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輝
摘 要 從眾心理是群體心理的一種重要類型,它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影響研究,以從眾心理的視角,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從眾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The Role of Herd Mental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DING Shaohui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100)
Abstract Herd mentality is an important type of group psychology; it has brought a great impa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herd college student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herd mentality perspecti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de a reasonable proposal.
Key words herd ment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1 從眾心理概述
從眾心理是指人們在受到壓力和群體影響的情況下,采取與其他人一致而放棄個人意見的心理狀態,即在信仰、判斷、知覺以及行為上體現出的與群體中較多數人群一致的現象,俗稱“隨大流”。
2 從眾心理的成因及表現
2.1 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成因
2.1.1 內部因素
(1)自信心不足。當自信心充足時,不僅會有自己獨立的想法,敢于表達意見,而且不會盲從別人的觀點,因此受到所在群體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當自信心不足時,不僅會出現意志不堅定、優柔寡斷等思想上的特點,而且行動上也會出現遲疑、緩慢,甚至是放棄自己想法而盲目趨從他人意見。(2)安全心理作怪。曾有研究表明,從眾的優點是:因為“法不責眾”,所以會使個人產生奇怪的心理滿足感和安全感,認為這樣可以逃避責任。因此,某些個體就會作出毫無個人想法、失去理性,以及錯誤的批判,甚至會做出不自主的、不具有理性的行為。(3)害怕被孤立。個體產生從眾的心理和行為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對被群體成員孤立的害怕。特別是某些個體所在的群體有著極其嚴格的紀律和行為規范,當個體與群體在一些問題的價值取向和觀念思想上存在著沖突時,群體會對個體產生更加強烈的影響,個體產生從眾心理的可能性愈強。
2.1.2 外部因素
(1)生活空間的狹窄和封閉。在我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都相對狹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基本限于教學樓、宿舍樓、食堂、圖書館這幾個范圍。正因為如此,大學生更加注重群體對自身接受和認可的程度。出于自卑心理,某些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害怕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主動放棄自身想法。當然,也會有學生采取與自己所在群體相一致的言行,為“融入”群體而被迫放棄自己的主觀意志。(2)群體規范的約束。學校制定的各種相關管理和規定,只有內化為每個大學生的個人意識,在無形中起著作用,使他們在無意識中作出了相同的評價,表現出了一致的看法,否則將起到消極的作用,如拉幫結派。
2.2 大學生從眾心理的表現
(1)消費從眾。大學校園中,盛行盲目攀比、請客之風,消費從眾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電腦、手機要買名牌,衣服鞋帽一定要買比別人貴還且還要美觀,崇尚流行時尚,過生日不顧自己經濟情況和別人一樣大宴賓客,這些不良消費風氣的從眾對于那些經濟基礎不好的大學生來說更是不堪重負。(2)學習從眾。學習上的從眾可分為積極的學習從眾和消極學習的從眾兩種。有些學生在入校后,相互之間互相鼓勵、共同學習,善于利用多平臺鍛煉自己的能力,就形成了一些積極向上的學習群體。同樣,還有一種消極的學習從眾,平時不學習、不上進,甚至有些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不能自拔,考試前靠突擊背答案或作弊來應付,這就形成了一些消極的墮落的群體。(3)戀愛的從眾。一些大學生受西方“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的影響,認為“大學沒談戀愛等于白來”,特別是當看到身邊的同學紛紛開始戀愛,就不禁開始效仿。在這種戀愛觀仍然不夠成熟的條件下,效仿他人,盲目追求愛情,致使不少大學生變得感情麻木,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4)擇業從眾。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擇業問題上不顧自身實際情況,效仿別人的選擇,寧愿擠在無立錐之地的大城市,也不愿到偏遠地區和中小城市工作。一些大學生甚至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職業規劃,一股腦跟風考研究生和公務員,致使其喪失了很多實現人生理想和自我價值的機會。
3 大學生從眾心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從眾效應”一般可分為正面效應與負面效應。正面效應就是一種積極的、健康的、向上的從眾,能夠增強處于群體生活中的每個個體的歸屬感與心理安全感。負效應是一種消極的從眾,會導致個體形成思維惰性,甚至引起群體盲動,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從眾心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積極的影響
(1)可以使健康思想的內化和外化并培養大學生成為習慣。在目前我國主流媒體的宣傳以及大眾的輿論壓力下,絕大部分人還是能認可積極向上、主流健康的思想,并且也可以將其內化到心中,并按照它來為人處世,外化為自身行為。在當前的大學校園內,所謂的“宿舍文化”中,無論是在學習方法、交流方式上,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上,群體都對其中包含的每位成員有著或多或少的同化作用。(2)有利于良好行為的發揚和傳播。一是有助于共同目標的實現。從眾心理通常是具有強勢凝聚力的群體的向心力所引發的,個體會增加對這個群體的認可與信任,從而有助于群體更好更早地實現其預期目標。二是有利于良好作風與習慣的培養。可以利用大學生中的正面典型來感染與調動周圍的人,在大學校園中形成一種好的學習氣氛。好的氣氛不斷被人接受,久而久之就可以在群體中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
可見積極的從眾心理有助于強化個體的社會化追求,有利于大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利用從眾心理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產生的“群體效應”,有助于隱性道德教育的開展。
3.2 消極的影響
(1)學術上從眾,人云亦云。不少的大學生對于高深的理論研究缺乏自信心和主動性,不求甚解,不進行深入的研究,盲目聽信別人的觀點。甚至有些大學生抄襲他人的論文和研究成果,導致高校的學術氛圍不斷下滑,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日益下降。(2)易造成不良思想、行為從眾。大學生頭腦活躍、思維靈敏、善于學習和模仿,但是也存在著對不良思想的從眾,這也是高校學風建設上的一大難題。伴隨著改革開放和思想的解放,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也在大學生中廣泛地流行開來。這些不良思想上的從眾很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思想道德的健康發展,也大大阻礙了優良學風的建設。(3)不利于個人社會道德責任感的培養。當大學生所處的群體的道德水平比較低時,大學生的從眾會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其表現出來的盲從心理可能會造成一些無法挽回的損失。而盲從這些消極思想的大學生,勢必會對大學的道德社會化產生十分惡劣的負面影響。(4)抑制個性的發展。盲目的從眾心理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在經濟上比較貧困的大學生因為害怕丟面子而被迫向經濟條件好的同學看齊,從而形成好面子,講闊氣的惡習。這樣盲目從眾的心理和行為,會對大學生個性的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5)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大學生在學術上的盲目從眾,扼殺了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致使學術氛圍死氣沉沉。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科技的創新和生產力的提高。
4 發揮從眾心理的積極作用,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為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充分發掘從眾心理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努力消解大學生消極從眾心理的消極方面,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模式,從而促進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1)大力發展積極、陽光、向上的校園文化,加強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和熏陶。大多數大學生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但其中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也不容低估,高校可以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使他們的生活充滿快樂和陽光,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和諧的人文環境。(2)重視大學生宿舍和班級管理,營造優良的班級和宿舍文化。宿舍和班級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學習場所,舍友和班級同學對大學生的從眾行為產生的影響最為重要,無論消費從眾、學習從眾還是戀愛從眾,宿舍舍友和班級同學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加強對宿舍和班級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作用。(3)重視高年級同學的幫助、引導和榜樣作用。高年級的學長老鄉是新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我們可以選拔一批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加強對大學新生學習和生活的幫助和引導,多向新生傳遞正能量的東西,使大學新生產生積極的從眾行為,實現大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進而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穩定發展。(4)充分發揮學生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作用,激發積極從眾行為的產生。我們首先要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創新班級管理理念、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給大學生營造一個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集體,鑄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要更加注重學生會等其它社團組織的建設,引導組織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社團活動,廣泛開辟第二課堂,促進健康向上思想的傳播,引導大學生積極從眾行為的發生,有效地助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發展。
非正式群體成員在管理上有一定難度,這是由成員不受規章制度制約決定的,這就會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多障礙,因此必須對非正式群體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各非正式群體的“領袖”的積極作用,引導他們為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促使大學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總之,從眾心理是大部分普通個體都會具有的心理現象,也必然會是處于成長時期的大學生普遍遇到的心理問題。通過對高校大學生從眾心理的把握和研究,我們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心理狀況,掌握大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也有利于我們更加有效地了解大學生思想的發展變化,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啟蘭,尹蓮芝.試論從眾心理與思想政治工作.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1997.1.
[2] 許鳴,董丁戈,張敏.對大學生的從眾心理與行為的教育引導.教育探索,2010.4.