biel[1]、Keller[2]、Rust[3]都認為感知價值是消費者行為傾向的直接影響因素。Blawatt指出消費者的感知價值會直接引起其向身邊人推薦以及自身重購行為的可能性[4]。結合學者們的研究與研究對象的特點,針對林果特色產品消費者感知價值與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的關系假設如下:
H3: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
上述的關系假設中,品牌形象直接影響感知價值、品牌形象影響行為傾向,且感知價值直接影響行為傾向。那么,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怎樣影響消費者行為傾向?這種影響是直接的還是通過中介變量的作用間接影響?筆者認為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中的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產品形象、消費者形象要通過消費者的感知才能夠傳達到消費者,這需要消費者運用從經濟性出發對消費新疆特色果品感知價值的評價進行參與以及消費者運用從情感性出發對消費新疆特色果品感知價值的評價進行參與才能夠實現。由此,通過文獻回顧與分析,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先影響消費者感知價值,然后消費者通過感知價值的結果對消費行為傾向產生影響作用,這就說明消費者感知價值在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與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一定的媒介或者橋梁作用。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設。
H4:消費者感知價值在品牌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a: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b: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產品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c:消費者感知價值在消費者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通過文獻研究歸納或者演繹出測量變量的理論維度,根據已有的成熟量表,結合該研究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正,并編制測量量表。
品牌形象:根據品牌形象的相關定義和該研究的特點,認為衡量品牌形象應該包括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特色林果產品形象、特色林果產品消費者形象等3個指標。
消費者感知價值:根據感知價值的相關定義和該研究的特點,認為衡量消費者感知價值包括消費者從經濟性出發的感知價值的評價、消費者從情感性出發的感知價值的評價等2個指標。
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根據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的定義和相關學者的研究,認為測量消費者行為傾向應該包括重購傾向、口碑傳播、溢價購買等3個指標。
4 大樣本實證分析
4.1 問卷設計、發放與回收
問卷初步設計完成后,邀請了相關專家對問卷具體測量項的表述進行適當修正,并在15位相關人員中對問卷進行小范圍預試和修正,以提升問卷的效度。選擇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等5省區10個中等城市37家農貿市場296名相關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之前,通過與農貿市場管理部門溝通了解,每家農貿市場選擇8位新疆林果特色產品的大宗消費者。共發放296份調查問卷,回收277份,剔除無效問卷19份,獲取258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7.2%。
采用SPSS 17.0進行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因子分析;采用AMOS 7.0 進行樣本的驗證性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
4.2 樣本描述性統計
樣本調查數據中,為使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農貿市場的省區分布比較均勻;女性占總體的75.2%,年齡35歲以下的占89.1%,學歷本科以上的占80.2%,符合林果特色產品消費者員工性別、年輕化的特征。
4.3 相關分析
模型主要變量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等的相關系數都在P<0.01的水平上顯著,這說明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較好,適合進一步的分析(表2)。
表4 主要變量的相關分析結果
注:**表示在P<0.01的水平上顯著。
4.4 因子分析
采用SPSS17.0對獲取的樣本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為KMO為0.873,Bartlett 半球檢驗在P<0.00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該研究獲取的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將8個測量項因子分析成3個主成分。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礎上,采用AMOS 7.0進行了驗證性因子分析,以進行信度與效度的檢驗。探索性因子分析與驗證性因子分析的結果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各概念的因子載荷都分別大于0.5。信度分析的結果表明每個概念的Cronbach α都大于0.7,這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4.5 路徑分析
采用AMOS 7.0進行樣本的路徑分析,以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和消費者行為傾向為潛變量,變量間的路徑按照理論假設,以各個項目得分為觀測變量,采用極大似然估計法進行估計,結果如下:
模型的相關擬合指數,χ2/df的值為2.667,NFI值為0.839,TLI值為0.879,CFI值為0.944,RMSEA值為0.049,說明模型的擬合指數達到了結構方程模型的要求,表明模型與樣本數據的擬合度較好。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到消費者感知價值的路徑系數為0.46,而且在P<0.01的要求下顯著,證實了假設H1;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到消費行為傾向的路徑系數為0.67,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顯著,證實了假設H2;消費者感知價值到消費行為傾向的路徑系數為0.55,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顯著,證實了假設H3。
在引入了消費者感知價值的中介變量后,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到消費行為傾向的路徑系數為0.35,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顯著,而沒有引入吸收能力中介變量前的路徑系數為0.67,而且在P<0.001的要求下顯著,這說明加入消費者感知價值中介變量后,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到消費行為傾向的路徑系數減小了,從而說明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特色林果品牌形象與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部分的中介作用,證實了假設H4。
5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在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消費者感知價值與消費行為傾向的關系理論模型中提出13個理論假設,其中包括9個子假設。大樣本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這些假設全部得到證實。結論如下: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消費者形象對感知價值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的產品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特色林果產品的消費者形象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消費者感知價值對消費行為傾向具有正向影響作用;消費者感知價值在品牌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消費者感知價值在產品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消費者感知價值在消費者形象和消費行為傾向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消費者感知價值的中介作用表明,新疆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消費者感知價值的橋梁或中介作用,對消費者消費行為傾向產生影響。因此,可以從特色林果產品地域形象即人們對特色林果產品出產地域的總體印象、產品形象即圍繞特色林果產品設計展開的系統形象設計、產品的消費者形象即特色林果產品消費群體的形象3方面的形象提升和品牌宣傳入手,提升新疆林果特色產品品牌形象,增進消費者對新疆特色林果產品的功利性利益(即消費者從經濟性出發對消費新疆特色果品感知價值的經濟性評價),以及情感性收益(即消費者從情感性出發對消費新疆特色果品感知價值的情感性評價),提升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尤其是消費者對于新疆林果特色產品的情感價值,從而提升消費者對于新疆林果特色產品的消費傾向,最終促進新疆林果特色產品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
參考文獻
[1]BIEL A L.Converting Image Into Equity[M]//ASKER D A,BIEL A L.Brand Equity and Advertising.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1993:67-82.
[2] KELLE,KEVIN LANE.Conceptualizing,Measuring,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1):1-23.
[3] RUST R T,ZEITHAML V A,LEMON K N.馭顧客資產[M].張平淡,譯.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1:155-164.
[4] BLAWATT K.Imagery: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Attribute Image Paradigm for Shopping Center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1995,2(2):83-96.
[5] 張建設.論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形象[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1995,19(2):97-99.
[6] JAIN A K,ETGAR M.Measuring store Image through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of free response data[J].Journal of Retailing,1977,52(4):61-70.
[7] DITCHER E.Whats in an image i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985(4):55-65.
[8] DOBNI DAWN,ZINKHAN G M.In search of brand image :A foundation analysis[J].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1990,17(1):110-119.
[9] AAKER D A.Building Strong Brands[M].New York:Free Press,1996:75-81.
[10] MARCUS BURTONETAL.Modern Marketing[M].New York:Random House,1997:150-154.
[11]范秀成,羅海成.基于顧客感知價值的服務企業競爭力探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3,6(6):41-45.
[12] 關輝,董大海.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行為傾向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7(7):42-45.
[13] REYNOLDS T J,GUTMAN J O.Advertising is image management[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84,24(1):27-37.
[14] JEAN-NOEL KAPFERER.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creating and sustaining brand equity long term[M].London :Kogan Page Ltd.,1997:148-154.
[15] BIEL A L.Discovering Brand Magic:The Hardness of the Softer Side of Brand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1997,16(3):11-20.
[16] ALEXANDER BIEL.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1993(6):6-12.
[17] KRISHNAN H S.Characteristics of Memory Associations:A Consumer-Based Brand Equity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6,13(4):389-405.
[18] PORTER M E.競爭戰略[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88-92.
[19] WOODRUFF R B.Customer Value: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2):139-153.
[20] PARASURAMAN A.Reflections on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Valu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7,25(2):154-162.
[21] ZEITHAML,RAVALD,GRONROOS.The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and Relationship Marketing[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88,20:162-170.
[22] MONROE K B.Pricing-making Profitable Decisions [M].New York:McGraw-Hill,1987:159-165.
[23] 董大海,金玉芳.作為競爭優勢重要前因的顧客價值:一個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4(10):84-89.
[24] BRADY M K,CRONIN J J.Customer orientation:Effects on customer service Perceptions and outcome behaviors[J].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2001,3(3):221-251.
[25] SWEENEY,SOUTAR.The Study of the Four Dimensions for Customer Perceived Value[J].Psychological Reports,1998,82:475-480.
[26] FISHBEIN M,AJZEN I.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Menlo Park,C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75:163-170.
[27] PAUL WILLIAM,GEOFFREY SOUTAR.Dimensions Of Customer Value And The Tourism Experience:An Exploratory Study [J].Visionary Marke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Facing The Challenge,2000(4):87-95.
[28] SCHULTZ D E.Understanding and Measuring Brand Equity[J].Marketing Management,2000,9(1):8-9.
[29] 蔣廉雄,盧泰宏.形象創造價值嗎[J].管理世界,2006(4):106-129.
[30] CHANNON B M C,EHRENBERG A S C.Brand Image and Brand Usage[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0(8):307-315.
[31] 丁宇,李文勝,李梅,等.基于創新型企業文化的林業企業動態能力與營銷績效的關系研究——以新疆為例[J].林業經濟問題,2014,34(2):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